俄想跟中国联合研制隐身轰炸机:中国直接拒绝轰20比俄更早一步

2017-03-05 14:10:49   


早在2007年时,俄罗斯空军就正式提出了PAK-DA战略轰炸机计划。在2009年的莫斯科航展上,图波列夫设计局宣布,俄罗斯已从2008年开始为PAK-DA计划拨款。新型战略轰炸机战机可在各种类型的机场跑道上起飞,包括公路机场在内,可载核导弹或者常规高精度炸弹,有能力突破任何反导系统。如今,各国瞩目已久的PAK-DA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近年来俄罗斯各界广泛认为PAK-DA将是一种飞行速度马赫数2左右的超声速轰炸机,并将很可能以第五代战斗机PAK-FA技术为基础发展而来,二者发动机等部分子系统甚至将实现通用。部分专家认为面对日益先进的敌方防空系统,未来战争中传统轰炸机将很难靠近其预定打击目标,因而应把PAK-DA发展成一种马赫数5以上的高超声速飞行器。




图片为俄罗斯媒体曝光的俄空军下一代战略轰炸机——PAK-DA战略轰炸机想象图,从图中可以看到这种轰炸机的外形类似于苏-34和B-2的综合体,飞机由三人操作。


不过,俄军方态度则较为慎重而务实,认为应在确保飞机航程和有效载荷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对PAK-DA各方面性能指标进行综合权衡,没必要片面强调飞行速度,更没必要追求高超声速。俄罗斯之所以摒弃多年来研发列装超声速轰炸机的传统,在时隔30余年后重走美国B-2轰炸机的老路,主要是因为各国多年的研究和美国B-2轰炸机的应用实践表明,无尾飞翼布局可以较好地兼顾隐身、航程、载荷等各方面性能,同时其固有的航向稳定性及控制问题已随着飞控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得到解决,其当前所存在的机动性/航速有限问题对于非战斗机类飞机来说也算不上很突出的缺点,因而是轰炸机之类远程对地攻击飞机比较理想的布局。




俄罗斯对轰炸机隐身性能的重视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研制图-160时就采用了隐身技术并获得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技术实力的差距,该机隐身性能远没达到同期美国B-1B轰炸机的水平。这也是为何俄罗斯坚持在PAK-DA采用先进隐身技术的原因。从确保飞机载弹量的角度来看,PAK-DA采用飞翼布局也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这不仅是因为飞翼布局飞机结构重量轻,在同等起飞重量前提下其有效载荷明显超过常规布局飞机,更重要的是飞翼布局轰炸机内部空间大,便于在机体内设置大容积的内埋弹舱,从而可携带战术作战飞机无法携带或只能外挂携带的大尺寸、大重量弹药,或者在维持载弹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携带数量更多、体积/重量更小的弹药,提高单次任务出击时的火力打击密度和任务灵活性。


据了解,PAK-DA战略轰炸机取消了包括平尾、垂尾在内的整个尾部(其重量通常占飞机全重的15%左右),并且机体内部装载布置紧凑,结构设计简化,有助于减轻翼梁等主承力结构的重量,从而使整个飞机的结构重量大大减轻。不过,PAK-DA战略轰炸机采用的翼身融合体机身,与B-2和B-21隐身轰炸机有明显不同,其隐形效果相对较差,但可产生更大的升力,加上PAK-DA战略轰炸机已经完全取消垂尾、平尾等翼面可最大程度地减小飞行阻力并且避免翼面间不利干扰所带来的升力损失,因而气动效率比常规布局高,在同等展弦比的条件下可获得更高的升阻比,意味着航程和载弹量更大,可以推测PAK-DA战略轰炸机的载弹量将达到空前的30吨左右,几乎是B-2的两倍。




图片为早期图-160战略轰炸机的前身T-4飞机的一个方案,被称为T-4MS或图-2000,它曾经一部被认为是俄罗斯下一代轰炸机的选型之一,但实际上这个方案已经有33年的历史,完全不具备参考性,而在此之后俄罗斯图波列夫设计局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的图-202轰炸机就采用了无尾飞翼布局,其时间仅略晚于美国B-2轰炸机,可以被看作是PAK-DA的前身。


当初由于资金紧缺,俄罗斯曾经力邀中国参与研制,无奈中国当时已经开始研制轰-20远程战略轰炸机项目,实在是分身乏术。接着,俄罗斯又去找了印度,但由于俄罗斯的资金缺口的确太大,加上T-50的事情被俄罗斯坑过长了记性,也就婉拒了。于是,PAK-DA战略轰炸机计划这才一拖近10年。不过也有网友调侃称,俄罗斯不用急,只要中国的轰-20一出,向来爱单方面和中国较劲的印度肯定会心甘情愿地追着俄罗斯掏钱,只求能造出更好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