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晓宇:万隆会议台前幕后的“大国博弈”

2015-04-23 13:29:59   

“新万隆会议”在印尼召开,不只是中国对此非常关注,日本也对此看到了与东南亚国家加强往来的机会。安倍晋三亲自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这与东道主印尼给习近平的“待遇”类似。

  记得2013年习近平就是在印尼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随后这个倡议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起,组成“一带一路”规划,而且被外界视为是与美国在亚太地区推广的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协议(TPP)相抗衡的大战略。印尼之所以成为习能提出大战略的节点性国家,与其在东南亚国家中的地位,以及对中国南部经济和战略安全的影响密不可分。中美经济暗战的升级似乎由此成为学者讨论的话题。

  除了印尼之外,外界对东南亚在中美日等大国间的“平衡外交”一直很感兴趣。梳理历史,其实能看到比较有趣但却激烈的大国博弈脉络。

  冷战期间,东南亚成为社资两大阵营交锋的主战场之一,高潮是越南战争。战争爆发的初始阶段,美国纠集八国成立东南亚条约组织,不过其中仅菲律宾和泰国属地区国家;中苏指责东约为反共联盟,妄图分裂亚洲,并坚定支持越共。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国向东南亚多国进行了革命输出,令这些国家一度对华关系紧张。

  1975年越战结束,同年东约解散,紧接着中国也因“文革”结束而改变了对东南亚的外交政策。此后,剧情连续逆转,曾经的中苏同盟走僵、中美坚冰融化,邓小平访美归来中国就对越南发起了自卫反击战;苏联解体后,美国一超独霸,转而寻求遏制中国,紧邻中国的东南亚被美国重新利用。今天,东南亚已经是世界经济最活跃的高地,中美乃至日本正展开激烈竞争。

  防务上依靠美国、经济上依赖中国,这是很多东南亚国家奉行的策略。美国“重返亚太”以来,一再向菲律宾半卖半送旧装备,还对越南解禁军售;日本也以“安全保障的能力构建”为名向菲越提供军事援助。菲律宾和越南都是同中国有主权争议的南海国家,正因为有美日在背后怂恿,才助涨了这些国家同中国的对抗,从而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局势。

  4月20日,美国和菲律宾展开为期10天也是第31次的“肩并肩”军演,参演兵力达到去年的两倍。美菲“肩并肩”连同美泰“金色眼镜蛇”、美日“利剑”、美韩“关键决心”等联合军演,特别是美国在南海推销的所谓“自由航行权”,都为其自身在亚太的“和平守护者”形象服务,相反,中国则被塑造为“麻烦制造者”。

  与美国主打安全牌不同,日本在东南亚更多是以施展软实力为主。以缅甸为例,今年2月,日本曾在仰光举行战后70周年阵亡者追悼会,甚至邀请了靖国神社的神职人员参加;而中国远征军烈士墓早就被缅甸当局夷为了平地。据生于缅甸的广州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教授林锡星介绍,借助发展援助政策(ODA),日本在缅甸影响力巨大。军政府上台后,因美国以人权问题施压,日本才减少了在缅的经济活动;近来美缅关系松动,日本再次加大了在缅的投资力度。

  林锡星指出,美日“拥抱”缅甸各自考虑不同,美国最大目的是搞“亚太再平衡”,遏制中国,如果中国不去缅甸,美国也不会去。至于日本,它的外交政策受制于美国,同缅甸走近虽然是要继续巩固两国关系,但更多的是为经济增长寻找突破口。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越南。

  亚投行令中国同美日在东南亚乃至全球的战略竞争形势大变。最富有戏剧性的是,菲律宾早在2010年11月就表达了加入美国主导的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但在本月1日放弃TPP转而加入亚投行。至此,东盟十国全体申请加入,连日本也按捺不住,只等美国点头。这表明东南亚国家对发展的诉求高于对抗,美国为一己私利人为制造矛盾,终究是偷鸡蚀把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