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平顶船曾经有过的5个技术争论
2018-11-04 08:48:44
瀚海狼山认为,中美作为两个世界上2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都还在快速的发展。毕竟现在的白宫已经宣布美国也是发展中国家。中美的快速发展,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难望项背的,绝对差距越来越大。不用再过三年,中方的GDP将是全球第三的4倍以上,更何况更前面的美帝。总量差距一旦到了5倍以上,将在未来一个世纪内都没有第3家赶上来的。过去全世界是美国例外,现在是中国加美国例外;以前是美国行的事情中国也行,将来中美都行的事情,别国也行?谁信谁会闹笑话。
既然全球愚民都只会数大平顶船的数量,来对比中美谁该坐第一把交椅,那么我们只能在这方面抓紧,关键是在论证和设计阶段尽量科学合理。因为一旦开始工程实施,凭现在的工业产能,10年内造出他个20艘也真没什么,反正现在产能闲置太多,各方面都强烈要求干过瘾的大单,不趁着全球吨位造价最低的时候订船,更待何时?
那么在技术路线的论证和设计阶段,有过哪些争论呢?
第一,很简单,新船要造多大?总得有个基本的范畴标准,美国人是逐步从4万吨跳到了超过10万吨;我们当然没有必要继续这样搞,毕竟我们起步的第一艘,就已经到达了6.7万吨。下一步搞多大,7万吨?8万吨还是10万吨?最终论证来论证去,一句话,最低8万,上不封顶!
第二,所谓8万是常规船;8万以上,必然是不需要冒烟的船。这么就有第二个争论,从第二艘开始,冒烟不?冒烟稳妥些,不冒烟属于一步到位。但是美国现在的这类大船都已经不冒烟。我们再造冒烟的,在其他国家看来,还是要矮美国人一头,这投入和产出比就打折了。最终定案的,请猜!
第三,不冒烟的,用几个堆?是用两个全新的高功率堆,还是用3个功率稍微小的堆?美国人现在都用2个大功率堆。我们也用2个,万一其中一个停了,岂不是功率瞬间下降一半?若用3个堆,起码停一个,还有三分之二的动力,保证剩余任务问题不大。但是3个堆必然占据更大的空间和引发系统变的更复杂。
最终确定:一步到位的用2个全新研发的自循环高功率堆。说白了道理很简单,动力堆这种东西,不是锅炉,若整天出状况,那么一艘船,上10个堆相互备份都没用。要用就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上舰堆,否则就别用,干脆降低吨位换燃油锅炉,更保险;有故障起码在船上就可以钻进去维修。若堆上了舰还有故障,谁能进去维修?因此要么就上两个高功率高可靠堆,要么就一个不上!到目前双堆陆地实验已经做完,性能超过预期!
第四,气弹还是电弹,这个PK结局大家都知道了,不再重复。
第五,继续用三代机升级到三代半,慢慢等隐身机,还是直接上弹的隐身机?只能说,原先是方案A,现在恐怕改成方案B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