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评:或许你不了解互联网大会,但“数字经济”请牢记
2017-12-09 07:57:20
2017年12月3日到5日,第四届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在千年水乡如约而至。在紧凑的72小时内,关心全球网络空间发展与治理的前景的各方云集乌镇,聚焦如何促进数字经济,共享发展成果的年度主题,谋求务实推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直接回应面临的各项艰巨的挑战,同时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与中国志同道合者为全球贡献的智慧和方案。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
互联网大会的新主角——数字经济
以数字经济为抓手,务实推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是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鲜明特色。进入2017年之后,全球网络空间治理逐渐进入深水区,新型勒索病毒的威胁、网络恐怖主义的蔓延与演进、新型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变化,呼吁更多的国际合作;跨境数据流动的有效管制,则在考验治理机制的完善程度以及各方的治理能力;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前沿的高速发展,提出了如何有效规制其正当运用的难题。这是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面临的共同挑战。
其实,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都需要找到适当的抓手,实现破局,进而深化推进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变革的难题。在此过程中,还必须确保治理网络空间的成果能够服务于世界经济的可持续的包容性增长,能够造福中国人民,造福世界人民。
数字经济,或者说综合中国以及广大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验和需求的新型数字经济,由此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这里的数字经济,超越了美国从数字出版、印刷和媒体角度出发定义的狭义数字经济,也超过了20国集团强调信息和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它是能够为整个经济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的数字经济,是能够为世界各国共同搭乘的数字经济快车。

12月2日,在乌镇西栅景区拍摄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指示牌。(新华社)
这意味着中国的决策者和实践者,已经领先一步,开始从整个处于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的经济形态的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的高度,来看待和认识数字经济。这同样是苹果、思科、微软、谷歌等全球业界领先企业的共识。有鉴于此,这些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克服了各种困难,齐聚乌镇,以务实的态度共襄盛举,共同分享中国为世界创造的福祉。
用创新和应用来发展数字经济
创新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石。这里的创新,包括技术上的创新,也包括理念、话语和标准的创新。自2015年开始,尊重网络主权平等原则基础上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成为中国在世界互联网大会这个平台上为世界作出的最主要的贡献。
在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之后,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通过发表蓝皮书,构建并推广中国与世界互联网发展指数指标体系的方式,朝着中国领导人勾勒的蓝图,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伴随着这一体系的完善,中国自身的经验以及全球对互联网发展总体价值的认识,将得到持续不断的提升,并将朝着正确的方向持续深入地前行。
发展数字经济还需要在生产、交换、流通、消费的整个环节推进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而不仅仅停留在实验室创新的阶段。中外企业在第四届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进行了集中的成果展示,今年展示的特点,是更多地与具体的商业应用场景以及实体经济的生产流程相结合。
今年的乌镇大会还通过高级别专家咨询委员会发布了互联网最佳应用实践。无论是申报的案例,还是最终入选的案例,都聚焦于信息技术的务实应用,而非仅仅体现信息技术的先进性。用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世界,促进发展,造福人类,正日趋成为乌镇大会各参与方的共同认知。这一认知本身是符合信息技术内生规律的。也因为如此,乌镇的理念、模式、实践经验等,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和接受。
乌镇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搭建舞台
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要想实现深度变革,离不开数字经济。换句话说,准确的定位和聚焦于数字经济,就回答了推进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变革是为了什么的问题。即,以数字经济为驱动力,推动网络空间开放、合作、交流、共享,让互联网更好助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活改善,做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

空中俯瞰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五点建议,实质上清晰勾勒出未来一段时间持续推进中国以及世界数字经济发展的务实路径,也指出了推进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持续良性发展的正确方式。
务实推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需要大国间的有效合作。自2014年以来,乌镇不仅是各方交流数字经济与网络治理时间的国际舞台,而且也是促进各方务实对话、推进网络空间负责任国家行为规范建设的重要舞台。
高端智库论坛、论坛形式的二轨对话和闭门安全会议,形成了机制化的架构,便于各方就各自关心的问题,在适当的舞台和平台上交换看法,并形成相应的方案。在成功度过磨合期之后,相关机制的运行正渐入佳境,各方的讨论也日趋务实和富有建设性。
经过四年的努力,中国开辟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已经成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领域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千年历史的江南水乡,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历程不断迈出新的步伐,从乌镇走向世界,中国正在践行自己的国际责任,造福世界人民。(沈逸/复旦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
互联网大会的新主角——数字经济
以数字经济为抓手,务实推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是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鲜明特色。进入2017年之后,全球网络空间治理逐渐进入深水区,新型勒索病毒的威胁、网络恐怖主义的蔓延与演进、新型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变化,呼吁更多的国际合作;跨境数据流动的有效管制,则在考验治理机制的完善程度以及各方的治理能力;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前沿的高速发展,提出了如何有效规制其正当运用的难题。这是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面临的共同挑战。
其实,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都需要找到适当的抓手,实现破局,进而深化推进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变革的难题。在此过程中,还必须确保治理网络空间的成果能够服务于世界经济的可持续的包容性增长,能够造福中国人民,造福世界人民。
数字经济,或者说综合中国以及广大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验和需求的新型数字经济,由此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这里的数字经济,超越了美国从数字出版、印刷和媒体角度出发定义的狭义数字经济,也超过了20国集团强调信息和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它是能够为整个经济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的数字经济,是能够为世界各国共同搭乘的数字经济快车。
12月2日,在乌镇西栅景区拍摄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指示牌。(新华社)
这意味着中国的决策者和实践者,已经领先一步,开始从整个处于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的经济形态的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的高度,来看待和认识数字经济。这同样是苹果、思科、微软、谷歌等全球业界领先企业的共识。有鉴于此,这些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克服了各种困难,齐聚乌镇,以务实的态度共襄盛举,共同分享中国为世界创造的福祉。
用创新和应用来发展数字经济
创新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石。这里的创新,包括技术上的创新,也包括理念、话语和标准的创新。自2015年开始,尊重网络主权平等原则基础上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成为中国在世界互联网大会这个平台上为世界作出的最主要的贡献。
在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之后,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通过发表蓝皮书,构建并推广中国与世界互联网发展指数指标体系的方式,朝着中国领导人勾勒的蓝图,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伴随着这一体系的完善,中国自身的经验以及全球对互联网发展总体价值的认识,将得到持续不断的提升,并将朝着正确的方向持续深入地前行。
发展数字经济还需要在生产、交换、流通、消费的整个环节推进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而不仅仅停留在实验室创新的阶段。中外企业在第四届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进行了集中的成果展示,今年展示的特点,是更多地与具体的商业应用场景以及实体经济的生产流程相结合。
今年的乌镇大会还通过高级别专家咨询委员会发布了互联网最佳应用实践。无论是申报的案例,还是最终入选的案例,都聚焦于信息技术的务实应用,而非仅仅体现信息技术的先进性。用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世界,促进发展,造福人类,正日趋成为乌镇大会各参与方的共同认知。这一认知本身是符合信息技术内生规律的。也因为如此,乌镇的理念、模式、实践经验等,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和接受。
乌镇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搭建舞台
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要想实现深度变革,离不开数字经济。换句话说,准确的定位和聚焦于数字经济,就回答了推进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变革是为了什么的问题。即,以数字经济为驱动力,推动网络空间开放、合作、交流、共享,让互联网更好助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活改善,做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
空中俯瞰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五点建议,实质上清晰勾勒出未来一段时间持续推进中国以及世界数字经济发展的务实路径,也指出了推进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持续良性发展的正确方式。
务实推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需要大国间的有效合作。自2014年以来,乌镇不仅是各方交流数字经济与网络治理时间的国际舞台,而且也是促进各方务实对话、推进网络空间负责任国家行为规范建设的重要舞台。
高端智库论坛、论坛形式的二轨对话和闭门安全会议,形成了机制化的架构,便于各方就各自关心的问题,在适当的舞台和平台上交换看法,并形成相应的方案。在成功度过磨合期之后,相关机制的运行正渐入佳境,各方的讨论也日趋务实和富有建设性。
经过四年的努力,中国开辟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已经成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领域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千年历史的江南水乡,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历程不断迈出新的步伐,从乌镇走向世界,中国正在践行自己的国际责任,造福世界人民。(沈逸/复旦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