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战斗机开发40年为何还不上前线?真实原因一言难尽

2021-02-22 13:13:49   

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过去一直以为已经研发40年的光辉战斗机,已经有40到45架了。这样等于研发40年,平均一年可以装备1架的水平;当然如果从首飞来算,只有20多年的时间。那么相当于平均一年装备2架的水平。现在才知道,原来40多架的想法也是大大高估了。因为到目前,真正装备其空军的光辉战机居然只有区区的22架。这才叫真正的平均一年装备1架。按照这个速度,达到最终装备300架的标准,代替完全不符合时代要求的米格21战斗机群,那么需要持续装备300年才能实现;这显然是开国际玩笑了。实际上目前该国空军还有135架以上的米格21。继续分散在七八个战斗中队,而且还部署的非常靠前。而这些米格21都经过了全球最高标准的技术升级。居然全部是可以发射中距弹的米格21野牛!

光辉战斗机开发40年为何还不上前线?真实原因一言难尽
这个升级程度,超过了不少其他国家的早期三代机标准。因为到目前为止,全球不能打中距弹的所谓早期版本的三代机仍然有几百架之多。把100多架米格21全部升级成了可以发射中距弹的米格21“野牛”版,肯定花了不少钱。每架的升级成本,1500到2000万美元肯定是有的。但是要知道米格21的原版,最多也就价值700万美元。花费如此高的代价,等于每架升级后的米格21野牛的实际价格都在2500万美元以上了。但是实战表现仍然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比如227空战中,米格21野牛携带2枚R77中距弹和2枚R73格斗导弹突入对方空域,但是什么空战目标也没发现,自己的导弹告警铃声就开始震天响,结果飞行员果断跳伞,最终被俘。这架米格21野牛被击中后坠毁,甚至4发导弹也被现场“俘虏”后展出。

光辉战斗机开发40年为何还不上前线?真实原因一言难尽
这说明给米格21这种雷达天线直径过小的2代机升级到可以打中距弹的航电水平也完全无用。因为半隐藏的雷达天线直径连40厘米也做不到,根本无法提前捕捉到对方的空战信息,更不用说先发制人的锁定对手发射导弹,因此完全是被动挨打。本来同样的资金,完全可以用来采购至少100架以上的光辉战机。来完全替代米格21这种二代机。光辉再怎么说,其机头的雷达天线直接也可以做到60厘米口径以上,甚至比刚刚引进的,被当做“神机”的阵风的机头雷达天线直径还大。那么为何不提前大量采购光辉战机呢?到现在理论上可以升空作战的光辉其实不超过16架。另外6架属于刚刚装备还在训练。还有该国海军的2到3架上舰版光辉,其实算试飞机而不是列装机。内部弄不好只有配重,甚至连雷达系统都没装。

光辉战斗机开发40年为何还不上前线?真实原因一言难尽
现在才知道,光辉战机之所以实际装备速度蜗牛一样,根本原因不是采购问题。也就是不是不给光辉“表现”的机会,而是这种组装货到现在也没有解决性能拉跨的老毛病。到现在实际装备的22架光辉,仍然只整合了发射R73格斗导弹的能力,而全部无法发射中距弹,这一点连米格21野牛都不如。而且还发现机炮开火一旦超过3秒,机炮附近的蒙皮就开裂。如此水平,还热衷于参加国际航展,大肆推销,就看有没有最终上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