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还有4个旅的歼8,或在2年内退役,可以考虑援助给朝鲜空军
2022-11-25 00:25:46
一到年底,官媒都会对军队的部分老旧装备进行报道,因此被军迷们戏称为是在“哭穷”。其实这只是正常的报道计划而已,毕竟目前我军新装备已经占到了绝大多数,相关的报道自然也就占据了一年里的大部分时间,对老旧装备的报道自然也就安排在了年底这段时间。
就在昨天,官媒报道了东部战区空军某场站执行远程机动伴随保障任务,许久未见的歼-8再次进入我们的眼帘。从照片看到,数量似乎还不少,应该是一个整建制的飞行团。
然后在今天(11月18日),东部战区官方媒体对该战区空军某团进行了报道,而该团装备的机型正是歼-8F。这两条报道也打破了之前关于东部战区空军歼-8已经全部退役的传闻。
图片
这条传闻的来源是央视《军事报道》4月11日那一期关于“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开始换装新型战斗机(歼-16)”的报道。由于当时东部战区还有一个歼-8旅,因此有军迷便认为东部战区空军的这个歼-8旅已经全部换装了歼-16。
图片
其实这是对我军新老战机换装原则的误解。十分关心我国空军现代化建设的军迷们总以为新战机交付后就应该优先替代老旧机型,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提升空军的战斗力。其实这种做法是违背科学规律的,并不能起到最大化提升空军战斗力的作用,反而还有可能会让空军的战斗力在短时间里出现下降。
原因其实很简单,我们把旧机型的战斗力定为“1”,新机型的战斗力是“2”,如果直接用新机型替换掉旧机型(“新换旧”),战斗力提升到“2”。但是如果我们保留原有的旧机型(“加新留老”),那么战斗力就变成了“1+2”,战斗力要比前一种做法要更高。当然 ,“加新留老”这种做法必须建立在足够强大的飞行员培养体系和足够强大的现代化战机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而这两点我国恰好都具备。
此外,笔者之所以认为“新换旧”的做法有可能会让空军的战斗力在短时间里出现下降,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歼-8的飞行员固然都是经验丰富,但也正是因为他们长期飞的是三代半水准的歼-8,突然间要改装四代半水准的歼-16,由于两款机型间的技术跨度太大了,因此需要漫长的改飞时间,那么在他们彻底熟练掌握歼-16之前的这段时间里,由于歼-8已经全部退役了,歼-16也没有形成战斗力,该部队的战斗力实际上是下降的。
图片
歼-8飞行员
而且我们分析歼-15和歼-20飞行员的培养就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除了首批飞行员是从别的机型的飞行员里选拔而来,其余的新飞行员绝大部分都是从高中招收的飞行学员培养而来,年龄也都在20多岁,即所谓的“生长模式”。这种培养模式由于是从高中生里面选拔飞行员,因此选拔的范围和人数就大大增加了,能够一次培养数量更为庞大的飞行员,不用担心会出现“新战机等飞行员”的现象,此外,新飞行学员是一张白纸,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可塑性更强。事实上,“生长模式”也是美国等军事强国普遍采用的培养模式。
图片
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新机型其实更适合给新飞行员,而不是给其他机型的飞行员改装。当然,考虑到我军的实际情况,让歼-7和歼-8飞行员直接退役也不现实,所以大部分的飞行员还是会改装新机型,当然这需要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原则。新机型首先要优先满足装备歼-10A/S、苏-27SK/UBK、苏-30MKK和歼-11A/B/BS的部队的换装需求。并且替换下来的歼-10A/S、歼-11B/BS大部分也不会退役,而是在整修后移交给装备歼-7和歼-8的部队,让他们先行适应,最后才会轮到装备歼-7和歼-8的部队换装歼-16或者是歼-10C。
图片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海空军目前还有大约10个歼-7旅和差不多4个歼-8旅,并不全是产能不足和保飞行员编制的原因。事实上,当前沈飞、成飞还有贵飞真要是按设计最大产能生产,两年就能把这10个歼-7旅和4个歼-8旅给全部替换完。而之所以没有这样做,反而是按照一年1~2个旅的规模进行更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歼-7和歼-8的飞行员能在改装新战机的同时,其所在部队的战斗力不会出现大幅度下降。
当然,随着沈飞、成飞和贵飞产能达到一个峰值,歼-7和歼-8的换装速度也会逐步加快,从目前每年1~2个旅扩大到2~3个旅。所以这批歼-8应该会在未来2年里全部换装完毕。
图片
那么退役下来的歼-8会如何处理呢?以前空军退下来的战斗机有两个去处,一个是交给航校使用,另一个就是直接退役封存。考虑到我国海空军的战机已经全面过渡到四代机及以上机型,歼-8到航校基本上起不到任何作用。而全部退役封存又太浪费,要知道大部分的歼-8都是2000年之后生产,机体寿命还剩了不少,所以将其用来对外援助应该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PS:这样也能弥补歼-8从未出口的遗憾。
目前我军装备的歼-8主要有两个型号,一个是歼-8F,另一个歼-8FR。歼-8F是歼-8家族里实现量产的机型里最先进的型号,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首款具备发射主动中距弹的机型。
歼-8F采用了歼10A的全套航电系统,采用了一平两下的玻璃化座舱,自动化和综合化程度较高,雷达也是歼-10A同款的1473平板缝隙雷达雷达,对RCS=5平方米的标准空中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可达160公里,对RCS=3平方米的空中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达到了110公里。仅考虑超视距空战,标配PL-12主动中距弹的歼-8F并不逊色于幻影2000-5、F-16C/D为代表的大部分四代机。并且还会因为其本身出色的高速机动性能而占据一定的优势。
此外,歼-8F还加入了头盔瞄准具,可以扩展PL-8格斗弹的离轴攻击角度,因此其近距格斗能力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弱。
图片
歼-8F还能够使用大部分的国产精确制导弹药,配合4.5吨载弹量,其多用途作战能力同样不差。总的来说,歼-8F是一款具备抗衡四代机的三代半战机,整体性能还是非常不错。
图片
歼-8FR则是在歼-8F的基础上改装的高速侦察机。拆除了机炮,然后在相同位置安装了内埋式光电侦察设备,但是超视距空战能力和多用途作战能力依然得到了保留。
图片
歼-8FR
那么哪些国家会需要这批歼-8F呢?要将这批歼-8F对外赠送,同样需要遵循两个原则,首先就是受援国要能够用得上,如果用不上那还不如直接退役封存。第二个原则就是赠送这批这批歼-8F后能够对我国的国家利益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
所以按照这两个原则,朝鲜无疑是这批歼-8F的最佳受援国。首先朝鲜空军用得上,朝鲜空军的主力还是以老旧的米格-21和歼7为主,甚至还有更老的米格-19/歼-6和米格-17/歼-5。这些机型均不具备超视距空战能力,甚至大部分都没有现代化意义上的火控雷达,连基本的全天候使用都做不到。
图片
虽然朝鲜空军也装备了少量现代化的米格-29A战斗机和米格-23,但是这两款机型的航电系统和空战能力同样严重落后,根本无法与四代机为主的韩国空军抗衡。可以说,一旦发生战争,朝鲜空军别说夺取战场制空权,连保证国内的领空安全都做不到。
图片
朝鲜空军的米格-29A
而歼-8F的性能足以与韩国空军的KF-16抗衡,后者正是韩国空军的主力机型。如果朝鲜空军能够装备歼-8F,在其庞大的防空导弹的配合下,不仅能够保证国内的领空安全,甚至还能够参与争夺战场制空权。此外,把歼-8F援助给朝鲜还能起到牵制美日等国的作用,对于保障我国的国家安全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就在昨天,官媒报道了东部战区空军某场站执行远程机动伴随保障任务,许久未见的歼-8再次进入我们的眼帘。从照片看到,数量似乎还不少,应该是一个整建制的飞行团。
然后在今天(11月18日),东部战区官方媒体对该战区空军某团进行了报道,而该团装备的机型正是歼-8F。这两条报道也打破了之前关于东部战区空军歼-8已经全部退役的传闻。
图片
这条传闻的来源是央视《军事报道》4月11日那一期关于“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开始换装新型战斗机(歼-16)”的报道。由于当时东部战区还有一个歼-8旅,因此有军迷便认为东部战区空军的这个歼-8旅已经全部换装了歼-16。
图片
其实这是对我军新老战机换装原则的误解。十分关心我国空军现代化建设的军迷们总以为新战机交付后就应该优先替代老旧机型,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提升空军的战斗力。其实这种做法是违背科学规律的,并不能起到最大化提升空军战斗力的作用,反而还有可能会让空军的战斗力在短时间里出现下降。
原因其实很简单,我们把旧机型的战斗力定为“1”,新机型的战斗力是“2”,如果直接用新机型替换掉旧机型(“新换旧”),战斗力提升到“2”。但是如果我们保留原有的旧机型(“加新留老”),那么战斗力就变成了“1+2”,战斗力要比前一种做法要更高。当然 ,“加新留老”这种做法必须建立在足够强大的飞行员培养体系和足够强大的现代化战机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而这两点我国恰好都具备。
此外,笔者之所以认为“新换旧”的做法有可能会让空军的战斗力在短时间里出现下降,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歼-8的飞行员固然都是经验丰富,但也正是因为他们长期飞的是三代半水准的歼-8,突然间要改装四代半水准的歼-16,由于两款机型间的技术跨度太大了,因此需要漫长的改飞时间,那么在他们彻底熟练掌握歼-16之前的这段时间里,由于歼-8已经全部退役了,歼-16也没有形成战斗力,该部队的战斗力实际上是下降的。
图片
歼-8飞行员
而且我们分析歼-15和歼-20飞行员的培养就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除了首批飞行员是从别的机型的飞行员里选拔而来,其余的新飞行员绝大部分都是从高中招收的飞行学员培养而来,年龄也都在20多岁,即所谓的“生长模式”。这种培养模式由于是从高中生里面选拔飞行员,因此选拔的范围和人数就大大增加了,能够一次培养数量更为庞大的飞行员,不用担心会出现“新战机等飞行员”的现象,此外,新飞行学员是一张白纸,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可塑性更强。事实上,“生长模式”也是美国等军事强国普遍采用的培养模式。
图片
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新机型其实更适合给新飞行员,而不是给其他机型的飞行员改装。当然,考虑到我军的实际情况,让歼-7和歼-8飞行员直接退役也不现实,所以大部分的飞行员还是会改装新机型,当然这需要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原则。新机型首先要优先满足装备歼-10A/S、苏-27SK/UBK、苏-30MKK和歼-11A/B/BS的部队的换装需求。并且替换下来的歼-10A/S、歼-11B/BS大部分也不会退役,而是在整修后移交给装备歼-7和歼-8的部队,让他们先行适应,最后才会轮到装备歼-7和歼-8的部队换装歼-16或者是歼-10C。
图片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海空军目前还有大约10个歼-7旅和差不多4个歼-8旅,并不全是产能不足和保飞行员编制的原因。事实上,当前沈飞、成飞还有贵飞真要是按设计最大产能生产,两年就能把这10个歼-7旅和4个歼-8旅给全部替换完。而之所以没有这样做,反而是按照一年1~2个旅的规模进行更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歼-7和歼-8的飞行员能在改装新战机的同时,其所在部队的战斗力不会出现大幅度下降。
当然,随着沈飞、成飞和贵飞产能达到一个峰值,歼-7和歼-8的换装速度也会逐步加快,从目前每年1~2个旅扩大到2~3个旅。所以这批歼-8应该会在未来2年里全部换装完毕。
图片
那么退役下来的歼-8会如何处理呢?以前空军退下来的战斗机有两个去处,一个是交给航校使用,另一个就是直接退役封存。考虑到我国海空军的战机已经全面过渡到四代机及以上机型,歼-8到航校基本上起不到任何作用。而全部退役封存又太浪费,要知道大部分的歼-8都是2000年之后生产,机体寿命还剩了不少,所以将其用来对外援助应该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PS:这样也能弥补歼-8从未出口的遗憾。
目前我军装备的歼-8主要有两个型号,一个是歼-8F,另一个歼-8FR。歼-8F是歼-8家族里实现量产的机型里最先进的型号,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首款具备发射主动中距弹的机型。
歼-8F采用了歼10A的全套航电系统,采用了一平两下的玻璃化座舱,自动化和综合化程度较高,雷达也是歼-10A同款的1473平板缝隙雷达雷达,对RCS=5平方米的标准空中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可达160公里,对RCS=3平方米的空中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达到了110公里。仅考虑超视距空战,标配PL-12主动中距弹的歼-8F并不逊色于幻影2000-5、F-16C/D为代表的大部分四代机。并且还会因为其本身出色的高速机动性能而占据一定的优势。
此外,歼-8F还加入了头盔瞄准具,可以扩展PL-8格斗弹的离轴攻击角度,因此其近距格斗能力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弱。
图片
歼-8F还能够使用大部分的国产精确制导弹药,配合4.5吨载弹量,其多用途作战能力同样不差。总的来说,歼-8F是一款具备抗衡四代机的三代半战机,整体性能还是非常不错。
图片
歼-8FR则是在歼-8F的基础上改装的高速侦察机。拆除了机炮,然后在相同位置安装了内埋式光电侦察设备,但是超视距空战能力和多用途作战能力依然得到了保留。
图片
歼-8FR
那么哪些国家会需要这批歼-8F呢?要将这批歼-8F对外赠送,同样需要遵循两个原则,首先就是受援国要能够用得上,如果用不上那还不如直接退役封存。第二个原则就是赠送这批这批歼-8F后能够对我国的国家利益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
所以按照这两个原则,朝鲜无疑是这批歼-8F的最佳受援国。首先朝鲜空军用得上,朝鲜空军的主力还是以老旧的米格-21和歼7为主,甚至还有更老的米格-19/歼-6和米格-17/歼-5。这些机型均不具备超视距空战能力,甚至大部分都没有现代化意义上的火控雷达,连基本的全天候使用都做不到。
图片
虽然朝鲜空军也装备了少量现代化的米格-29A战斗机和米格-23,但是这两款机型的航电系统和空战能力同样严重落后,根本无法与四代机为主的韩国空军抗衡。可以说,一旦发生战争,朝鲜空军别说夺取战场制空权,连保证国内的领空安全都做不到。
图片
朝鲜空军的米格-29A
而歼-8F的性能足以与韩国空军的KF-16抗衡,后者正是韩国空军的主力机型。如果朝鲜空军能够装备歼-8F,在其庞大的防空导弹的配合下,不仅能够保证国内的领空安全,甚至还能够参与争夺战场制空权。此外,把歼-8F援助给朝鲜还能起到牵制美日等国的作用,对于保障我国的国家安全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