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饮:采蘑菇的小姑娘—高市早苗!
2025-11-15 00:37:45
据央视新闻报道,11月1日,中科院发布消息,近期位于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的钍基熔盐实验堆建成,初步证明了利用钍资源的技术可行性,为后续规模化利用钍燃料奠定了重要科学基础。
这则简洁的科技新闻背后,隐藏的是中国撬动世界能源与地缘格局的大杀器,同期,中国外交部对日本发出威慑巨大的史上最强音。那么,钍基熔盐将会给中国和世界能源格局带来什么样的革命性突破呢?中国为何突然在这个时间节点超严厉警告日本呢?本文将以钍基熔盐堆作为切入点,全面深刻论解读这场能源革命与地缘较量交织下的国际宏观博弈,
【颠覆性能源革命】
钍基盐堆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是以钍为燃料、熔盐为冷却剂的新一代核反应堆技术,与传统核能相比,有五大核心优势:
01
极致安全
相比传统铀反应堆,钍基熔盐堆以液态燃料为核心,运行温度在700摄氏度,远低于熔岩1400摄氏度的沸点,彻底规避了福岛核电站式的堆芯熔毁与蒸汽爆炸隐患,同时,其常压运行设计(接近 1 个标准大气压),摒弃了传统压水堆 150 个大气压的高压风险,从结构上消除了压力骤降导致的熔毁可能。
更具突破性的是底部“熔岩塞” 被动安全系统 —— 一旦出现断电或过热异常,冷却塞自动融化,燃料将靠重力流入应急存储罐,无需人力或外部电力干预即可终止核反应,即便遭遇极端灾害也能确保安全。此外,钍基熔盐堆可在运行中随时补料,无需停堆换装,能够实现长期稳定供电。
02
资源自主
钍基盐堆所需的钍资源,通常是稀土开采的副产品,多集中在内蒙古白云鄂博等矿区,不仅开采难度小,提纯难度也远小于铀,更没有复杂的浓缩技术,杜绝了被他国技术垄断的可能,而且,中国储量非常丰富,是国内铀储量的三倍,占全球探明储量的四分之三。同时,中国在该领域实现了全链条自主可控,建成的全球首座钍基熔盐实验堆国产化率超 90%,核心设备更是 100% 自主研发。上游有上大股份的高温镍基合金等材料攻克超高温、强腐蚀难题,下游有上海电气等企业提供核心装备,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闭环。
钍资源的工业化应用,可保障中国能源自主供应千年以上,彻底摆脱对国际能源市场的依赖。叠加我国在稀土加工与储量的垄断地位,随时可以锁死西方使用钍基熔盐堆和高科技的原材料,保证自身能源供应同时,还能掐住美国为首北约国家新一代核电站反应堆燃料供应的脖子。
03
防核扩散
与传统核技术不同,钍燃料循环过程中不会产生武器级钚,且生成的铀无法被回收浓缩,从技术根源上阻断了核扩散风险。这一特性打破了“民用核电与核武器研发” 的捆绑困境,为全球核问题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04
无水冷却
钍基熔盐堆采用的熔盐,兼具核燃料、冷却剂与工作流体三重功能,无需依赖水源冷却,仅通过空气自循环即可完成散热。这一优势使反应堆可部署于甘肃民勤等干旱地区,彻底摆脱传统核电对沿海或水资源丰富区域的依赖,为西部开发提供能源支撑。而且,钍基熔盐堆700 摄氏度高温的热能转换效率,远超传统水冷反应堆,能效优势显著。
总结下,传统堆是高温高压的水冷,熔盐堆则是常温常压的气冷。
05
热点联产
钍基熔盐堆输出的是700摄氏度的高温热量,除了可以驱动燃气轮机发电外,其高温高热还可以直接用于
多级闪蒸、低温多效蒸馏等“热法”海水淡化技术,使海水淡化效率与经济性大幅提升,既能解决干旱地区生活生产的用水难题,又能为工业生产提供稳定电力,实现“电水双保”。同时,钍基熔盐堆输出的650 摄氏度高温,也可以直接用于化工、制氢和城市供暖,并与风能、太阳能等构建“核光风储” 互补系统,适配工业脱碳、城市能源升级等多种场景。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钍基熔盐堆建设周期短—通过模块化建设将建设周期缩短至3-5年,经济性极具市场吸引力—价格仅为传统煤电的三分之一,一度电成本低至 0.1 元,规模化后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高盛预测到 2035 年全球钍基熔盐堆市场规模将达 1.5 万亿元,中国凭借先发优势极可能占据超 60% 份额,届时将在国际能源贸易中占据核心话语权。
图片
【颠覆性战略意义】
01
破解用水难题
甘肃民勤县,作为全国典型的干旱贫困县,被选为钍基熔盐堆的首选落点,直击西部开发的核心痛点——水资源匮乏。要实现富裕,必须发展工业,而工业发展又需大量用水。将熔盐堆建于此,旨在解决甘肃及西北五省的用水用电难题。自1998年起,中国大力推行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工程,2024年更推出西部大迁移计划,计划将江浙沪等地区的企业迁至西部。面对4亿至5亿人口及海量工业的用水需求,仅依靠南水北调和引藏水入疆的红旗河工程难以满足。传统调水工程量巨大、工期漫长,而钍基熔盐堆不仅建设周期短,且自身节水,能将传统热电厂的大量用水节省下来,供给东部迁移企业。此外,其海水淡化技术可将青海湖、艾比湖等咸水湖转化为饮用水,结合河西走廊生态改善带来的水量提升,将为东部产业西迁扫清关键障碍,推动“一带一路”沿线资源配置的均衡发展。
02
提升核安全
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对岸和美国就研究过,通过袭击过三峡大坝重创中国。传统沿海核电站更是长期面临地缘冲突中的打击风险,而钍基熔盐堆向西北内陆的规模化部署,将形成纵深分布的能源格局,大幅降低核设施受攻击的概率,这一布局彻底瓦解了美国“打击沿海核设施遏制中国统一”的阴谋。可以说,钍基熔盐作为最新的第四代核反应堆的闪亮登场,为中国的国家主权安全筑牢了能源屏障。
03
提升军事与经济安全
在经济领域,美国曾策划以第七舰队为首的海军打击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区,企图催动中国经济彻底崩盘。然而,随着中国钍基熔盐堆技术的突破,且不依赖水源,中国正大规模将东部企业迁往西部,使经济区摆脱对沿海的依赖。这不仅激活了“一带一路”战略,还实现了全国资源均衡分配的大棋局。只要中国经济区全面分散,美国通过打击沿海要挟中国在解放对岸问题上让步的构想,便纯属南柯一梦。同时,向西推进“一带一路”开发,进一步剥离东部企业受美国出口市场胁迫的风险,将东部产能与“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结合,中国经济将更加安全。贸易将从对美转向对“一带一路”,货币结算全部采用人民币和其他国家本币,去美元化将全面加速,美元金融制裁风险也将大幅降低!
在军事应用方面,中国新建的12万吨级004级航母,若放弃传统压水堆,改用更先进的钍基熔盐堆,不仅能提高发电效率,无需像传统核反应堆那样在燃料用尽后花费数年更换,还能减少占用空间,大幅增加机库容量,携带更多歼-20、歼-35战机。试想,当中国004号核动力航母携带超过100架飞机出现在西太平洋时,将如何震慑美军!
04
熨平新能源波动
目前中国光伏、风电发展最快的就是西部地区,但是光伏和风力发电有个问题,就是因为光照和风力变化导致电力波动比较大,这就需要常规火电和水电提供稳定运行的电力来熨平新能源的波动,类似一个“整流器”,弥补“水电不足,火电污染大”的短板,为“西电东送”、“东数西算”工程提供可靠支撑,同时为当地直接提供财政收入,极大缓解财政压力。
05
解决粮食难题
2021年9月到11月,中国科学家接连突破蛋白质和淀粉合成技术,突破万吨级工业化规模生产。这种技术需要大量廉价电力才具有高性价比,中国钍基熔盐堆可以满足上千年的电力供应,电力自然不成问题,当这种核电站全面普及以后,合成蛋白质和淀粉就能解决中国人八千年来的吃饭问题。
06
夺取全球产业链整合主导权
中国电解铝产业凭借低成本电力,将产品价格压至全球低位,然而却遭遇印度、越南等国“借料贴牌”策略——一方面驱逐中国企业、围堵中国产品,另一方面利用中国廉价电力加工的铝材抢占国际市场。2024年11月15日,中国发布通知全面取消铝材出口退税,表面看似为遏制企业内卷,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防止中国廉价电力间接外流,倒逼相关企业回流,同时,由于电力成本高昂,印度难以取代中国产品,最终也不得不放弃美国市场,从而变相保住了中国产品的出口市场。
近年来,一直有声音鼓吹越南和印度将最终取代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然而,世界工厂的地位不仅依赖于人力成本,更在于技术工人的高素质和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成本下降。印度和越南之所以无法取代中国,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始终将新技术应用于电力、能源等领域,电价长期保持稳定,实质上是在补贴中国产品的竞争优势。正如可乐品牌无法超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正是因为其成本之低令模仿者望尘莫及,从而阻断了竞争者的进入。
中国电解铝产业背后不断下降的电力成本,是印度、越南等国永远无法企及的。只要中国持续保持电力、能源的低价优势,其他国家就难以在中低端产品市场取代中国。
未来,钍基熔盐堆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压低电力成本,叠加稀土资源的垄断优势,中国将同时掌控中低端制造成本优势与高端产业原材料的命脉紧密相连。电力不仅是当前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具身智能等高端制造业的基石,而且中国电力在持续降低成本的同时,总量也在迅猛增长。尽管其他国家在技术上领先,但受制于高昂的电价,不得不将研发中心全面迁至中国。
例如,德国500家高技术领先企业(包括6家顶级机床企业)集体搬迁至江苏太仓,这一举措正是全球产业链向中国能源与成本优势聚集的典型案例。这一大规模迁移的背景在于,德国绿党在反智团体的误导下,拆除核电甚至民用火电厂,导致电力短缺和电价飙升,企业开工不足,人工智能等研究无法顺利进行,最终只能集体迁往中国。中国也抓住这一时机,开始筹划为这些高技术人才发放签证,便利他们在中国安家落户,将西方最先进技术植入中国经济腾飞的引擎中。
当中国在电力成本和总量上均能满足高端需求时,再通过稀土资源掐住美国的咽喉,中国便拥有了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产业链的主动权。高盛指出,打破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垄断地位可能需要十年时间。中国正以空间换时间,赢得十年战略期,待到西方破局之际,中国已迈入另一番发展盛况。
图片
【对世界的影响】
首座钍基熔盐堆在中国亮相,世界影响巨大,必将重构全球能源与地缘秩序。
01
解绑能源与核问题
从朝藓核问题到伊朗核问题,最初都是这些国家在资源匮乏且面临美国制裁的背景下,寻求通过核能来解决民用电力短缺问题。以伊朗核问题为例,由于缺水导致其无法获得稳定电力,常规的热电厂同样因缺水而无法正常运行。光伏和风电则因电流波动问题,需要依赖热电厂和水电厂进行“整流”才能确保电网安全。缺水问题导致电力供应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而没有电力就无法发展工业,缺乏工业基础则无法提供就业机会和进行物资生产,最终引发更加激进的对抗和社会动荡。
11月9日,伊朗总统宣布将从德黑兰紧急撤离,原因是首都严重缺水,难以维持民生。如今,中国钍基熔盐堆的问世为解决伊朗核问题提供了全新路径。该反应堆不会生产武器级钚,所产生的铀也难以被回收浓缩,从而确保伊朗在获得电力的同时,无法获取核武器。这有力地驳斥了美国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所谓伊朗蓄意制造武器级原料的谬论。只要中国能像1983年首次向伊朗提供钍基熔盐堆那样,伊朗便能够发展电力,改善民生,而中国投入的4000亿美元项目也将获得充足的电力支持。
此外,钍基熔盐堆的热法海水淡化技术可将里海和波斯湾的海水转化为饮用水,并通过管道输送到德黑兰及其他城市,有效解决当地民用饮水问题。一旦水资源问题得以解决,伊朗的电力供应将大幅增加,进而推动工业产品出口,激发经济迅猛发展,届时美国的封锁将不攻自破!
同样的难题,中国也有能力帮助沙特解决。自2017年起,美国和以色列便拉拢沙特签署《亚伯拉罕协议》,该协议明显针对中国,以向沙特转移核技术为诱饵,要求沙特排斥中国。核技术对沙特具有巨大吸引力,主要源于其严重的水电短缺问题。为应对缺水困境,沙特不得不采用电力海水淡化工程,但传统方式不仅能耗高,效率也较低。
以沙特朱拜勒、延布等地区的工业用水为例,每立方米的水成本高达20元人民币,且水作为生活必需品,高昂的用水成本直接推高了沙特的整体物价水平。然而,钍基熔盐堆的“热法”海水淡化技术,不仅淡化效率高,还能直接产生大量电力,从而一举解决电与水的问题,大幅降低沙特的用水用电成本,进而降低社会物价水平,提升工业产能,助力沙特逐步实现2030年成为地区经济核心国家的目标。
对外而言,这不仅能够缓解因沙特拥核而引发的伊朗对抗,避免破坏中国主导的沙伊和解进程,更能有效阻止沙特向美国和以色列靠拢。11月10日,沙特王储萨勒曼会见特朗普时明确表示,除非加沙建国,否则绝不会签署《亚伯拉罕协议》。沙特的底气源自东方大国提供的更高性价比解决方案。中国尊重沙特的主权与尊严,不强迫其做出二选一的选择,在加沙问题上更站在国际道义制高点,这些都是美国所不具备的天然优势!
同样的问题,朝藓核问题也同样能够解决。只要中国能够向朝藓提供钍基熔盐堆技术,朝藓自然不会再大力发展传统核电技术,届时美国再不解除对朝制裁,就会陷入道义上的孤立,甚至陷入道义漩涡!
伊朗、沙特与朝藓破解能源困局后,中国也就打通了“一带一路”从安息高原穿越阿拉伯半岛直达欧洲的梗阻,更打破了美日韩封锁东北出海口,锁住中国京津唐工业区咽喉的毒计!
02
助力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堪称千年大计,然而,中亚、中东、非洲及南亚等地区国家普遍陷入高通胀、高电价的困境,其地理根源在于水资源匮乏。若欲借助这些国家的经济腾飞来全面推动中国出口转向“一带一路”,则必须破解其水电困局。显然,以钍基熔盐堆为代表的第四代核技术,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最佳方案。一旦水电成本得以降低,这些国家的自我造血能力将被激活,再加上中国的技术及资金支持,便有望将“一带一路”打造成为最大的钍能源经济共同体,从而减少对欧美市场的依赖,并彻底重塑全球经济格局。
当全球经济产业分布不再局限于前三次科技革命所形成的沿海、沿水格局,而是转向以陆地为中心的古丝绸之路模式,中国作为掌控欧亚大陆核心地区的国家,将重现汉唐时期的贸易与地缘影响力!
图片
【美欧能源路线退化】
当中国推动以能源新技术为突破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时候,美欧却走上了能源路线的返祖之路。特朗普鼓吹化石能源消费,主张重新列装战列舰,回归蒸汽弹射时代,美国走的是能源倒退路线,然而,比美国更狠的则是欧洲,他们直接走上了废除能源的极端退化路线。
2025年3月24日,他们摧毁了德国境内最先进的“全球标杆”的莫尔堡火电厂。2025年10月25日,德国巴伐利亚贡德雷明根的核电站被绿党爆破拆除。在德国电价价格飞涨、上半年11900家企业破产的背景下,反智的绿党却坚决废除一切“不环保”的电力设施,标志着以德国为首的欧洲走上了去能源化的极端道路。
美国走上退化之路是因为去工业化导致的空心化,产业链转移以后,配套的技术、资本开始流出,与之对应的则是工业设备操作的技术经验也开始转移,要想逆转转移甚至引导回流可谓难上加难,技术和资本回流问题或许可以克服,但配套产业的技术工人和工业经验短期内难以恢复,以美国最大造船厂弗吉尼亚州的纽波特造船厂为例,这里在建三艘美国航母时,中国的辽宁号还没下水,但现在福建号都已经入列,他们的航母还没有造好。
为何这么久都没有造好呢?因为电焊等技术工人严重缺乏!美国这些岗位常年招人、常年缺人,一线技术工人都是50多岁的,年轻人根本没人愿意学习这些又苦又累的技术工种,导致技术经验无法传承,当这批一线工人谢世,美国航母制造的技术缺口将永远无法弥补,到时候再高超的技术和资本都无法驱动美国这艘经济航母。
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就建成了钍基熔盐堆原型堆,却因产业链断裂导致耐腐蚀GH3535镍合金无法生产——目前只有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可以制造!尤为可笑的是,镍基耐腐蚀合金钢技术最早是20世纪30年美国最先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当时中国还只能靠引进才能取得这一技术的使用权。
从这里就能看出,去工业化是个不可逆过程,不管你有多大能耐,一旦将产业链转移出去,本土制造业工人培训、传承以及加工技术升级就全部停止。当技术接不上的时候,就只能向国际市场采购。如今美国那么大规模的军工采购,全球还有谁能接得住?事实一再证明,有且只有中国。
即便美国一直说军工要去中国化,但现实很骨感,美国军工产品离开中国零部件根本玩不转。
据最新数据,美国国防一级供应商中中国企业占9.3%,其中导弹防御领域依赖高达11.1%,最机密的核能领域占比7.8%,美国78%的武器系统依赖中国矿产,海军系统依赖更高达91.6%。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正考虑一项计划:通过阻断对涉军企业的出口,使稀土磁性材料无法流向美国军方用户,同时加快对民用企业的审批速度。
就这个依赖程度,只有中国卡美国军工稀土脖子的份儿,哪儿来的叫嚣与中国一战的勇气?真不知道美国政客的脑子是不是被驴踢了!
美国能源路线在退化,但好歹撑住了美国自主研发的门面,欧洲则在去工业化进程中彻底躺平,以德国为例,就有12000家企业在华,其中有60家都是各工业行业内的“隐形冠军”,十大机床企业中更有6家就落户太仓。这说明德国去能源化后,技术就只能流向能承载他的国家,于是乎中国成了欧洲企业落户的梧桐树。
德国企业蜂拥进入江苏,让血饮想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吸收了苏联科学家,仅仅从1992年到2002年中国吸收了上万名包括乌克兰在内的苏联科学家,涉及2000多个工业技术项目,他们带来了除美国以外最先进的工业技术,帮助中国突破了核能、航空等领域重大技术难题,他们也如愿获得了中国居留权。现在中国正研究开发签证落实外国人居留权,就是给德国、美国在内的全世界高科技人才筑巢,一旦他们永居中国,不仅能带来先进技术人才,更能留住欧美工业技术火种!
图片
【点歪科技树的代价】
中国钍基熔盐堆的突破具有划时代意义,但这种技术并非中国独创,而是对美国战略误判的超越—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上世界50年代建成全球首个钍基熔盐堆,技术路线已获验证,但却最终选择放弃,转向钚基快堆路线。美国当初为什么放弃这么安全、高效、低廉的钍能源技术呢?
这一决策背后,是冷战思维与犹太精英短视的双重绑架,而且,对美国的危害延续至今。
美国放弃钍堆有三大核心原因:
01
为冷战利益犯下战略错误
当时美国与苏联的核威慑竞争进入白热化,钚基快堆可直接生产武器级钚,符合美国军方和洛克希德·马丁、通用电气等军工巨头的利益,而钍堆无核扩散风险的特性,在“扩核优先” 的战略下反而成为劣势。“氢弹之父” 爱德华・泰勒晚年承认,这是 “一个可以原谅的时代错误”,这句话的本质是将军事需求或者利益集团的需求置于国家长期能源安全之上。
02
犹太资本游说
以摩根财团、洛克菲勒家族为首的犹太资本深度绑定中东石油利益。彼时全球探明石油储量激增,他们游说推动美国放弃钍基熔盐堆,确保化石能源体系的主导地位和自身的庞大利益。时任国务卿杜勒斯曾直言:“钍堆会动摇石油美元的根基”,而钍基熔盐堆的普及将彻底摆脱对石油的依赖,不仅会摧毁犹太资本在石油产业的巨额利益,更会削弱美国对中东的战略控制——以色列的安全高度依赖美国对中东的干预。
从美苏冷战到伊拉克战争,犹太资本持续推动美国将战略重心放在中东石油争夺上,而钍堆这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独立的技术,被刻意边缘化。解密资料显示,挑起冷战对抗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及推动伊拉克战争的美国政客,与犹太共济会存在深度关联,他们推动英美绑定中东石油战略。1953年伊朗政变、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犹太财团通过控制石油运输通道,强化美国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03
侥幸心理
当时全球铀资源勘探取得突破,石油供应也相对充足,美国决策层认为“能源短缺是伪命题”,缺乏开发钍资源的紧迫感,未能预见石油依赖将带来的地缘陷阱。
这一战略误判给美国带来了四大灾难性后果:
01
深陷中东泥潭
为控制石油资源,美国被以色列绑架,先后发动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累计投入数万亿美元军费,直接掏空国库,为2008 年次贷危机埋下隐患。如今美国国债突破 30 万亿美元,而且美国的中东政策遭遇反噬,导致地区反美情绪高涨、恐怖主义滋生。从美苏冷战到伊拉克战争,美国一直被犹太资本推向对抗的前线。多少年后回头看,美国除了保住以色列,弄得自己债台高筑,什么都没剩下之外还得罪了全世界,二战胜利之时的美国是如何意气风发,现在就有多垂头丧气!
02
去工业化
石油依赖导致美国将制造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本土产业链断裂、技术工人流失,如镍基耐腐蚀合金这种曾领先全球的技术,如今已完全丧失生产能力。去工业化不仅削弱了经济韧性,更导致军工制造效率暴跌(航母建造周期翻倍),形成“技术有图纸、产业无支撑” 的尴尬局面。
03
能源受制于人
美国如今仍依赖中东石油,而中国、俄罗斯等国正加速去美元化,石油人民币结算范围扩大,美国通过石油美元收割全球的能力持续下降。同时,美国对伊朗、委内瑞拉等能源国的制裁,反而倒逼这些国家与中俄合作,进一步压缩美国战略空间。
04
影响力衰退
当中国通过钍基熔盐堆输出“能源 + 水资源 + 无核扩散” 的综合解决方案时,美国仍在沿用 “制裁 + 军事威胁” 的旧模式,导致其在中东、中亚等地区的影响力持续流失。沙特等传统盟友的离心离德,正是美国战略误判损失的直接体现。
历史早已印证点错科技树这种战略误判的代价:日本当年因东北无油而南下入侵东南亚,最终触发全球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落得战败投降下场;美国放弃钍堆拥抱石油,走向“金融殖民—战争耗血—产业空心”的死循环,深陷债务、产业与地缘三重困境无法自拔。二者的教训揭示同一铁律:大国衰亡,始于能源自主权丧失!
图片
【为全面冲突做好能源准备】
全球钍基熔盐堆技术中,中国处于领先地位,目前正处于试验堆阶段,距离大规模工业应用尚需时日。中国应坚持“双线并行”战略,在推进新技术研发的同时,筑牢传统能源安全屏障。
01
传统火电升级
11月3日,我国装机容量最大的火电厂——国能北仑电厂一期节能减排改造项目9号机组正式投产。至此,北仑电厂成为我国装机规模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单台机组年发电量达60亿度,发电能力稳居全国火电之首。更值得一提的是,其采用超临界技术,污染物排放甚至比天然气发电更为洁净,中国的新技术让传统火电厂焕发新生。
02
增持战略石油储备
目前,中国日进口石油量已突破1100万桶,占全球市场新增份额的90%;舟山、大连等储备基地的设计存储能力为20亿桶,目前已储备13亿桶。2025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生效,将战略石油储备从自愿变为强制,20亿桶原油足以保障中国180天的使用需求,远超国际能源署设定的90天、150天高度安全值。这一举措确保了在石油供应中断时,工业生产半年内无忧。
强制储备20亿桶原油,看似为应对极端情况做准备,背后究竟有何战略考量?
美国正全面阻断中国的能源供应通道,从制裁俄罗斯、打击伊朗到威胁委内瑞拉,无一不是针对中国;其打造日本成为“东亚版乌克兰”,极右翼首相高市早苗曾公开承认她是美国联邦议会立法调查官,须知只有美国国籍或持有绿卡者才有资格担任该职务。她上台后,鼓吹建立“日本中情局”,推动日本国家情报局与美国全面情报整合,这一操作与泽连斯基上台后的乌克兰如出一辙。
2025年11月7日,高市早苗对中国国家统一大放厥词,公开宣称要介入解放对岸冲突,标志着日本已彻底沦为美国遏制中国的棋子。
血饮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美国必然阻止中国的国家统一,这将触发中美战略对决。美国大概率会采用全球禁运手段来遏制中国统一。2020年疫情暴发后,特朗普政府就曾公开呼吁对中国实施全球禁运,虽未得逞,但一旦中国启动国家统一战争,美国必然效仿俄乌战争,对中国实施全面禁运。
最新局势显示,中美摊牌的时间日益临近。打赢解放对岸的国家统一战争的核心在于强大的工业后勤能力,而保障工业发展必须解决能源安全这一软肋。正是基于此,中国启动双线能源布局,既为应对美国的全面禁运,也为斩断日本干涉的黑手奠定物质基础。只要能源自主可控,再以稀土资源钳制美国军工命脉,中国就能在任何冲突中掌握主动权。
【砍下日本伸过来脏头】
在大国间的决战中,难免会有一些跳梁小丑率先登场。我们的任务是坚决打击日本极右翼势力,以祭奠抗日战争中的英勇先烈!近日,针对高市早苗对中国国家统一事务的无端干涉,中国驻日本大阪领事薛建在社交媒体上严正发声:“对于日本擅自伸出的肮脏之手,我们将毫不犹豫地予以斩断。”他还发出深刻的质问:“日本是否已经做好了应有的觉悟?”随后,薛建再次发文指出,“对岸有事即日本有事”这一论调,是日本部分愚昧政客所走的绝路。他警告极右翼分子,务必重新拾起理性和守法的精神,避免重蹈战败带来的民族灾难!
11月13日,中国外交部公开表示:如日方胆敢武力介入,中方必将迎头痛击!
这或许是战后中国对日本极右翼发出的最为严正、最为明确的警告,首次将日本介入公开定性为侵略,措辞之强硬前所未有。将日本干涉中国国家统一的行为形容为自寻死路,犹如将脑袋伸过来任由中国砍伐,充满了对日本武士文化的讽刺。更公开表明,若日本胆敢干预中国统一,必将面临亡国灭种的结局!
在中日终极对决中,我们绝不会心慈手软。中国已为日本准备了数十枚千万吨TNT级别的氢弹,一旦启用,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城市将瞬间化为乌有,日本列岛将遭受难以想象的毁灭性打击。这绝非虚张声势,而是对日本的严正警告!一旦日本介入,即视为对华开战,中国必将彻底摧毁日本!
图片
一旦日本挑衅,我们绝不心慈手软,东风导弹必如花千树般坠落东京夜空,闪如电,星如雨,划破长空,直击敌酋。东风所指,不可阻挡;东风所向,雷霆万钧。
当蘑菇云在日本上空炸开,高市早苗直接成了全日本最“炸裂”的千古罪人!第一颗原子弹叫“小男孩”,那有了“小男孩”,怎么能少了“小女孩”?高市早苗就是那个“小女孩”!就像《采蘑菇的小女孩》里唱的:“她采的蘑菇最多,多得像星星数都数不完;她采的蘑菇最大,大得像小伞装满筐。”只不过她采的可不是普通蘑菇,而是直接给日本敲响了丧钟!
这则简洁的科技新闻背后,隐藏的是中国撬动世界能源与地缘格局的大杀器,同期,中国外交部对日本发出威慑巨大的史上最强音。那么,钍基熔盐将会给中国和世界能源格局带来什么样的革命性突破呢?中国为何突然在这个时间节点超严厉警告日本呢?本文将以钍基熔盐堆作为切入点,全面深刻论解读这场能源革命与地缘较量交织下的国际宏观博弈,
【颠覆性能源革命】
钍基盐堆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是以钍为燃料、熔盐为冷却剂的新一代核反应堆技术,与传统核能相比,有五大核心优势:
01
极致安全
相比传统铀反应堆,钍基熔盐堆以液态燃料为核心,运行温度在700摄氏度,远低于熔岩1400摄氏度的沸点,彻底规避了福岛核电站式的堆芯熔毁与蒸汽爆炸隐患,同时,其常压运行设计(接近 1 个标准大气压),摒弃了传统压水堆 150 个大气压的高压风险,从结构上消除了压力骤降导致的熔毁可能。
更具突破性的是底部“熔岩塞” 被动安全系统 —— 一旦出现断电或过热异常,冷却塞自动融化,燃料将靠重力流入应急存储罐,无需人力或外部电力干预即可终止核反应,即便遭遇极端灾害也能确保安全。此外,钍基熔盐堆可在运行中随时补料,无需停堆换装,能够实现长期稳定供电。
02
资源自主
钍基盐堆所需的钍资源,通常是稀土开采的副产品,多集中在内蒙古白云鄂博等矿区,不仅开采难度小,提纯难度也远小于铀,更没有复杂的浓缩技术,杜绝了被他国技术垄断的可能,而且,中国储量非常丰富,是国内铀储量的三倍,占全球探明储量的四分之三。同时,中国在该领域实现了全链条自主可控,建成的全球首座钍基熔盐实验堆国产化率超 90%,核心设备更是 100% 自主研发。上游有上大股份的高温镍基合金等材料攻克超高温、强腐蚀难题,下游有上海电气等企业提供核心装备,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闭环。
钍资源的工业化应用,可保障中国能源自主供应千年以上,彻底摆脱对国际能源市场的依赖。叠加我国在稀土加工与储量的垄断地位,随时可以锁死西方使用钍基熔盐堆和高科技的原材料,保证自身能源供应同时,还能掐住美国为首北约国家新一代核电站反应堆燃料供应的脖子。
03
防核扩散
与传统核技术不同,钍燃料循环过程中不会产生武器级钚,且生成的铀无法被回收浓缩,从技术根源上阻断了核扩散风险。这一特性打破了“民用核电与核武器研发” 的捆绑困境,为全球核问题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04
无水冷却
钍基熔盐堆采用的熔盐,兼具核燃料、冷却剂与工作流体三重功能,无需依赖水源冷却,仅通过空气自循环即可完成散热。这一优势使反应堆可部署于甘肃民勤等干旱地区,彻底摆脱传统核电对沿海或水资源丰富区域的依赖,为西部开发提供能源支撑。而且,钍基熔盐堆700 摄氏度高温的热能转换效率,远超传统水冷反应堆,能效优势显著。
总结下,传统堆是高温高压的水冷,熔盐堆则是常温常压的气冷。
05
热点联产
钍基熔盐堆输出的是700摄氏度的高温热量,除了可以驱动燃气轮机发电外,其高温高热还可以直接用于
多级闪蒸、低温多效蒸馏等“热法”海水淡化技术,使海水淡化效率与经济性大幅提升,既能解决干旱地区生活生产的用水难题,又能为工业生产提供稳定电力,实现“电水双保”。同时,钍基熔盐堆输出的650 摄氏度高温,也可以直接用于化工、制氢和城市供暖,并与风能、太阳能等构建“核光风储” 互补系统,适配工业脱碳、城市能源升级等多种场景。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钍基熔盐堆建设周期短—通过模块化建设将建设周期缩短至3-5年,经济性极具市场吸引力—价格仅为传统煤电的三分之一,一度电成本低至 0.1 元,规模化后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高盛预测到 2035 年全球钍基熔盐堆市场规模将达 1.5 万亿元,中国凭借先发优势极可能占据超 60% 份额,届时将在国际能源贸易中占据核心话语权。
图片
【颠覆性战略意义】
01
破解用水难题
甘肃民勤县,作为全国典型的干旱贫困县,被选为钍基熔盐堆的首选落点,直击西部开发的核心痛点——水资源匮乏。要实现富裕,必须发展工业,而工业发展又需大量用水。将熔盐堆建于此,旨在解决甘肃及西北五省的用水用电难题。自1998年起,中国大力推行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工程,2024年更推出西部大迁移计划,计划将江浙沪等地区的企业迁至西部。面对4亿至5亿人口及海量工业的用水需求,仅依靠南水北调和引藏水入疆的红旗河工程难以满足。传统调水工程量巨大、工期漫长,而钍基熔盐堆不仅建设周期短,且自身节水,能将传统热电厂的大量用水节省下来,供给东部迁移企业。此外,其海水淡化技术可将青海湖、艾比湖等咸水湖转化为饮用水,结合河西走廊生态改善带来的水量提升,将为东部产业西迁扫清关键障碍,推动“一带一路”沿线资源配置的均衡发展。
02
提升核安全
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对岸和美国就研究过,通过袭击过三峡大坝重创中国。传统沿海核电站更是长期面临地缘冲突中的打击风险,而钍基熔盐堆向西北内陆的规模化部署,将形成纵深分布的能源格局,大幅降低核设施受攻击的概率,这一布局彻底瓦解了美国“打击沿海核设施遏制中国统一”的阴谋。可以说,钍基熔盐作为最新的第四代核反应堆的闪亮登场,为中国的国家主权安全筑牢了能源屏障。
03
提升军事与经济安全
在经济领域,美国曾策划以第七舰队为首的海军打击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区,企图催动中国经济彻底崩盘。然而,随着中国钍基熔盐堆技术的突破,且不依赖水源,中国正大规模将东部企业迁往西部,使经济区摆脱对沿海的依赖。这不仅激活了“一带一路”战略,还实现了全国资源均衡分配的大棋局。只要中国经济区全面分散,美国通过打击沿海要挟中国在解放对岸问题上让步的构想,便纯属南柯一梦。同时,向西推进“一带一路”开发,进一步剥离东部企业受美国出口市场胁迫的风险,将东部产能与“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结合,中国经济将更加安全。贸易将从对美转向对“一带一路”,货币结算全部采用人民币和其他国家本币,去美元化将全面加速,美元金融制裁风险也将大幅降低!
在军事应用方面,中国新建的12万吨级004级航母,若放弃传统压水堆,改用更先进的钍基熔盐堆,不仅能提高发电效率,无需像传统核反应堆那样在燃料用尽后花费数年更换,还能减少占用空间,大幅增加机库容量,携带更多歼-20、歼-35战机。试想,当中国004号核动力航母携带超过100架飞机出现在西太平洋时,将如何震慑美军!
04
熨平新能源波动
目前中国光伏、风电发展最快的就是西部地区,但是光伏和风力发电有个问题,就是因为光照和风力变化导致电力波动比较大,这就需要常规火电和水电提供稳定运行的电力来熨平新能源的波动,类似一个“整流器”,弥补“水电不足,火电污染大”的短板,为“西电东送”、“东数西算”工程提供可靠支撑,同时为当地直接提供财政收入,极大缓解财政压力。
05
解决粮食难题
2021年9月到11月,中国科学家接连突破蛋白质和淀粉合成技术,突破万吨级工业化规模生产。这种技术需要大量廉价电力才具有高性价比,中国钍基熔盐堆可以满足上千年的电力供应,电力自然不成问题,当这种核电站全面普及以后,合成蛋白质和淀粉就能解决中国人八千年来的吃饭问题。
06
夺取全球产业链整合主导权
中国电解铝产业凭借低成本电力,将产品价格压至全球低位,然而却遭遇印度、越南等国“借料贴牌”策略——一方面驱逐中国企业、围堵中国产品,另一方面利用中国廉价电力加工的铝材抢占国际市场。2024年11月15日,中国发布通知全面取消铝材出口退税,表面看似为遏制企业内卷,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防止中国廉价电力间接外流,倒逼相关企业回流,同时,由于电力成本高昂,印度难以取代中国产品,最终也不得不放弃美国市场,从而变相保住了中国产品的出口市场。
近年来,一直有声音鼓吹越南和印度将最终取代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然而,世界工厂的地位不仅依赖于人力成本,更在于技术工人的高素质和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成本下降。印度和越南之所以无法取代中国,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始终将新技术应用于电力、能源等领域,电价长期保持稳定,实质上是在补贴中国产品的竞争优势。正如可乐品牌无法超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正是因为其成本之低令模仿者望尘莫及,从而阻断了竞争者的进入。
中国电解铝产业背后不断下降的电力成本,是印度、越南等国永远无法企及的。只要中国持续保持电力、能源的低价优势,其他国家就难以在中低端产品市场取代中国。
未来,钍基熔盐堆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压低电力成本,叠加稀土资源的垄断优势,中国将同时掌控中低端制造成本优势与高端产业原材料的命脉紧密相连。电力不仅是当前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具身智能等高端制造业的基石,而且中国电力在持续降低成本的同时,总量也在迅猛增长。尽管其他国家在技术上领先,但受制于高昂的电价,不得不将研发中心全面迁至中国。
例如,德国500家高技术领先企业(包括6家顶级机床企业)集体搬迁至江苏太仓,这一举措正是全球产业链向中国能源与成本优势聚集的典型案例。这一大规模迁移的背景在于,德国绿党在反智团体的误导下,拆除核电甚至民用火电厂,导致电力短缺和电价飙升,企业开工不足,人工智能等研究无法顺利进行,最终只能集体迁往中国。中国也抓住这一时机,开始筹划为这些高技术人才发放签证,便利他们在中国安家落户,将西方最先进技术植入中国经济腾飞的引擎中。
当中国在电力成本和总量上均能满足高端需求时,再通过稀土资源掐住美国的咽喉,中国便拥有了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产业链的主动权。高盛指出,打破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垄断地位可能需要十年时间。中国正以空间换时间,赢得十年战略期,待到西方破局之际,中国已迈入另一番发展盛况。
图片
【对世界的影响】
首座钍基熔盐堆在中国亮相,世界影响巨大,必将重构全球能源与地缘秩序。
01
解绑能源与核问题
从朝藓核问题到伊朗核问题,最初都是这些国家在资源匮乏且面临美国制裁的背景下,寻求通过核能来解决民用电力短缺问题。以伊朗核问题为例,由于缺水导致其无法获得稳定电力,常规的热电厂同样因缺水而无法正常运行。光伏和风电则因电流波动问题,需要依赖热电厂和水电厂进行“整流”才能确保电网安全。缺水问题导致电力供应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而没有电力就无法发展工业,缺乏工业基础则无法提供就业机会和进行物资生产,最终引发更加激进的对抗和社会动荡。
11月9日,伊朗总统宣布将从德黑兰紧急撤离,原因是首都严重缺水,难以维持民生。如今,中国钍基熔盐堆的问世为解决伊朗核问题提供了全新路径。该反应堆不会生产武器级钚,所产生的铀也难以被回收浓缩,从而确保伊朗在获得电力的同时,无法获取核武器。这有力地驳斥了美国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所谓伊朗蓄意制造武器级原料的谬论。只要中国能像1983年首次向伊朗提供钍基熔盐堆那样,伊朗便能够发展电力,改善民生,而中国投入的4000亿美元项目也将获得充足的电力支持。
此外,钍基熔盐堆的热法海水淡化技术可将里海和波斯湾的海水转化为饮用水,并通过管道输送到德黑兰及其他城市,有效解决当地民用饮水问题。一旦水资源问题得以解决,伊朗的电力供应将大幅增加,进而推动工业产品出口,激发经济迅猛发展,届时美国的封锁将不攻自破!
同样的难题,中国也有能力帮助沙特解决。自2017年起,美国和以色列便拉拢沙特签署《亚伯拉罕协议》,该协议明显针对中国,以向沙特转移核技术为诱饵,要求沙特排斥中国。核技术对沙特具有巨大吸引力,主要源于其严重的水电短缺问题。为应对缺水困境,沙特不得不采用电力海水淡化工程,但传统方式不仅能耗高,效率也较低。
以沙特朱拜勒、延布等地区的工业用水为例,每立方米的水成本高达20元人民币,且水作为生活必需品,高昂的用水成本直接推高了沙特的整体物价水平。然而,钍基熔盐堆的“热法”海水淡化技术,不仅淡化效率高,还能直接产生大量电力,从而一举解决电与水的问题,大幅降低沙特的用水用电成本,进而降低社会物价水平,提升工业产能,助力沙特逐步实现2030年成为地区经济核心国家的目标。
对外而言,这不仅能够缓解因沙特拥核而引发的伊朗对抗,避免破坏中国主导的沙伊和解进程,更能有效阻止沙特向美国和以色列靠拢。11月10日,沙特王储萨勒曼会见特朗普时明确表示,除非加沙建国,否则绝不会签署《亚伯拉罕协议》。沙特的底气源自东方大国提供的更高性价比解决方案。中国尊重沙特的主权与尊严,不强迫其做出二选一的选择,在加沙问题上更站在国际道义制高点,这些都是美国所不具备的天然优势!
同样的问题,朝藓核问题也同样能够解决。只要中国能够向朝藓提供钍基熔盐堆技术,朝藓自然不会再大力发展传统核电技术,届时美国再不解除对朝制裁,就会陷入道义上的孤立,甚至陷入道义漩涡!
伊朗、沙特与朝藓破解能源困局后,中国也就打通了“一带一路”从安息高原穿越阿拉伯半岛直达欧洲的梗阻,更打破了美日韩封锁东北出海口,锁住中国京津唐工业区咽喉的毒计!
02
助力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堪称千年大计,然而,中亚、中东、非洲及南亚等地区国家普遍陷入高通胀、高电价的困境,其地理根源在于水资源匮乏。若欲借助这些国家的经济腾飞来全面推动中国出口转向“一带一路”,则必须破解其水电困局。显然,以钍基熔盐堆为代表的第四代核技术,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最佳方案。一旦水电成本得以降低,这些国家的自我造血能力将被激活,再加上中国的技术及资金支持,便有望将“一带一路”打造成为最大的钍能源经济共同体,从而减少对欧美市场的依赖,并彻底重塑全球经济格局。
当全球经济产业分布不再局限于前三次科技革命所形成的沿海、沿水格局,而是转向以陆地为中心的古丝绸之路模式,中国作为掌控欧亚大陆核心地区的国家,将重现汉唐时期的贸易与地缘影响力!
图片
【美欧能源路线退化】
当中国推动以能源新技术为突破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时候,美欧却走上了能源路线的返祖之路。特朗普鼓吹化石能源消费,主张重新列装战列舰,回归蒸汽弹射时代,美国走的是能源倒退路线,然而,比美国更狠的则是欧洲,他们直接走上了废除能源的极端退化路线。
2025年3月24日,他们摧毁了德国境内最先进的“全球标杆”的莫尔堡火电厂。2025年10月25日,德国巴伐利亚贡德雷明根的核电站被绿党爆破拆除。在德国电价价格飞涨、上半年11900家企业破产的背景下,反智的绿党却坚决废除一切“不环保”的电力设施,标志着以德国为首的欧洲走上了去能源化的极端道路。
美国走上退化之路是因为去工业化导致的空心化,产业链转移以后,配套的技术、资本开始流出,与之对应的则是工业设备操作的技术经验也开始转移,要想逆转转移甚至引导回流可谓难上加难,技术和资本回流问题或许可以克服,但配套产业的技术工人和工业经验短期内难以恢复,以美国最大造船厂弗吉尼亚州的纽波特造船厂为例,这里在建三艘美国航母时,中国的辽宁号还没下水,但现在福建号都已经入列,他们的航母还没有造好。
为何这么久都没有造好呢?因为电焊等技术工人严重缺乏!美国这些岗位常年招人、常年缺人,一线技术工人都是50多岁的,年轻人根本没人愿意学习这些又苦又累的技术工种,导致技术经验无法传承,当这批一线工人谢世,美国航母制造的技术缺口将永远无法弥补,到时候再高超的技术和资本都无法驱动美国这艘经济航母。
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就建成了钍基熔盐堆原型堆,却因产业链断裂导致耐腐蚀GH3535镍合金无法生产——目前只有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可以制造!尤为可笑的是,镍基耐腐蚀合金钢技术最早是20世纪30年美国最先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当时中国还只能靠引进才能取得这一技术的使用权。
从这里就能看出,去工业化是个不可逆过程,不管你有多大能耐,一旦将产业链转移出去,本土制造业工人培训、传承以及加工技术升级就全部停止。当技术接不上的时候,就只能向国际市场采购。如今美国那么大规模的军工采购,全球还有谁能接得住?事实一再证明,有且只有中国。
即便美国一直说军工要去中国化,但现实很骨感,美国军工产品离开中国零部件根本玩不转。
据最新数据,美国国防一级供应商中中国企业占9.3%,其中导弹防御领域依赖高达11.1%,最机密的核能领域占比7.8%,美国78%的武器系统依赖中国矿产,海军系统依赖更高达91.6%。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正考虑一项计划:通过阻断对涉军企业的出口,使稀土磁性材料无法流向美国军方用户,同时加快对民用企业的审批速度。
就这个依赖程度,只有中国卡美国军工稀土脖子的份儿,哪儿来的叫嚣与中国一战的勇气?真不知道美国政客的脑子是不是被驴踢了!
美国能源路线在退化,但好歹撑住了美国自主研发的门面,欧洲则在去工业化进程中彻底躺平,以德国为例,就有12000家企业在华,其中有60家都是各工业行业内的“隐形冠军”,十大机床企业中更有6家就落户太仓。这说明德国去能源化后,技术就只能流向能承载他的国家,于是乎中国成了欧洲企业落户的梧桐树。
德国企业蜂拥进入江苏,让血饮想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吸收了苏联科学家,仅仅从1992年到2002年中国吸收了上万名包括乌克兰在内的苏联科学家,涉及2000多个工业技术项目,他们带来了除美国以外最先进的工业技术,帮助中国突破了核能、航空等领域重大技术难题,他们也如愿获得了中国居留权。现在中国正研究开发签证落实外国人居留权,就是给德国、美国在内的全世界高科技人才筑巢,一旦他们永居中国,不仅能带来先进技术人才,更能留住欧美工业技术火种!
图片
【点歪科技树的代价】
中国钍基熔盐堆的突破具有划时代意义,但这种技术并非中国独创,而是对美国战略误判的超越—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上世界50年代建成全球首个钍基熔盐堆,技术路线已获验证,但却最终选择放弃,转向钚基快堆路线。美国当初为什么放弃这么安全、高效、低廉的钍能源技术呢?
这一决策背后,是冷战思维与犹太精英短视的双重绑架,而且,对美国的危害延续至今。
美国放弃钍堆有三大核心原因:
01
为冷战利益犯下战略错误
当时美国与苏联的核威慑竞争进入白热化,钚基快堆可直接生产武器级钚,符合美国军方和洛克希德·马丁、通用电气等军工巨头的利益,而钍堆无核扩散风险的特性,在“扩核优先” 的战略下反而成为劣势。“氢弹之父” 爱德华・泰勒晚年承认,这是 “一个可以原谅的时代错误”,这句话的本质是将军事需求或者利益集团的需求置于国家长期能源安全之上。
02
犹太资本游说
以摩根财团、洛克菲勒家族为首的犹太资本深度绑定中东石油利益。彼时全球探明石油储量激增,他们游说推动美国放弃钍基熔盐堆,确保化石能源体系的主导地位和自身的庞大利益。时任国务卿杜勒斯曾直言:“钍堆会动摇石油美元的根基”,而钍基熔盐堆的普及将彻底摆脱对石油的依赖,不仅会摧毁犹太资本在石油产业的巨额利益,更会削弱美国对中东的战略控制——以色列的安全高度依赖美国对中东的干预。
从美苏冷战到伊拉克战争,犹太资本持续推动美国将战略重心放在中东石油争夺上,而钍堆这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独立的技术,被刻意边缘化。解密资料显示,挑起冷战对抗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及推动伊拉克战争的美国政客,与犹太共济会存在深度关联,他们推动英美绑定中东石油战略。1953年伊朗政变、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犹太财团通过控制石油运输通道,强化美国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03
侥幸心理
当时全球铀资源勘探取得突破,石油供应也相对充足,美国决策层认为“能源短缺是伪命题”,缺乏开发钍资源的紧迫感,未能预见石油依赖将带来的地缘陷阱。
这一战略误判给美国带来了四大灾难性后果:
01
深陷中东泥潭
为控制石油资源,美国被以色列绑架,先后发动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累计投入数万亿美元军费,直接掏空国库,为2008 年次贷危机埋下隐患。如今美国国债突破 30 万亿美元,而且美国的中东政策遭遇反噬,导致地区反美情绪高涨、恐怖主义滋生。从美苏冷战到伊拉克战争,美国一直被犹太资本推向对抗的前线。多少年后回头看,美国除了保住以色列,弄得自己债台高筑,什么都没剩下之外还得罪了全世界,二战胜利之时的美国是如何意气风发,现在就有多垂头丧气!
02
去工业化
石油依赖导致美国将制造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本土产业链断裂、技术工人流失,如镍基耐腐蚀合金这种曾领先全球的技术,如今已完全丧失生产能力。去工业化不仅削弱了经济韧性,更导致军工制造效率暴跌(航母建造周期翻倍),形成“技术有图纸、产业无支撑” 的尴尬局面。
03
能源受制于人
美国如今仍依赖中东石油,而中国、俄罗斯等国正加速去美元化,石油人民币结算范围扩大,美国通过石油美元收割全球的能力持续下降。同时,美国对伊朗、委内瑞拉等能源国的制裁,反而倒逼这些国家与中俄合作,进一步压缩美国战略空间。
04
影响力衰退
当中国通过钍基熔盐堆输出“能源 + 水资源 + 无核扩散” 的综合解决方案时,美国仍在沿用 “制裁 + 军事威胁” 的旧模式,导致其在中东、中亚等地区的影响力持续流失。沙特等传统盟友的离心离德,正是美国战略误判损失的直接体现。
历史早已印证点错科技树这种战略误判的代价:日本当年因东北无油而南下入侵东南亚,最终触发全球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落得战败投降下场;美国放弃钍堆拥抱石油,走向“金融殖民—战争耗血—产业空心”的死循环,深陷债务、产业与地缘三重困境无法自拔。二者的教训揭示同一铁律:大国衰亡,始于能源自主权丧失!
图片
【为全面冲突做好能源准备】
全球钍基熔盐堆技术中,中国处于领先地位,目前正处于试验堆阶段,距离大规模工业应用尚需时日。中国应坚持“双线并行”战略,在推进新技术研发的同时,筑牢传统能源安全屏障。
01
传统火电升级
11月3日,我国装机容量最大的火电厂——国能北仑电厂一期节能减排改造项目9号机组正式投产。至此,北仑电厂成为我国装机规模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单台机组年发电量达60亿度,发电能力稳居全国火电之首。更值得一提的是,其采用超临界技术,污染物排放甚至比天然气发电更为洁净,中国的新技术让传统火电厂焕发新生。
02
增持战略石油储备
目前,中国日进口石油量已突破1100万桶,占全球市场新增份额的90%;舟山、大连等储备基地的设计存储能力为20亿桶,目前已储备13亿桶。2025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生效,将战略石油储备从自愿变为强制,20亿桶原油足以保障中国180天的使用需求,远超国际能源署设定的90天、150天高度安全值。这一举措确保了在石油供应中断时,工业生产半年内无忧。
强制储备20亿桶原油,看似为应对极端情况做准备,背后究竟有何战略考量?
美国正全面阻断中国的能源供应通道,从制裁俄罗斯、打击伊朗到威胁委内瑞拉,无一不是针对中国;其打造日本成为“东亚版乌克兰”,极右翼首相高市早苗曾公开承认她是美国联邦议会立法调查官,须知只有美国国籍或持有绿卡者才有资格担任该职务。她上台后,鼓吹建立“日本中情局”,推动日本国家情报局与美国全面情报整合,这一操作与泽连斯基上台后的乌克兰如出一辙。
2025年11月7日,高市早苗对中国国家统一大放厥词,公开宣称要介入解放对岸冲突,标志着日本已彻底沦为美国遏制中国的棋子。
血饮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美国必然阻止中国的国家统一,这将触发中美战略对决。美国大概率会采用全球禁运手段来遏制中国统一。2020年疫情暴发后,特朗普政府就曾公开呼吁对中国实施全球禁运,虽未得逞,但一旦中国启动国家统一战争,美国必然效仿俄乌战争,对中国实施全面禁运。
最新局势显示,中美摊牌的时间日益临近。打赢解放对岸的国家统一战争的核心在于强大的工业后勤能力,而保障工业发展必须解决能源安全这一软肋。正是基于此,中国启动双线能源布局,既为应对美国的全面禁运,也为斩断日本干涉的黑手奠定物质基础。只要能源自主可控,再以稀土资源钳制美国军工命脉,中国就能在任何冲突中掌握主动权。
【砍下日本伸过来脏头】
在大国间的决战中,难免会有一些跳梁小丑率先登场。我们的任务是坚决打击日本极右翼势力,以祭奠抗日战争中的英勇先烈!近日,针对高市早苗对中国国家统一事务的无端干涉,中国驻日本大阪领事薛建在社交媒体上严正发声:“对于日本擅自伸出的肮脏之手,我们将毫不犹豫地予以斩断。”他还发出深刻的质问:“日本是否已经做好了应有的觉悟?”随后,薛建再次发文指出,“对岸有事即日本有事”这一论调,是日本部分愚昧政客所走的绝路。他警告极右翼分子,务必重新拾起理性和守法的精神,避免重蹈战败带来的民族灾难!
11月13日,中国外交部公开表示:如日方胆敢武力介入,中方必将迎头痛击!
这或许是战后中国对日本极右翼发出的最为严正、最为明确的警告,首次将日本介入公开定性为侵略,措辞之强硬前所未有。将日本干涉中国国家统一的行为形容为自寻死路,犹如将脑袋伸过来任由中国砍伐,充满了对日本武士文化的讽刺。更公开表明,若日本胆敢干预中国统一,必将面临亡国灭种的结局!
在中日终极对决中,我们绝不会心慈手软。中国已为日本准备了数十枚千万吨TNT级别的氢弹,一旦启用,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城市将瞬间化为乌有,日本列岛将遭受难以想象的毁灭性打击。这绝非虚张声势,而是对日本的严正警告!一旦日本介入,即视为对华开战,中国必将彻底摧毁日本!
图片
一旦日本挑衅,我们绝不心慈手软,东风导弹必如花千树般坠落东京夜空,闪如电,星如雨,划破长空,直击敌酋。东风所指,不可阻挡;东风所向,雷霆万钧。
当蘑菇云在日本上空炸开,高市早苗直接成了全日本最“炸裂”的千古罪人!第一颗原子弹叫“小男孩”,那有了“小男孩”,怎么能少了“小女孩”?高市早苗就是那个“小女孩”!就像《采蘑菇的小女孩》里唱的:“她采的蘑菇最多,多得像星星数都数不完;她采的蘑菇最大,大得像小伞装满筐。”只不过她采的可不是普通蘑菇,而是直接给日本敲响了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