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机器人”又是“苦行僧”,德国就靠他了?

2021-09-29 00:04:23   

两个月前,社会民主党(社民党)还是一个可怜的政党:当时德国RTL电视台“大选趋势晴雨表”显示,社民党的支持率仅为15%,且似乎处于永久性螺旋式下降的悲剧之中。



然而,选情出现了政治大反转。据德国《时代周报》报道,这一切靠的就是社民党总理候选人肖尔茨。由于社民党得票率领先,肖尔茨也成为最有可能登上总理宝座的人。



路透社等媒体称,肖尔茨被形容“个性无趣”,国际知名度也不高,但在此次大选后,他可能会轰动德国甚至是世界政坛。

作者 | 青木 陈欣





像苦行僧一样严于律己



现年63岁的肖尔茨有一个外号叫“机器人肖尔茨”,形容他说话做事没有情感起伏,非常冷静平稳,像机器人一样。然而,《时代周报》称,肖尔茨曾经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从政以后才经常慢跑和划船。在竞选期间,他基本不喝酒,就像一名苦行僧一样严于律己。



图片



肖尔茨出生于德国下萨克森州小城奥斯纳布吕克,在富裕城市汉堡长大,父母在纺织厂工作,他是家里三个孩子中的老大。肖尔茨早在高中时就加入社民党,18岁成为社民党青年组织的一名核心人物,曾在党内的青年杂志上发表过不少文章,其中包括呼吁“战胜资本主义经济”、批评“北约代表侵略性的帝国主义”等文章。后来,肖尔茨进入汉堡大学学习法律,并成为一名劳动法专家律师。



1998年,肖尔茨首次当选联邦议院议员,并从此在政坛道路上青云直上。他于2002年跻身社民党领导层,2007年在默克尔的首任内阁中担任劳工部长。2011年,他领导社民党在汉堡州议会选举中获胜,并成为汉堡市市长,担任该职位直至2018年。此后至今,他担任德国副总理兼财长。



“无噪音且高效”



《华盛顿邮报》文章称,在新冠疫情期间,肖尔茨在控制政府预算的同时,制定了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为企业和德国家庭提供援助,把失业率控制在低水平。报道称,尽管来自不同的政党,但肖尔茨将自己定位为“默克尔的继任者”,虽然枯燥乏味的政治风格让一些人嘲笑他没有魅力,但同时也赢得了很多喜欢默克尔的选民的心——默克尔同样很少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曾与社民党合作的政治顾问斯托斯说,“显然,默克尔的执政风格对德国的政治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他表示,肖尔茨不是“默克尔的克隆人”,但他以相似的政治风格和亲和力来吸引选民。



在竞选活动中,肖尔茨频频模仿默克尔的言行举止,比如拍照时摆出“默克尔菱形”手势,穿戴也一律同一款式等。“他务实,他行。”——社民党以这样的信号打动选民。肖尔茨的妻子是社民党政治家布丽塔·恩斯特,二人目前住在波茨坦,与默克尔一样,也没有孩子。



图片



“德国之声”报道称,社民党内部一些人从未觉得同这名内向的实用主义者相处融洽,肖尔茨总是“只说绝对必要的话”。竞选党内职位时,肖尔茨曾得到最糟结果。尽管如此,他仍得以在仕途上一路走高,“无噪音且高效”。



“机会来自别人的失误”,德国新闻电视台称,在德国西部洪灾时,之前民调支持率大幅领先的联盟党总理候选人拉舍特在陪同总统视察灾区时犯下大错——在总统发表讲话向遇难者表达哀悼时,他却在远处哈哈大笑,引发众怒。40岁的绿党总理候选人贝尔伯克选战初期曾一鸣惊人,让绿党首次登上民意榜首。但她之后被曝光简历造假、自传书籍抄袭、对黑人种族歧视等丑闻,人品受到质疑。相反,肖尔茨总是显得理性、冷静。他称自己是最有经验、最能干和最让人放心的候选人。在德国今年夏季百年一遇的洪灾中,肖尔茨多次前往灾区视察,宣布紧急救助方案,计划拨款4亿欧元帮助灾民重建,这为他收获了不少人气。



虽然以稳重著称,但肖尔茨的政治生涯也有风浪。今年早些时候,德国支付巨头Wirecard在他任期内爆出该国战后最大的欺诈丑闻,反对派议员进行的一项调查指责他监管不力。肖尔茨坚决否认有关指控,最终没有确凿的证据证实他有不当行为。最新的消息是,肖尔茨27日被迫结束竞选活动返回柏林,在议会财政委员会接受质询。此次质询是德国检方发起的,认为政府反洗钱机构涉嫌妨碍司法调查。



让社民党起死回生



《法兰克福汇报》称,社民党党内一度不看好肖尔茨参选,认为每况愈下的社民党要东山再起,比登天还难。虽然是德国历史悠久的政党,但中间偏左的社民党多年来在民意调查中一直萎靡不振。肖尔茨团结党内人士,改变了社民党总是在关键时刻“一盘散沙”的局面。他还机智动员友党绿党给社民党投票,因为德国大选的两票制,这等于有两个党为自己投票。



德国《明镜》周刊认为,真正让肖尔茨成为胜利者的核心因素是社民党的政策。默克尔执政德国16年,在各个领域都取得成功。但是德国社会也出现两极分化,尤其是中低阶层对默克尔政府的不满在增加。而社民党的竞选纲领就突出了“社会公平”的主旨。比如改革所得税,对收入最高的5%的纳税人增加税率,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负。



担任汉堡市长和财长期间对华友好



曾多年担任汉堡市长的肖尔茨被一些人认为是“知华派”,与中国经济交流紧密,汉堡港有1/3的集装箱吞吐量与中国贸易有关。



一名德国波恩大学学者说,肖尔茨在担任汉堡市长期间与中国关系很好,“尤其是开展了很多和上海的合作项目,如果当上总理,他首先会寻求稳定,在竞选期间,我不记得他对中国有过批评的言论”。



2017年7月,汉堡举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当时肖尔茨对中国领导人表示:汉堡是一个开放型港口城市,在德中、欧中贸易中地位突出。很多中资企业在汉堡落户,欧中很多贸易也经由汉堡。汉堡市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愿积极参与相关合作,相信互联互通建设将打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汉堡市愿密切同中国的各领域合作,为加强德中、欧中关系发挥积极作用。



在副总理兼财长的岗位上,肖尔茨的对华政策也较为友好。2019年1月,肖尔茨访问中国,参与主持第二次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双方当时就世界经济格局、中国经济的发展形势、中国海外基础建设投资如何同德国以及欧洲发展目标更好融合、中国企业在德企的占股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图片



在竞选期间,肖尔茨并未详细说明将对华采取何种态度,在这一问题上被媒体称为“黑箱子”,有分析认为,这其中有谨慎的考虑。肖尔茨上周在接受德国《图片报》采访时说,“中国是德国重要的商业伙伴。而在人权问题上,我们有不同的看法。”



《经济周刊》认为,如果社民党和绿党、自民党组阁成功,肖尔茨的对华政策可能会受到联合执政的绿党和自民党的对华态度影响,而这两个政党是德国政党中要求“强硬对华”的倡导者。社民党的外交政策专家施密特表示,如果该党执政,其对华政策将是“(基于现有政策的)演变,而非全面改造”,肖尔茨肯定不主张“一场新的冷战”,而是在可能的领域进行合作,同时在必要的情况下采取对抗,对等原则未来将是德中关系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