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报惊呼:大陆维持节奏 标注四大雷区 以时间换空间

2016-04-29 12:41:25   

随着5月20日蔡英文正式步上与马英九权力交接的红毯,两岸关系8年积累虚空,一个全新局面开始演进。

不管蔡英文如何出招,毫无疑问,大陆继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必不动摇。因为这是核心原则,攸关根本利益。一旦后退,对大陆后患无穷。

其实,目前大陆并不急于解决台湾问题,也不会向台湾靠拢。大陆的节奏没有乱,但会顺应形势,做出四个方向的调整。

▲第一步,看蔡英文520说什么

1月16日大选结束,至5月20日蔡英文正式就职,红蓝绿乃至美、日各方都在关注的一件事是,蔡英文的就职演讲稿上究竟要写什么。对大陆而言,重点看的是稿纸上有无「九二共识」、「一中」这两个关键词,即习近平3月5日对台讲话强调的,「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即一个中国)」。

目前蔡英文在两岸上的说法跟大陆的要求距离太大。蔡选举期间的两岸政见翻来覆去其实只有两个词,「维持现状」和「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除此以外「打死也不说」。

问题的关键是,民进党的「中华民国」与国民党的「中华民国」是不一样的。国民党的「中华民国」是1912年的中华民国、疆域及于大陆,是承认「两岸一中」的。民进党的「中华民国」是借壳上市,承认「中华民国」之名,却指的是1949年后的中华民国,宣称其疆域仅限于台澎金马,「两岸对等、互不隶属」,是没有一中意涵的。因此,蔡要想得到大陆接受、打破民共僵局,务必要清楚表明其「中华民国」概念的一中意涵,否则就是以假乱真、欺骗大陆。

蔡在「520」就职演讲中,是否会在「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说法上更进一步,将直接决定民共关系能否达成某种程度的妥协。

这又可分几个层次:一是会否提及「中华民国宪法」,这无疑比「宪政体制」更进一步。二是会否进步到2005年「扁宋会」的「十点联合声明」的第一点,即「依照中华民国宪法所揭橥的国家定位,即为两岸目前在事实和法理上的现况,此一中华民国主权现况,必须受到两岸和国际的承认和尊重」。三是会否接受「两岸一中」。但以民进党「倾独」支持者为主的特性,蔡对「台独」理念的坚持,以及对手国民党空前虚弱得好比秋风中的落叶看,蔡很难去公开承认「中华民国」的「两岸一中」意涵,否则会遭到支持者尤其是「台独基本教义派」的反噬。她连进步到「中华民国宪法」的可能性都很小。

所以,蔡上台后最大的可能是,希望大陆去「想象」她的「中华民国」的一中内涵,而不是她公开承认一中内涵。如果这样,民共僵局的打破就毫无政治基础,两岸关系将完全改变过去八年的模样。

▲第二步:大陆标注四大雷区

马英九上台8年,两岸关系的主旋律是「累积互信」、「良性互动」、「和平发展」、「稳中有进」等。这些词在台湾「520」后的两岸新闻中可能立刻消失无踪,重新跃上新闻版面的,很可能是阿扁时期记忆犹新的那些负面词汇。

蔡英文一再宣示上台后会「维持两岸现状」,这意味着蔡不会轻易推动「法理台独」。蔡自己也很清楚,依目前的国际、两岸现实,民进党没有任何搞「法理台独」的本钱。但是,两岸问题高度复杂,处处敏感。以目前两岸民意分歧、民共矛盾,两岸要维持基本的和平稳定又谈何容易。

一是民共双方毫无互信,缺乏沟通,容易擦枪走火。

二是强调台湾主体性甚至「天然独」的声音甚嚣尘上,「反中拒统」的民意氛围愈益浓厚,容易与大陆「天然统」、愈来愈不满两岸渐行渐远的民意形成对冲。

三是民进党、蔡英文难以改变操弄两岸对立、制造台湾被打压悲情、从中牟取政治利益的惯性思维,对两岸矛盾不但不会灭火,反可能见猎心喜、煽风点火。民进党、蔡英文对台湾诈骗犯遣返事件的强硬态度即可见一斑。蔡当选后的记者会上也强调,台湾的「民主制度、国家认同、国际空间,必须被充分尊重,任何打压都会破坏两岸关系的稳定」。

四是民进党、蔡英文「台独」理念顽固,尽管暂时不敢硬推「法理台独」,但会想方设法为间接为「渐进台独」铺路。蔡能否管控好党内「台独」鼓噪,是否在执政中去落实「实质两国论」,推行「文化去中」、「民主拒中」、「经济排中」、「外交抗中」等,都将关系到两岸是否触雷。

大陆毫无疑问将继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这是对台核心原则,攸关国家根本利益。一旦后退,后患无穷。

因此,若民进党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认同两岸一中的核心内涵,国台办陆委会沟通机制、两岸两会协商机制及两岸经合会等具官方色彩的沟通机制,必然中断,民共交流更无从谈起。否则,将助长「台独」幻想、刺激国民党路线倒退、向国际社会传达错误信号,甚至导致对台工作成果前功尽弃。

大陆将继续对「台独」保持高压。对「柔性台独」、「文化台独」等任何「台独」动作,大陆都将坚决遏制、坚决回击。对蔡打着「维持中华民国主体性」旗号,行「台独」之实的做法,大陆也会坚决打击。

▲第三步:顺势调整,以时间换空间

在条件并不成熟的情况下,目前大陆并不急于解决台湾问题,主要任务是不让台湾问题影响国家总体战略,韬光养晦、「时间换空间」,夯实和平统一基础。前国安会秘书长苏起等务实人士一再表示,台湾问题拖下去,台湾的筹码只会越来越少。

接下来,大陆必定会选择慢慢创造条件。但工作重心「由官方转向民间」,「由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框架,转向对台湾经济社会的融合」,并坚决防止台湾问题干扰大陆战略机遇期。同时针对具体政策存在的问题,顺应形势,做出局部调整。具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向。

一要遵循「融合原则」,继续促进两岸融合。两岸经济社会融合是政治统一的前提。目前两岸融合程度远远不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要继续推动两岸经贸、民间、文化交流,加强两岸经济、社会融合与一体化进程。即使蔡英文上台了,这条路也应该继续走下去。

二要让台湾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发展与大陆经济更紧密结合。台商、参与契作农渔民尽管不一定支持统一,但他从切身经济利益出发,肯定不愿支持独立,这就是经济利益产生的政治效应。2012大选,两岸经贸直接利益相关群体出来发声,对选举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但这一群体的数量还有限,未来应继续扩大这一群体的规模。

三要继续加大两岸社会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发挥两岸「一日生活圈」对两岸融合的促进功能。进一步促进两岸民间交往。更加注重两岸交流的「民间性」、「草根性」,加强「与普遍民众沟通,与民间组织合作」,全面增强对台湾基层社会的影响力。

四要注重发挥传统文化促进两岸认同上的影响力,更要重视流行文化的价值。铭传大学教授杨开煌即称,大陆要能创造出如好莱坞、「韩流」、日本动漫等在台湾年轻人中有吸引力、能产生共鸣的文化。之前很多人反感韩国,但受「韩流」影响,对韩国的印象大为改观,甚至「哈韩者」日益增多。此现象值得两岸问题研究者思考。

从大势上看,统一其实不是问题,关键是时间和代价的问题。大陆未来要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来增进对台民众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台湾问题的解决归根结底要寄望于中美、两岸实力对比的结构性改变,降低美国直接介入两岸冲突的能力与意愿。

▲实力决定大陆的筹码和手段会越来越多

不畏浮云遮望眼。大陆面对两岸关系新变局,最需要的是理性客观评估形势,保持战略定力,以己为主,顺应形势,按照大陆的整体战略、自己的节奏去推进对台方略。

如果从台湾因素看台湾问题,似乎一片黑暗。但影响两岸关系走向最重要的三大因素是「实力」、「利益」、「人心」。其中「实力」为决定性因素,和与之相关的「利益」要素,又会影响、改变「人心」。

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从来不是台湾,而是大陆,以及中美大格局。

台湾铭传大学教授杨开煌认为,两岸关系是区域问题,中美关系、区域关系、北京政府是决定性因素,台湾不管谁执政,都不能握到主导权。前行政院长郝柏村也明言,「政治是务实的,台湾的前途从来不是台湾人决定的」。

我们可以看到,1988年大陆的GDP规模约4000亿美元,台湾则有1300亿美元,两者相较,大陆只有台湾的3倍。可是到了2014年,大陆GDP规模已增加到10兆美元,而台湾的只有5100亿美元,大陆已是台湾的近20倍。未来台湾在蓝绿二元对立的民主制度下,政治零和恶斗、经济自我边缘化的趋势几可预见。

因此,两岸实力差距将会愈来愈不成比例,大陆处理台湾问题的能力、筹码、手段会愈来愈多,主导两岸关系的能力将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