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发射场怎么射卫星?中国人:给我一块平地就够了

2017-10-01 08:43:34   

21世纪以来,在国防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双重驱动下,我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快车道。虽然在此期间也难免会经历一些小挫折、小麻烦,但是却丝毫不能阻挡中国航天人迈向星辰大海的雄心壮志,在过去的“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年均航天发射次数超过17次;而在未来的“十三五”期间,年均航天发射次数预计将达到30次以上。
这对我国航天发射的准备能力、成本控制以及可靠性都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再加上为了强化军事斗争准备所必须的太空应急响应能力,以及推动形成“五云一车”( “飞云”、“快云”、“行云”、“虹云”、“腾云”,高速飞行列车)为代表的商业航天工程新格局,我国急需拥有一种能够低成本、快速发射的运载火箭系列产品,用于满足日趋复杂的航天发射需求。


快舟家族的最新成员——快舟11号固体运载火箭,尾部装有栅格舵可提高入轨精度
快舟系列固体运载火箭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出现的产物,2013年至今,我国已经先后发射了多枚快舟1号固体运载火箭,成为世界上首个实现星箭一体化太空快速应急发射的国家。但是快舟1号仅仅只是一款30吨级的小型运载火箭,发射载荷较小(太阳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为200公斤/700公里),应用范围有限,难以大幅降低发射成本(每公斤载荷成本为3万美元)。为了弥补快舟1号的不足,快舟家族很快又再次迎来了一名新成员,那就是新型的快舟11号固体运载火箭。


快舟11号具备无依托机动发射能力,准备时间只有2个小时
跟快舟家族的前辈相比,快舟11号无疑是一个身强力壮的大块头,长度16米,直径2.2米,起飞重量78吨,太阳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为1000公斤/700千米,是快舟1号的整整5倍,而且采用更加成熟的星箭一体化设计,发射成本也进一步降到了每公斤载荷成本1万美元以下,真可谓是“经济实惠、多快好省”。
快舟11号使用的是特制的集运输和发射于一体的火箭发射车,该型火箭发射车总长度达34.6米,运载能力超过80吨,运输机动能力堪称世界之最,因此快舟11号具备良好的无依托机动发射能力,而且到达发射阵位之后,可在2个小时内完成火箭的发射,能够高效快捷地以一箭单星或者一箭多星的方式,承担小卫星、微小卫星的组网发射任务。


星箭一体化设计技术大大降低了发射成本
快舟11号的这些特点,很容易使大家联想到一种威力无比的大国重器——运载战略核武器的洲际弹道导弹。事实上,一些型号的洲际弹道导弹本身就可以客串运载火箭的工作,比如美国的米诺陶五号运载火箭就是和平保卫者洲际弹道导弹改装的民用马甲。那么这个所谓的快舟11号又是谁的马甲呢?


快舟11号的马甲比美国的和平保卫者更胜一筹
从快舟11号的主要指标来看,介于美国的和平保卫者(地下井发射,起飞重量86吨)和我国的东风41(机动发射,起飞重量60多吨)之间,运载能力明显优于和平保卫者,78吨的起飞重量也已经几乎达到了机动发射的极限,应该是我国竞争下一代洲际弹道导弹的失败者,废物利用改行当了太空快递员。既然失败者都尚且有如此性能,那么成功者又该是何等的强悍?这不禁让人们对我国未来的战略核打击能力浮想联翩,我国的航天事业也必将沿着“军民两用、平战结合”的道路继续高速前进。(利刃/晨言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