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歼20最大对手终于来了:美军高官亮出答案让人恍然大悟
2017-01-20 15:22:34
日前,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21战斗机攻击中队的10架F-35B到达日本的驻日美军岩国海军航空站,成为第一批海外永久部署的F-35战斗机。不过,F-35B在整个F-35家族中却是作战能力最差、技术最复杂的一个,而且因为它还导致了整个F-35发展项目的严重拖后。
F-35是美军“联合打击战斗机”(JSF)项目的产物,作为美国空军F-22和海军F/A-18E/F的低档搭配,本来在技术的挑战远远低于成本控制上的挑战,因为美国空军不愿意为了不需要的垂直/短距起降要求而损失机动性、简单性和成本,美国海军不愿意在对航母上的起降至关重要的低速性能上做出牺牲,但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则非垂直/短距起降不可。仅仅因为陆战队的这个要求,使整个JSF计划极大地复杂化——JSF的关键技术挑战不再是隐身,而是垂直/短距起降。
洛克希德(现在的洛·马)为了少走弯路,早早和俄罗斯雅克设计局合作,吸取前者在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的研制经验,最后方案和雅克-141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就是依靠“升力风扇+尾部发动机喷管下偏+调姿喷管”三者配合来实现垂直/短距起降(喷管下偏90度时实现垂直起降)。在巡航状态时,离合器将驱动轴和升力风扇脱开,升力风扇的进、排气门关闭;在垂直起降状态时,离合器将驱动轴和升力风扇连接,升力风扇的进、排气门打开。
除了技术最复杂,F-35B也是F-35系列三型号中最大起飞重量最小的,只有27.2吨,而F-35A和F-35C则达到了31.8吨。因此,F-35B的内置弹舱只能挂载2枚454公斤制导炸弹和2枚AIM-120C空空导弹。而F-35A和F-35C的内置弹舱均挂载2枚908公斤制导炸弹和2枚AIM-120C空空导弹。此外,由于升力风扇的存在挤占了内部油箱空间,所以F-35B的作战半径也是三款F-35中最小的,只有876公里。
F-35的空战能力不是很出色,因为其原始设计强调的是对地攻击,空战只是其次,所以其能量机动性不足。虽然洛·马为了推销F-35,反复强调该机的设计初衷不是近距格斗,而是在超视距上击落对手,但问题在于超视距如果不能确保击落对手的话,接下来必然是视距内格斗,这是不由设计初衷所改变的。然而,F-35家族里机动性最好的F-35A在模拟空战中也干不过挂载着2具副油箱的F-16。相比之下,F-35B由于垂直/短距起降的特殊要求拖累,机动性更低。在空战中,如果F-35B在超视距空战中不能对敌机一击夺命,在接下来的格斗空战中就很难摆脱被动。而自身最大速度只有1.6马赫,连逃都吃力。更令美军头疼的是,F-35由于气动外形和基本重量已定,未来即将增加发动机推力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况且增加发动力推力也不是10年内能解决的事情。
在信息与武器系统方面,F-35无疑是很先进的,但这些不是四代机垄断的,例如F-35携带的各类武器就与美军的三代机没有什么不同。机龄较短甚至全新制造的三代半战斗机(如F/A-18E/F、“台风”、“阵风”、苏-35等)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整合了类似的技术,而且均比F-35更早投入使用,因此F-35在这方面并无决定性的优势。
在隐身方面,F-35相对于三代机具有决定性优势,但问题是美国并不垄断隐身技术,因此F-35的隐身优势在隐身对手面前也就不成为优势了。不仅如此,反隐身技术现在发展也很迅速。多基地雷达、米波雷达、被动探测雷达和非雷达探测技术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虽然它们在探测隐身目标上各有优缺点,但组合成体系,对F-35做到概略定位没有一点问题,然后引导己方战斗机搜索可疑空域,迫使隐身的F-35在不利情况下暴露。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F-35B现在抵达日本,无法起到对中国的震慑作用,就是为日本起个心理安慰作用。因为中国自研的隐身战斗机歼-20已经开始服役,其空战能力明显要超过F-35B。不仅如此,由于中国完全掌握了隐身技术,那么还可用此提高自己三代和三代半战机对抗F-35B的能力;隐身探测方面,中国仅反隐身雷达就推出了多款型号,而且从相关介绍可以看出这些反隐身雷达能够发现隐身性能更好的F-22,那么发现F-35就更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