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3号舰的水线基本确定接近326米
2020-10-19 13:36:15
4号干船坞内的3号舰明显又有了一些新变化,虽然没有特别清晰的图像,但是通过模糊的图像也可以发现一些可研判的新情况。最大的变化自然是2甲板以下的吃水舰体模块已经明显是完全入坞。过去可见的5到6个比较显眼的中间间隔缝隙似乎只剩下2个,最多也不超过3个。过去几周,在船头的球鼻艏段和船尾吃水段都已经入坞后,3号舰曾经的状态是把大约353米的4号干船坞的内段从北到南,也就是从头到尾顶的满满当当。明显可见是船头向内,船尾朝外的摆放状态;这和当年的2号舰在北方的深坞内建造的方向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最终会船尾向外倒退着下水出坞。2甲板以下的吃水模块,可以把4号干船坞的内段全部填满,并不是3号舰的吃水段真的有353米长,而是中间有五到六个还没合拢的大缝隙。
之所以在吃水船体施工段前期还保留这些缝隙,主要有方便施工通风,减少自重方便模块在坞内移动和更好的保持舰体对齐等综合目的。当然随着各段内部施工的快速进展,主要的模块段还是会越来越多的焊接在一起。自然中间明显的大缝隙就会逐步的减少。过去有些缝隙宽度在10米左右,有人问是不是中间还缺少一段模块没有入坞。其实不是,就是前后段模块还没有对齐焊接上而已,中间并不再缺少什么较大的模块。而对齐焊接的方式,还是最宽和吨位最大的机炉舱模块在船坞内部基本保持不动,而船头和船尾的巨型模块逐步向中间靠拢,最终和机炉舱段焊接在一起。因此现在明显可见船尾部分已经不是和过去几个月一样,船尾中间棱线直接靠近4号坞内的人字形巨型防水隔断。而目前是船尾中间棱线,已经距离防水隔断有大约六七米的距离。
这说明船尾大模块已经整体向前移动,把自己和最中间的机炉舱本段完全焊接在了一起了。原先两者中间的大缝隙消失了。而船尾和隔断之间刚刚空出来的六七米就是原先中间消失的缝隙的宽度。未来3号舰施工到机库和飞行甲板的部分时,对比现有船尾新产生的外飘并不多。最多有两三米,因此船尾部分现在和隔断之间新空出的六七米已经是足够的安全距离。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因此研判后面的施工,3号舰的船尾吃水段已经基本不会再继续移动,而就在上面逐步新搭建机库和附带的飞行甲板模块。在船尾已经明显往前“缩”的情况下,吃水的船头船体部分下一步也肯定会和船尾一样“缩”,不过方向是和船尾相反。未来的船体前半段是整体往后缩。对平板弹射航母来说,最终的前弹射甲板的外飘要比前水线延长出至少十几米。因此判断现在顶着干船坞尽头的球鼻艏段,再过几个星期肯定要往后缩十几米。
这样未来开可以有足够的空间安装船头的上层大外飘模块。现在通过阴影,也可以判断3号舰的前吃水舰体还有2大缝隙。这两大缝隙加起来的总宽度也不会超过15米。因为有现有超过40米的舰体宽度和船坞边缘的缝隙作为参照对象。即使把这两个缝隙按照最大判断,再加上可能还存在的其他还没完全焊接的小缝隙,最多也不过20米。这20米也是未来船头部分往回缩的最大幅度。再加上现在船尾已经空出来的7米,也就是3号舰的吃水舰艇全部完全焊接在一起后,在目前353的坞内最多空出27米的净空间。等于说3号舰的水线部分有接近326米的长度。而福特级的水线不过317米。326米的判断即使还有误差,也已经不比福特级吨位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