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高密度发射,全球组网指日可待,再见了!GPS

2018-01-14 08:39:14   

据媒体报道, 在2018年一月十二日早上七点零八分,在我国的西昌火箭发射中心,搭载着第二十六和第二十七号北斗导航卫星的长征乙级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据了解,这两个卫星是北斗三号工程的组网卫星,位列第三和第四颗。预计在今明两天,卫星将进入轨道,并且完成基础测试和入网许可验证,完成这些基本任务之后,第二十六及二十七号北斗卫星将会正式开启服务,并且将会对外服务。按照早年的计划,这颗卫星将会用于服务“一带一路”合作的沿线国家,并且在2018年底形成可靠的导航系统。而2018年,据媒体报道,将会成为北斗卫星高密集发射的一年,北斗三号卫星预计可以在今年完成组网工程。这样,北斗导航系统将会变的更加完善和密集,提供强有力的导航和定位服务。


这次的主角北斗三号是一种卫星导航系统。在宇宙空间中,有五颗静止在地球轨道上的卫星为基准,加上30颗在轨道上环绕的非静止轨道卫星,形成一张卫星覆盖网络。这种卫星导航系统,既可以在用户进入服务区内是提供免费的定位测速和导航系统外,还可以向授权的用户提供更加安全的同类服务。甚至北斗三号系统不仅仅可以作为导航使用,对于授权用户,还可以提供通讯和系统信息。在普通的服务中,北斗三号卫星网可以达到定位精度10米。这意味着在数千公里的外太空外,北斗卫星仍然可以高精度的定位和发现目标。北斗卫星对于速度的测算也是非常精确,最大误差甚至不超过0.2m/每秒钟。


北斗三号卫星导航通讯系统相较于之前的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有了很大的改变。原来的北斗卫星定位 系统是利用地球上空的同步卫星进行定位。北斗一号的定位目标主要是该服务对象的地理位置,以及导航服务。在单一种类同步卫星的情况下,北斗一号的定位精度远远不及北斗三号。而且,北斗一号只能承担一些数字电文的通讯方式。一台链接了北斗一号通讯终端的设备,只能发送最多40字符的数字电文进行通讯。


而北斗二号则是北斗三号的铺垫,基本的构成和作用和北斗三号相似。由于北斗一号的建成思路独特,所以局限性也非常大。作为一个高空卫星系统,北斗一号可以提供很好的民用帮助,但是其本身精度成疑而且全程无法保证无线电静默,所以北斗一号并不能作为军事用途使用。


为了填补这一方面的空缺,中国政府着手研发了北斗二号,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网络。从北斗二号开始,北斗卫星就可以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的勘测目标位置。并且在精度上和西方的定位卫星可以媲美。和美国的GPS系统相似,也可以说和欧洲的伽利略定位卫星异曲同工,采用了同样的设计理念,为战时做了准备。一旦进入战时,北斗将会担任为友军提供精确移动数据和导航的功能,甚至还可以为导弹导航!同时还会主动勘测对方目标,提供侦查信息。最新的北斗卫星搭载铷,氢原子钟,报时也更加准确


让我们对北斗卫星的未来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