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水分子战略轰炸机的真身已经进化到400吨以上?

2025-10-10 20:39:04   

早就谈到过很多次:水分子战略隐身轰炸机有极大的概率是中途更改了设计,甚至有可能彻底推倒重来!否则也不至于到21世纪的第30年的中期还没有出来;以至于让三位一体的战略打击手段长期缺少一角,只能大规模的发展新6爷系列平台来用数量优势暂时弥补。按照以前的一些非常明白的暗示,原版的水分子,公开亮相首飞的时间绝不会晚于2020年,现在往后拖五六年,本质就是进行了极端重大的升级。很可能能最大起飞重量,已经前无古人的提升到400吨级!之所以这么讲,各种间接证据其实已经越来越多:首先,最近20年来,各大军种的主战兵器,在研发过程中实现了跨越式的技术突破,让原本在15年甚至20年之前制定的研发目标,已经不能适应新情况与新技术,被迫中途升级设计指标,

图片

甚至完全推倒重来,最终一次性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最知名的就是048工程,原本最多计划研发制造出一艘6.8万吨级的、携带3条蒸汽弹射器,最多弹射30吨级舰载机的常规动力航母。结果工程开工一年,就出现了电磁弹射与电磁拦阻技术出现重大突破;再通过蒸汽弹射与电磁弹射的陆基对比测试上万架次之后,发现蒸汽弹射与油缸拦阻传统技术与全新的电磁弹射与电磁拦阻完全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产物,于是直接下令已经切割大部分船体钢板的工程暂时停工18个月,等待船体的大规模放大与内部设施的重新规划安排。结果最后出来的居然是超过8.5万吨的大家伙,就这样还一眼可以看出前舰身设计的明显不够长,但是再硬拉长也不行了。毕竟合理长宽比摆在那里,更不能不顾,

图片

原始的动力配置无限增大吨位。如果要彻底发挥电磁弹射系统55吨级的极限能力,只能等到下一代13万吨级起步的新平台。还有一个典型案例,就是15号4代大涡扇。原本的设计是最大极限推力不过15.8吨,结果中间大概率推倒重来,后期直接往20吨级的海平面加力推力靠拢,最终成功后让5代双发重型隐身机直接跃升到5.5代!因此在30年前就定下的水分子的基本参数原本是瞄准177吨级极限起飞重量的B2,到最后发现根本不符合自家的实际战略需求;需要把体量与吨位翻一番都不满意,最终达到400吨级是很有可能的。另外几个周边迹象也在同时暗示这一点:一个就是实际翼展高达54米级,比B2的52米翼展还大的巨型无人飞翼机型被天基系统拍摄到;暗示神秘大国早就突破了50米级以上,

图片

大飞翼的极端复杂的飞控问题。如果完全无人操作的飞控系统与机体材料都能确保安全起降与完成上万公里巡航,那么完全没有理由同时研发并公开一种有人版本。在20年以前,神秘大国的顶级飞机设计团队,包括材料与飞控,最多敢探索220吨级,就算是大家概念里的绝对顶级大飞机;因此当时的水分子也规划到170吨上下。而现在早就最高定位到500吨以上。相对于550吨的隐身巨运,如果把4台发动机全部内置,本身还与400吨级的水分子的真身有多大的区别?更何况28吨推力的5代变循环航发已经同步突破,4台内置推重比达到0.28,也远远超过B2只有0.19的极限推重指标。最后一点也很关键,那就是:惊雷1型空射准洲际核弹道的亮相,横看竖看都不像是给H6N那种小身板携带与突防发射的。

图片

必然需要一种具备极大机体,巨大内油航程与超大内置弹舱的隐形飞翼体,一次性携带上七八枚,飞到夏威夷以东,可以轰击北美大陆的任何要点,然后还有足够的内油安全返回本土出发基地。另外即使不用核手段,还可以携带至少20枚单发5吨级的重磅超级航弹,装填CL40级的顶级炸药,单发当量3000吨TNT。任意一发命中都可以瞬间抹平对手的一个小城市;单次航程投掷20枚、6万吨的常规燃烧爆炸当量?想想这效果都让沙意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