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口寒冬”已经到来!
2025-08-25 23:59:34
近期,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最新发布了《2025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该报告显示全球已有55%的国家和地区生育率低于代际更替所需的2.1个孩子。同时,人口负增长国家名单已扩展至40余个。
这意味着全球已经加速步入“人口寒冬”,人口问题已不再是个别国家面临的挑战,而是演变成了一场全球性危机。
图片
希腊街头的老人。
人口结构剧烈转型。
当前,全球人口的数量与质量均面临严峻危机,“人口寒冬”不仅困扰着发达国家,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远超预期的影响。
全球总和生育率持续下跌。
总和生育率聚焦于女性在整个育龄期的生育水平,能够更加科学地反映长期人口趋势,因此成为被广泛采用的生育统计标准。
从世界范围看,总和生育率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
据估算,全球有55%的国家和地区的总和生育率低于代际更替所需达到的2.1,63个国家和地区的总和生育率甚至低于1.5。
2024年,发达国家中,韩国总和生育率约为0.72,日本约为1.26,德国约为1.35,都远远低于代际更替底线。
而埃及、肯尼亚等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出生人数,较预测值也有17%至18%的差距。即便是被视为人口增长引擎的印度,总和生育率也已低于代际更替底线。
总的看,全球新增人口已呈现增长乏力的大趋势。
老龄化浪潮席卷各国。
按照联合国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意味着整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当占比达到14%时为“深度老龄化社会”,占比超过20%则进入“超高龄社会”。
当前世界范围内,人口老龄化现象愈发严重,预计到205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将翻倍,达到16亿。
以日本为例,2024年7月总务省公布的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接近30%,属于超高龄社会,严重制约了日本发展活力。
图片
日本东京街头的老人。
巴西和土耳其的老龄化比例分别达到了11%和10%,老龄化速度远超其人均GDP增速,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
即便撒哈拉以南非洲曾被视为“人口年轻化堡垒”,其生育率下降与医疗进步亦推动老龄化进程加速,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临严峻挑战。
从人口净增长率的角度看,全球人口增长正快速放缓,全球人口预计将在本世纪中叶达到峰值,随后开始下降。
“人口寒冬”由何而来?
“人口寒冬”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诱因,但经济压力和婚姻观的变化是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
经济压力抑制生育意愿。
联合国《2025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指出,经济压力是限制生育意愿最关键的因素。
当前,高昂的育儿成本让很多人主动控制生育数量。
以中产家庭为例,美国养育一个孩子到18岁的成本约18万美元,印度孟买的育儿成本约200万卢比,德国育儿支出占收入37%。
其中,城市化高速发展导致大城市对周边人口产生虹吸效应,城市房价飞速上涨,部分群体因高昂的住房成本选择抑制生育意愿。例如,韩国首尔高昂的房价与育儿费用,令年轻人自嘲“子宫已上交资本家”。
图片
抚养一个孩子至18岁所花的成本相较于人均GDP倍数的国际比较。
报告还指出,失业或者工作不稳定是一些人群放弃生育的重要原因。
数据显示,西班牙青年失业率达到31%,意大利临时工数量增长了25%,导致两国平均初婚年龄和初育年龄大幅度推迟。
综合来看,经济压力已经成为生育的“第一道门槛”。
观念转变与传统婚姻模式变革。
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观念变革对婚姻、家庭及生育造成前所未有的影响。
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Z世代群体将“个人成长”列为人生首要目标,认为“婚姻并非人生必经之路”。
据统计,美国30岁未婚率突破60%,而日本男性“终身不婚率”达23%、女性达14%。
这种价值观转变削弱了传统婚姻对生育的驱动作用,生育动机从“社会义务”转向“情感需求”。
图片
日本男性初婚年龄逐渐提至30岁以上。
而家庭责任与事业发展的不均等也进一步放大了婚姻的脆弱性。
女性因生育面临薪资下降、晋升受阻等隐形歧视,全球研究显示,生育后女性职业中断率达35%,男性仅5%。
面对生育率持续走低,多数国家纷纷出台经济刺激和政策支持来改善生育情况,然而,这些政策普遍存在应对滞后、力度不足及执行效率低下等问题。
高昂的育儿成本、职场性别歧视及育儿责任不均等现实难题,使激励政策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人口寒冬”影响深远。
全球主要大国总和生育率的不断下降,已经对经济社会和地缘政治产生广泛影响。
经济增长放缓。
全球人口增长放缓将明显迟滞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力萎缩已成为严峻问题。
世界银行最新预警指出,持续的人口老龄化与生育率下降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增长陷入十年停滞期。
一方面,老龄化造成劳动参与率下降,导致主要经济体潜在增长动力不足;另一方面,老龄化导致消费能力萎缩,将对制造业、服务业产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社会结构失衡。
随着老龄化加剧,多国养老金体系陷入财务困境,养老保障可持续性面临严峻考验。
日本是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养老金体系长期依赖财政补贴,2024年养老金支出占财政预算的33.1%,财政可持续性面临巨大压力。
图片
日本养老金体系。
日本政府虽多次调整养老金制度,但改革阻力重重,老年人贫困率仍高达20%,70岁以上老年人就业率持续攀升,折射出养老金体系难以满足基本生活保障需求。
而生育率下降会造成未来的适龄劳动人口难以支撑庞大的养老金体系,使整个社会负重前行。
地缘变局加速演进。
全球人口结构变化正深刻重塑国际权力格局与全球化进程。
传统大国正在面临严重的人口危机与地缘政治困境。日本、俄罗斯、英国、法国纷纷陷入人口困局,进一步削弱了军事动员能力与经济潜力,制约了地缘影响力。
与之相对,全球南方正经历人口爆炸与社会经济潜力释放。
以非洲为例,人口红利正为非洲带来巨大经济潜力,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等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丰富的人力和强劲的经济,能让这些国家日后在全球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面对“人口寒冬”这样的全球性治理难题,世界各国需要在尊重个体选择自由与维系社会繁荣之间找到平衡点。
这意味着全球已经加速步入“人口寒冬”,人口问题已不再是个别国家面临的挑战,而是演变成了一场全球性危机。
图片
希腊街头的老人。
人口结构剧烈转型。
当前,全球人口的数量与质量均面临严峻危机,“人口寒冬”不仅困扰着发达国家,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远超预期的影响。
全球总和生育率持续下跌。
总和生育率聚焦于女性在整个育龄期的生育水平,能够更加科学地反映长期人口趋势,因此成为被广泛采用的生育统计标准。
从世界范围看,总和生育率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
据估算,全球有55%的国家和地区的总和生育率低于代际更替所需达到的2.1,63个国家和地区的总和生育率甚至低于1.5。
2024年,发达国家中,韩国总和生育率约为0.72,日本约为1.26,德国约为1.35,都远远低于代际更替底线。
而埃及、肯尼亚等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出生人数,较预测值也有17%至18%的差距。即便是被视为人口增长引擎的印度,总和生育率也已低于代际更替底线。
总的看,全球新增人口已呈现增长乏力的大趋势。
老龄化浪潮席卷各国。
按照联合国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意味着整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当占比达到14%时为“深度老龄化社会”,占比超过20%则进入“超高龄社会”。
当前世界范围内,人口老龄化现象愈发严重,预计到205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将翻倍,达到16亿。
以日本为例,2024年7月总务省公布的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接近30%,属于超高龄社会,严重制约了日本发展活力。
图片
日本东京街头的老人。
巴西和土耳其的老龄化比例分别达到了11%和10%,老龄化速度远超其人均GDP增速,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
即便撒哈拉以南非洲曾被视为“人口年轻化堡垒”,其生育率下降与医疗进步亦推动老龄化进程加速,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临严峻挑战。
从人口净增长率的角度看,全球人口增长正快速放缓,全球人口预计将在本世纪中叶达到峰值,随后开始下降。
“人口寒冬”由何而来?
“人口寒冬”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诱因,但经济压力和婚姻观的变化是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
经济压力抑制生育意愿。
联合国《2025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指出,经济压力是限制生育意愿最关键的因素。
当前,高昂的育儿成本让很多人主动控制生育数量。
以中产家庭为例,美国养育一个孩子到18岁的成本约18万美元,印度孟买的育儿成本约200万卢比,德国育儿支出占收入37%。
其中,城市化高速发展导致大城市对周边人口产生虹吸效应,城市房价飞速上涨,部分群体因高昂的住房成本选择抑制生育意愿。例如,韩国首尔高昂的房价与育儿费用,令年轻人自嘲“子宫已上交资本家”。
图片
抚养一个孩子至18岁所花的成本相较于人均GDP倍数的国际比较。
报告还指出,失业或者工作不稳定是一些人群放弃生育的重要原因。
数据显示,西班牙青年失业率达到31%,意大利临时工数量增长了25%,导致两国平均初婚年龄和初育年龄大幅度推迟。
综合来看,经济压力已经成为生育的“第一道门槛”。
观念转变与传统婚姻模式变革。
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观念变革对婚姻、家庭及生育造成前所未有的影响。
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Z世代群体将“个人成长”列为人生首要目标,认为“婚姻并非人生必经之路”。
据统计,美国30岁未婚率突破60%,而日本男性“终身不婚率”达23%、女性达14%。
这种价值观转变削弱了传统婚姻对生育的驱动作用,生育动机从“社会义务”转向“情感需求”。
图片
日本男性初婚年龄逐渐提至30岁以上。
而家庭责任与事业发展的不均等也进一步放大了婚姻的脆弱性。
女性因生育面临薪资下降、晋升受阻等隐形歧视,全球研究显示,生育后女性职业中断率达35%,男性仅5%。
面对生育率持续走低,多数国家纷纷出台经济刺激和政策支持来改善生育情况,然而,这些政策普遍存在应对滞后、力度不足及执行效率低下等问题。
高昂的育儿成本、职场性别歧视及育儿责任不均等现实难题,使激励政策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人口寒冬”影响深远。
全球主要大国总和生育率的不断下降,已经对经济社会和地缘政治产生广泛影响。
经济增长放缓。
全球人口增长放缓将明显迟滞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力萎缩已成为严峻问题。
世界银行最新预警指出,持续的人口老龄化与生育率下降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增长陷入十年停滞期。
一方面,老龄化造成劳动参与率下降,导致主要经济体潜在增长动力不足;另一方面,老龄化导致消费能力萎缩,将对制造业、服务业产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社会结构失衡。
随着老龄化加剧,多国养老金体系陷入财务困境,养老保障可持续性面临严峻考验。
日本是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养老金体系长期依赖财政补贴,2024年养老金支出占财政预算的33.1%,财政可持续性面临巨大压力。
图片
日本养老金体系。
日本政府虽多次调整养老金制度,但改革阻力重重,老年人贫困率仍高达20%,70岁以上老年人就业率持续攀升,折射出养老金体系难以满足基本生活保障需求。
而生育率下降会造成未来的适龄劳动人口难以支撑庞大的养老金体系,使整个社会负重前行。
地缘变局加速演进。
全球人口结构变化正深刻重塑国际权力格局与全球化进程。
传统大国正在面临严重的人口危机与地缘政治困境。日本、俄罗斯、英国、法国纷纷陷入人口困局,进一步削弱了军事动员能力与经济潜力,制约了地缘影响力。
与之相对,全球南方正经历人口爆炸与社会经济潜力释放。
以非洲为例,人口红利正为非洲带来巨大经济潜力,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等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丰富的人力和强劲的经济,能让这些国家日后在全球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面对“人口寒冬”这样的全球性治理难题,世界各国需要在尊重个体选择自由与维系社会繁荣之间找到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