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沙月光:普京生日心情不错,笑纳沙特大礼包

2017-10-08 13:07:02   

2017年10月4日至7日,沙特阿拉伯国王萨勒曼访问莫斯科,这是两国建交91年来沙特国王第一次访问俄罗斯。

另外,10月7日也刚好是普京65岁的生日,看起来普京心情不错。沙特国王这次到访莫斯科,给了俄罗斯一个大礼包--总金额高达三十亿美元的军火订单。

俄沙两国欢声笑语不断,话题包括经贸、工业、能源、农业,军事领域的双边合作。

当然,有人会不高兴,也有人会担心,美国与伊朗肯定不愿意看到沙特与俄罗斯过于接近。

俄美互视对方为最大威胁,而沙特是美国在中东最忠实盟友。

沙特与伊朗互视对方为世仇,而俄罗斯是伊朗最大的支持者。

客观因素并不利于沙特与俄罗斯保持紧密关系,然而两国在主观上都在努力改善双边关系,甚至冒着损害盟友利益的风险。

不过,沙特与俄罗斯之间矛盾长远而尖锐,并非一两次高层访问可以彻底解决,至于30亿美元的合同,能否落实也是个问题。

俄沙恩怨

苏联是最早承认内志与希贾兹统一的国家,也是与沙特建交最早的国家之一(1926),1932年费萨尔亲王(希贾兹地区代国王)访问莫斯科,这是双方第一次高层对话,但效果并不明显。

一个伊斯兰圣地守护者对一个坚持无神论的共产党大国的恐惧,始终是苏联与沙特关系最大障碍。

二战之前,斯大林出于对整个中东局势的考虑,召回驻沙特大使,两国关系跌至谷底。

二战之后,为了掌控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美国需要在这里寻找到忠实的盟友,来确保自己的利益,建立石油-美元-华尔街体系。

拥有巨量石油资源的沙特,也需要一个强有力保护者,同时可以摆脱英法等老殖民者的控制。

沙美一拍即合,美国为沙特提供军事保护,并帮助它开采石油,双方五五分帐。而沙特为美国提供军事基地,成为美国在中东最可靠的政治,经济,军事盟友。

1979年之前,美国在中东拥有两个伊斯兰盟友:沙特王国和伊朗王国。另外,还有一个伊斯兰世界的敌人以色列。


要平衡好这个关系,白宫历代领导层都是绞尽脑汁,避免盟友之间爆发直接冲突。

莫斯科在50年代之前也想重新建立与沙特友好关系,但沙特都是冷漠以对,反共是沙特的标签之一。

冷战开始后,苏联一直在阿拉伯世界支持各种革命力量,抨击沙特君主制是落后,残酷的反动统治,与民主潮流逆向而行,号召阿拉伯左翼激进力量起来推翻沙特王室。

沙特更加坚定抱紧美国大腿,以求自保。美国也不管沙特是不是符合它的民主自由人权标准,始终与沙特紧紧相依相偎。

苏沙两国关系除了外交礼节和文书之外,将近七十年来没有实质内容。

七十年代末,苏军入侵阿富汗,更加恶化了与沙特关系,作为伊斯兰教圣地守护者,伊斯兰国家盟主,沙特强烈反对苏军入侵阿富汗,大力支持阿富汗伊斯兰武装的圣战行动。

这时,伊斯兰世界认为苏联是它们的最大敌人。

从阿拉伯人角度看,苏联在八十年代对伊朗的友好态度,特别是大量军售,也是导致沙特反对俄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苏联解体前后,阿富汗问题烟消云散,俄罗斯与沙特关系出现改善的契机。然而,双方之间根深蒂固的猜忌,令僵局仍然无法彻底扭转。

在官方关系上,俄罗斯与沙特取得了一定进展,1990年9月17日,沙特外长访问莫斯科,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从莫斯科角度看,中东是世界上最大军火市场,苏联占有半壁江山,主要交易对像是伊拉克,埃及,叙利亚,伊朗等。但苏联解体后,军工行业被私有化,军工研制机构四分五裂,导致其中东军火市场不断萎缩。

沙特一向使用美式武器,它并没有主动加深与俄罗斯关系的欲望。九十年代不温不火的俄沙关系,却因为车臣战争而再度恶化。

车臣叛军最大金主就是沙特,除此之外,沙特还组织穆斯林志愿者进入车臣与俄军作战。

这是俄罗斯无法容忍的行为,这还不算,沙特还推动俄罗斯国内的伊斯兰势力复兴,并向中亚各国提供宗教基金。

俄沙两国互相都有很大的不满,关系冷淡是非常正常的结果,然而事情慢慢开始起变化。

俄沙新局面

911,改变了世界上很多很多事情,包括美国自己的战略部署,无意中好为俄沙关系僵局带来了转机。

拉丹及主要袭击者都来自沙特,其它恐怖分子大都持有沙特护照,而且“基地”组织许多银行帐号大量汇款也来自沙特。

虽然美国官方主动将沙特王室与恐怖主义势力切割,以顾全大局。但美国国内民众并非全是愚民,有人就呼吁军事打击沙特。

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后,萨达姆垮台,美国在中东处境明显好转,伊拉克落到美国手中,美国中东战略重心变成了伊拉克。

对沙特来说,推倒萨达姆对它带来的损害远远大于利益,有萨达姆在,沙特在美国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极其重要,而伊拉克一旦被美国控制,沙特地位必然急剧下滑。

不久,美国媒体放出风声称五角大楼将沙特列入了美国潜在敌人黑名单,美军也开始陆续撤出沙特基地。

当美国逐步减少对沙特石油进口时,两国关系明显在疏远,俄罗斯这时看到了机会。

抛开车臣问题不谈,沙特对俄罗斯的作用非常明显:
一,沙特手中数千亿美元的资金。


二,沙特是欧佩克组织中最大的产油国,而俄罗斯此组织之外最大的产油国。


三,沙特对外开放油气市场,两国有合作机会。


四,沙特对高质量大宗军火贸易的渴望。


五,联手抵御美国对伊拉克石油的控制。

这几点都是俄沙关系僵局转变的动力,以资金来说,俄罗斯最大的问题就是建设资金短缺,而沙特是美国最大投资国之一,狗大户有的是闲钱。

石油方面, 虽然同行是冤家,但如果能强强合作,影响油价,取得的收益要远远大于恶性竞争。

从沙特方面看,当与美国关系转冷时,它必须考虑到自己在美国资金的安全,这些石油美元需要新的投资市场。

沙特从2003年之后,从美国撤出了大约4000亿美元的资金(这个数字外界只能猜测)。这些资金流向的新市场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一,国家安全稳定。


二,地理位置接近,经济活跃。

除了西欧之外,亚洲只有中国和日本,韩国能符合这些条件。俄罗斯虽然需要沙特资金进入市场,但是经济活跃程度不够。

然而,从安全角度看,俄罗斯是沙特最好的第二把保护伞,一旦沙特跟美国关系不牢固,俄罗斯武器同样可以满足沙特防务需求。

沙特可能也是想明白了,一味跟伊朗对抗,不如跟俄罗斯加深关系,通过俄罗斯来减少伊朗的威胁。

奥巴马在临走前解决了伊核问题,根据协议,美国和欧洲将逐步解除对伊朗制裁,这令沙特和以色列都暴跳如雷。

美国媒体这两天在放话说特朗普有可能在下周撕毁《伊核协议》,来进一步改善与沙特的关系,但这种互信已经被奥巴马打破。

沙特跟俄罗斯靠近,最大障碍还是车臣问题,本质上就是沙特对其它国家伊斯兰势力的干涉和扶持。

伊斯兰国家组织视车臣问题为伊斯兰世界问题,年年都要弄个决议来声援车臣分裂势力,对俄罗斯各种威胁。

普京不可能把车臣这种内政问题拿去跟沙特做交易,俄罗斯更愿望直接与伊斯兰国家组织对话,从政治上来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

随着这次访问结束,要想开创俄沙关系新局面,那么在车臣问题上,沙特应当知难而退,不要再煽风点火。淡化矛盾,就是最大的诚意。

合作前景

叙利亚问题,各方都累了,ISIS也快被清剿出局。沙特已经明确放弃坚持让阿萨德下台的想法,回归现实。

能在叙利亚问题上取得共识,又为俄沙关系扫除了一个大障碍。


然而俄沙之间再怎么合作,也无法在短时期内撼动美国-沙特同盟关系,沙特就像一个呕气的妃子,想在外头找个几个情人,以备不时之需。

美国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坐视国际石油市场被某些国家垄断,脱离自己的控制,威胁美元-石油-华尔街体系的安全。

如果他们联手可以抬升或降低油价,那么美国,欧洲,中国,日本都不会听之任之。


俄沙合作也存在着很难化解的潜在矛盾,两个国家都是能源大国,经济互补性非常之弱,实际利益冲突随时会出现。

可以预见,莫斯科-利雅得之间的合作前景不会太美妙,美国会堵住这条路。它可以往前走,但沙特随时会转向美国这条道上。

俄罗斯实实在在利益,就在军火销售上,它正在不断收复被美国侵占的军火市场。这几年来,跟俄罗斯买军火,既有叙利亚,阿尔及利亚,伊朗等传统伙伴,也有土耳其,阿联酋,巴林这样的国家。伊拉克,利比亚零零碎碎的买。

俄军在叙利亚参战,除了打残ISIS之外,也是一次俄制武器实战展销会。今年初,在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上,科威科买坦克(T-90MS),阿联酋买战车,还有苏35战机,土耳其现在因为库尔德人独立问题,跟俄罗斯打得火热,订单也少不了。

中东军火市场大门敲开后,俄罗斯就一改以往摁着印度猛宰的局面。军火交易还有个好处就是会产生依赖性,装备维修,升级,换代都会加固合作关系。

俄罗斯还可以通过军火交易,与政治,经济手段并举,在中东重新建立自己的地位,最终达到挑战美国“制定游戏规则”的目的。这对普京来说也是一件居功至伟的业绩。

中国这些年来,不知不觉跃居世界军售第三位,超越了英国和法国,在军售上中国一直保持低调。

中东这地方,土豪遍地,喜怒无常,再加上外部大国影响,简单就是梅花桩。一步踏空,再爬上来就费劲了。

大毛熊如果能够撬动中东政治版图,对中国来说绝对是利好消息。有变化才会有机会,有机会才能出招。

与俄罗斯相比,中国在中东保持着一种均势外交,而且与沙特,伊朗等国在经济上互补性非常强。


中国作为中东地区的一名外来者,踩着的是毛泽东主席那一代人趟出来的路,所以更应当小心谨慎,不贪图暴利,积小胜为大胜。


小心驶得万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