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0定位在最大起飞重量220吨级最合适?

2022-11-28 00:01:01   

谈起H20,大多数人关心的是其基本外形到底是什么样子;尤其是与B2对比,有多大的形似性,另外又有哪些升级或者改进之处。比如传说H20不再是单纯的大三角机翼,只能飞亚音速。而是有比较尖锐的头部,因此可以飞出超音速突防并且有可以空中变形的水平兼垂直气动面。再就是H20到底是否已经存在?已经存在多少架,尤其是什么时候首次公开亮相?更是万众瞩目的话题。其实在此之外,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个人认为,很少有人涉及H20的最大起飞重量是多少吨这个问题;即使谈到,也大致认为与B2不相上下。其实如此看法与事实可能有比较大的出入。当然H20的真实进度恐怕要超过大多数人的预料,在这里讨论H20的起飞吨位多大最合适,并不影响实际中的飞机的真实设计指标。



因此这里的讨论,只算是就事论事。战略轰炸机设计到多大的吨位最合适,其实也是颇有讲究的。以从冷战时代一直留存到今天的全球4种洲际战略轰炸机的最大起飞重量来对比,就会发现其中还是有一些规律性的存在。比如全球发展最早,到目前仍然算是老当益壮的B52H战略轰炸机,其最大起飞重量就是220吨级。发展比B52晚了20年以上的B1B轰炸机,其最大起飞重量则是216.5吨,比B52相差只有非常小的数值。而出现最晚的B2隐形战略轰炸机,其最大起飞重量是170.5吨,对比B52与B1B都小了不少。而即将亮相的B21,从各种提前透露的信息来看,似乎比B2的最大起飞重量还要小些。基本在150吨级的样子,最大起飞重量应该也不会超过160吨级。当然是否真是如此,还要看B21真机公开亮相之后,



与B2的近距离直观对比。现在只能认为B21的指标可能打了埋伏,最终出现比B2基本同级甚至更大一些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当然冷战末期苏联方面发展的图160战略轰炸机,仍然是全球现役也是全球存在过的吨位最大的轰炸机;最大起飞重量高达275吨,对比美式轰炸机吨位增加得相当明显。其实220吨级的B52,在其研发制造的1950年代,已经基本是当时全球规格与重量最大的喷气式大飞机,采用了8台之多的发动机。当时的民用客机甚至运输机都很难有超过200吨级的。不过到了B1系列研发的1970年代,B2研发的1990年代,当时的超级大国,制造300吨以上到400吨级的747到C5等大型飞机,已经基本算是轻车熟路了。但是在后期发展的这两种战略轰炸机上,对比最早的B52H;不但没有再增加吨位,




B2与B21反倒是吨位不断缩小的趋势。一方面这与超级大国在全球的海外加油基地形成网络化有很大的关系,让洲际轰炸机不必加注太多的内油再出动;同时也说明超级大国的轰炸机设计师们,对最合理的轰炸机吨位也有自己的新理解。很明显,战略轰炸机的吨位也不是设计得越大越好。比如图160凭借图波列夫设计局有设计制造最大600吨级大飞机的经验,一次性把T160设计到接近300吨级,外形类似的情况下比B1系列大出了一整圈。同时也适应海外加油基地远远少于超级大国的现实;但是由此似乎也造成了图160的总产量上不去,对比B1系列动辄上百架的产量差距很大。现在看来,220吨级,似乎是洲际战略轰炸机最合适的最大起飞重量。B52最符合这个标准,因此运用年限最长。到了B2系列,



明显有最大吨位不足的问题。导致B2的产量与出动率都不理想。B2的吨位上不去,很大程度上与选择的配套发动机的推力值过小有关。这样看来,H20设计成最大起飞重量220吨级,4发配置,单发非加力推力12吨级,加力推力16吨级或以上,是最合适的。而且220吨级也是目前自产飞机达到过的最高上限。虽然两者的外形差异很大,但是结构设计上也有相当的渊源关系。何况Y20与H20的总师基本确定是同一人。一般来说,结构强度与动力超标配置,是一种轰炸机可以用到50年甚至80年的根本原因,B52H与H6都是如此。H20应该也是一种结构与体量超级强悍的长寿机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