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M120D3导弹用串列两级助推器,来实现双脉冲是“土法上马”!

2022-03-21 00:15:25   

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刚刚谈到,超级大国的导弹设计师在几年前有了双脉冲点火空空导弹的设想,可算是相当有天分的脑洞。因为双脉冲二次点火的导弹,可以极大地增大有效射程,可以让空战中的导弹的打击距离首次和机载相控阵雷达锁定距离基本相当,甚至会出现射程超出雷达有效探测距离的情况。也就战术空空导弹首次可以飞到四五百公里甚至六七百公里之外,以前这类500公里以上的射程,往往都是中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才能做到的。而超过500公里的射程,对即使十分先进的相控阵机载雷达,也大体失去了直接作战的意义,因为这些雷达只能以近乎直线扫描和锁定目标,而500公里之外的空中目标,即使本机在万米高空,那么目标飞机也必然在天地线之下。因此不用说500公里,即使超过400公里的空战目标,



都需要预警机进行中继引导才能实现实际作战能力。由此也可以知道双脉冲空空导弹确实是这类导弹发展历史上的一次巨大的技术飞跃。问题是虽然超级大国的导弹设计师最早提出了双脉冲技术的想法,但是却一直没有真正在工程实践中变成现实。曾经对外宣布要采用双脉冲点火技术的AIM120D甚至是AIM260这些导弹品种,实际装备后都证明仍然不具备双脉冲的能力。不具备就不具备吧;毕竟双脉冲和当年星球大战中描述的大多数定向能武器技术一样,仍然是属于战略忽悠的成分。但是完全没想到真有人相信了这种忽悠,而且在不到3年的时间之内,把不止一种新式空空导弹真正实现了双脉冲之下的超远射程。这就很让超级大国的重点导弹产业公司相当下不了台。这个招不接是绝对不行的,毕竟超级大国,



必须时刻维持军事高技术的全球制高点的位置。如果在这类直接事关海空军基本作战能力的关键技术上都已经落后了一代,那么岂不是让整个西方世界都要垂头丧气?处于在工厂实验室阶段就已经败局已定的局面?于是专门制造先进导弹的雷声公司,就宣称自己也已经实现了双脉冲点火,可以确保导弹有140公里的有效射程。结果证明就是把两节的AIM120D导弹的固体助推器,串联起来,然后叫做AIM120D3型号。这等于就让空空导弹变成了两级火箭,实现两级点火,中途还需要抛掉起飞阶段的助推器,才能实现二次点火来增大射程。如果非要从理论上较真,这也确实算是“双脉冲二次点火的导弹”;而且雷声公司敢想敢干,居然用F35真的进行了实弹发射,对外证明,确实可以达到140公里的最大射程。可问题是,




如此“土气”的双脉冲技术,真的具备实战价值吗?到这里有人说了,大部分航天大火箭都是二级甚至是三四级火箭助推,不是用好好的?而且现实中,两级助推的导弹也不少啊,比如标准3和标准6导弹都是有2级助推的,为何到了作为空空导弹的AIM120D3就不行了呢?是的!大部分航天大火箭都是多级助推。但是航天大火箭在起飞阶段,飞行状态都追求四平八稳。不用说10个G以上的过载,就是非弹道方向2个G的过载都受不了。历史上有些大火箭仅仅因为自旋速度超标,就会在飞行的早期阶段当空结构解体。因此作为空空导弹。绝大部分都是一级固体助推器,在几秒之内就要求燃烧完毕,之所以如此,就是要求空空导弹必须具备整个弹体,有极强的抗过载能力。历史上和现实中也确实有2级甚至3级助推的地空或者舰空导弹。比如老式的HQ2,现役的标准3和标准6。




但是红旗2的第二级是液体助推器,也正因为是两级助推造成结构强度不足,导致起飞阶段机动性极大地下降,让早期的红旗2,必须飞出2000米以上才具备打击目标的能力。持续改进后,发射后不能作战的盲区也有1000多米的高度。因此红旗2的技术已经完全落后并不适合现代战争。标准3虽然也叫舰空导弹,但是其射高极高,已经到了大气层之外,可以说是一种航天导弹而不是大气层内作战的航空类导弹。其起飞以后的前几十公里,也只需要稳定助推而不需要大范围的机动寻的;因此增加助推器可以理解。而到了标准6,首次同时具备大气层内外的作战能力,最大射程达400公里。但是标准6也是有名的“慢弹”,早期机动飞行能力相当有限,也是与两级助推直接有关。由此可见,所有两级助推的导弹,




都会极大地降低整体结构强度,增加制导过程的复杂性;原则上并不适合最大过载动辄30到40G的空空导弹。而且AIM120D3的第一级助推器直径太小,有推力明显不足的问题,这样的串联导弹,虽然也可以最终飞到140公里之外,但是比真正的双脉冲单级助推的导弹速度要慢很多。让对手可以轻松地逃出锁定范围。两级火箭串联,也让导弹的整体长度超标,无法在隐身机内部的主弹舱容纳,只能外挂使用。这显然会进一步降低实战应用价值。其实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这就是超远程导弹发射后,并不是大多数人想象的,导弹一开始只是四平八稳的惯性飞行,到不可逃逸区以后再进行高度机动,打击目标。真实情况是:中距弹和远程弹刚刚发射以后,都会先有一个高G机动来对准目标的动作,其过载往往高达9个G以上!“土法上马”的两级助推的导弹。点火后的这第一个大动作都未必能强度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