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革命”点亮强国之路,中国制造该如何自救
2017-01-13 11:45:43
一直以来,圆珠笔头制造技术的缺失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个遗憾,如今事情有了新的变化。“太钢集团终于造出圆珠笔头 有望完全替代进口”的消息传出,朋友圈立即被刷屏,圆珠笔头火了!有网友甚至调侃道:“原来我从小学习用的圆珠笔的圆珠,不是我们自己制造的?我都不知道自己一直用的进口产品。”
而就在一年前的一场座谈会上,李克强脱口说出:“中国钢铁产能过剩,却生产不出圆珠笔的圆珠”。然而,在将士用命的情况下,短短一年间,太钢便在相关精密技术上迅速取得突破,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企业有望摆脱圆珠笔材料对国外的依赖。
推动制造业升级,必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制造敢追日本
“笔尖革命”点亮中国
大家一定跟小编一样,有过这样的经历,漂洋过海在国外买回来的东西,结果,仔细一看,上面会写着这几个字: Made in China。是的,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生产出来的东西遍布全球,低价出口到各国。Made in China享誉全球,“中国制造”成为国人的骄傲,在国外逛街,随便拿起一件小商品,上面的产地几乎都写着:Made in China。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充沛的生产要素禀赋吸引了来自全球的资本与低端技术,由此开拓了中国的制造业大国之路。2000年前后,随着国际品牌陆续前来中国设厂,中国也顺势成了国际供应链口中的“世界工厂”。通过有效利用外资与相关技术,中国摆脱了第一阶段进口替代,并持续朝着出口扩张的方向前进。
然而,自金融风暴以来,面对外部景气低迷所引发的需求不足,政府也顺势调整经济增长引擎,以往通过出口扩张来制造就业机会的产业政策也顺势调整为增加杠杆,通过扩表来创造国内需求,进而保持经济持续繁荣。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艰难爬坡中,产能过剩、技术落后、大而不强,产品销路不畅,是不少企业的痛点。为此,中央作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部署。“笔尖革命”的成功提示我们,企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的方向,就在仍被别人垄断的供不应求的核心技术上。
小小圆珠笔尖的研发成功,折射出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曙光,也启示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好中国制造爬坡过坎新征程。
掌握核心技术才能赢得先机
当今世界制造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谁掌握了核心技术和材料,谁就能赢得先机。“笔尖革命”来之不易,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中国制造的短板。虽然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大国,但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在工业产品涉及负荷、速度、精度、腐蚀等高精方面,在高性能发动机,最精密的电子元件等方面,大部分仍然依赖进口。“笔尖革命”成功背后蕴含着经济转型升级的大道理——提信心,聚能量,克难关,攀高峰。
不可否认,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已取代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家,但随着贸易量的扩张,中国企业对于外国技术的依存度却也进一步上涨。根据一项统计显示,在专业分工领域,位处全球价值链尾端的中国对外技术依存度达到50%,而在美、日等先进工业国家,该比例仅为5%。中国亟需通过技术提升才能确保贸易的成果为全民所享有。
据报道,为了给数百亿支圆珠笔安上“中国笔头”,国家早在2011年就开启了这一重点项目的攻关。五年间的一次次失败,才换来了“圆珠笔”头可以骄傲地写上“中国制造”了,并且在未来两年内有望完全替代进口。事虽“小”,其意义却不同凡响。假如我们还只是从思想上重视中国与世界圆珠笔头制造强国的差距,并没有在行动上脚踏实地的冲击,我们至今还将品尝不到成功的滋味。这应当是改革中“敢于试水”一词最鲜活、最生动的注解。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 。“中国制造”欲奋发图强、锐意进取,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打造工匠文化,弘扬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为谱写中国制造业的新华章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