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留痕:中兴协议看美贸易战目标以及中国的经济安全

2018-06-11 13:09:06   

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宣布:中兴公司已经同意支持14亿美元老罚款,并将聘用美国合规团队临管。这意味着中兴公司已经与美国商务部达成了协议,也就是“成功”的解决了问题。

罚款14亿美元不是重点,重点是中兴公司必须聘用美国合规团队。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美国要监管中兴公司的运行,甚至有可能控制中兴公司的运行。这是否意味着以后类似中兴这样的公司或企业都有可能面临这种局面。要与美国进行贸易往来,中国公司就必须要服从美国政府或美国法律的监控和管理。引申一下,美国要求的中国“结构性改变”,是不是也包括了这样的内涵?

众所周知,美国贸易战的借口是贸易逆差,可现在美国的目标却变成了要求中国进行“结构性改变”。美国要中国进行怎样的“结构性改变”?一直没有明说。但矛头的指向却是所谓的高技术制造和投资。

原以为,中兴案只是美国的一个谈判筹码。可从中兴与美国的协议来看,这种理解太肤浅太简单。原来,美国是要利用中兴案来为未来的中美经贸合作打样立标竿。可以说,“中兴协议”才真正曝露了美国人的险恶意图。那就是要合作或者说要经贸往来,美国就得有权对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投资进行监管。这就是严重危极主中国经济安全的问题了。

其实,中兴案还有一个重要的卖点,那就是与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相关。中兴是因伊朗而中枪,欧洲的企业也面临着这样的局面。美欧是盟友关系,虽然在伊核问题上有矛盾和分歧。但是,相信欧洲不会在此问题上真的与美国搞对立,而美国也不会因此而与欧洲大打出手。如果欧洲的企业坚持不退出伊朗,很有可能面临着中兴一样的“惩罚”了事。

其实,中兴案同时也曝露出中国大型跨国公司致命弱点,也曝露出中国经济安全的命门之所在。这恐怕也就是西方在设计全球化过程中埋下的定时炸弹。
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站在了全球产业链的高端,注定了在全球化过程中对世界经济拥有强大的控制能力。中兴虽然是一个有影响力的跨国公司,但却如此的不堪一击。美国只做了一个小动作,中兴就立即趴窝。类似的公司和企业恐怕全都面临这样的危境。这就是一棵定时炸弹。美国就是在等着在关键时刻引爆。

试想一下,苹果公司是美国的标志性跨国企业。如果中国出手报复苹果,对美国的影响会有那么大吗?中国是苹果的主生产基地,一旦苹果离开中国,对中国的影响肯定大于美国。其它跨国公司恐怕也是如此。因为关键技术在人家手里。

表面上看,美国目前采取的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反全球化政策,其实则不然。反全球化,是因为目前的全球化方向没有朝向美国希望的方向发展。也就是有失控的危险。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复兴崛起的速度太快,中国在高新技术领域里的突破太快,正在向全球产业链高端发起冲锋。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和计划一旦取得成功,西方埋下的定时炸弹就难以引爆,引爆了也只能是自伤行为。所以,必须要求中国进行“结构性改变”。反全球化,是为了消除目前所出现的对美国的不利的隐患,实际上是为了维护美国永远站在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只有遏制住新兴国家对产业链高端形成威胁的势头,回过头来美国还得推进全球化。

其实,说好听的是要中国进行“结构性改变”,真实意图则是要中国的改革开放按美国设计的思路发展。

中兴协议表明,美国已经在中兴身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可以说是小试牛刀。但美国会适可而止吗?轻易是不会的。接下来中国的“经构性改变”还将是中美经贸磋商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