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文:发射失利不要怕!快舟11号是一款什么运载火箭?东风-41民用版
2020-07-10 18:50:57

快舟系列运载火箭是固体燃料火箭
10日12时1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组织实施快舟11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火箭飞行中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分析排查。据新华社报道,快舟11运载火箭直径达2.2米,起飞质量达78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力达1吨,是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强、起飞质量最大、箭体直径最大的新型固体运载火箭。
那么,该火箭到底是怎样的一款运载火箭呢?其失败对中国航天有何影响呢?

快舟11运载火箭的二级发动机试车成功
为了适应军用与民用对快速发射卫星的需求,中国早年决定研发快舟系列固体燃料运载火箭,目标是将国际航天发射的成本控制在1万美元左右,以争取更大的国际航天发射市场。据了解,快舟-11运载火箭采用“航天系统管理+民企灵活运营”相结合的研发模式,引进民营企业参与产品研发和生产,
该火箭运载能力提升了5倍,采用移动方式发射,起飞质量为78吨,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约1.5吨,主要面向400~1500公里近地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单星或多星组网发射服务。

快舟11运载火箭的移动运输发射车
就像中国的东风-31/41洲际导弹一样,快舟-11运载火箭充分继承了此前“快舟家族”的技术特点和成果,这枚火箭采用车载移动方式发射,能够满足卫星商业化、高密度、快速发射的需求。通过使用军用火箭发动机非金属发动机壳体技术,快舟-11固体运载火箭发动机直径达到了2.2米,是国内直径最大的碳纤维复合壳体发动机,具有高压强、高质量比等特点。
而整个快舟11运载火箭具有车载机动、快速响应、快速集成、快速发射的特点,飞行可靠性高、入轨精度高、准备周期短、保障需求少、发射成本低。

快舟11运载火箭的技术参数
具体来讲,一般的火箭发射准备周期至少需要25~40天,而快舟-11的移动式发射,实现最多7天之内可以发射,为微小卫星组网大大缩短了准备周期。有外媒认为,快舟11号运载火箭可能部分使用了东风-41与巨浪-3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的一些尖端技术,而其发动机使用的大直径最大的碳纤维复合壳体发动机,也可反向应用于东风-41与巨浪-3导弹,
所以其成功与否,对中国军民用航天的意义同样很大。同时,快舟-11运载火箭计划首飞任务就是一箭6星,这也是东风-41与巨浪-3导弹所拥有的技术。

快舟11火箭可能应用了东风-41的部分技术
分析认为,快舟-11运载火箭的首次飞行,从新闻报道来看,是“飞行中出现异常”,因此应该是火箭的发动机出现了问题,不是发动机壳体的制造质量问题,就是一级与二级的分离与点火问题,与所搭载的卫星无关。但由于是新型火箭的首飞,许多新技术都是首次应用,毕竟试验与实际飞行存在一定的环境因素,所以出现突发问题也是难免的。
此次失败虽然导致一些发射任务推迟,但只要找到问题解决了,就能为中国航天再添生力军。也正如网友留言所讲:失败乃成功之母!不要惧怕失败,也无需掩饰失败,今天中国人民有这个心理素质,也对国家充满自信!加油,我的国!力保下次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