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青可能最终装备2元矢量喷口
2021-01-05 10:34:55
矢量喷口技术在热炒了一阵之后,最近几年似乎有所降温。目前对矢量喷嘴技术实际装备仍然比较热衷的,似乎只剩下苏35和苏57这类典型的三代半和伪隐身机。而超级大国除了F35B这种必须用矢量,才可以起降的特殊机型之外,不论陆基还是上舰的F35A和F35C,都没有再特别强调全向矢量喷嘴技术。而新兴大国方面,在J10B上公开演示过其超强的机动能力之后,也没有按照部分人此前预计的,大批量装备实战化;显然已经作为技术储备存在而没有大面积的铺开。说到底,2大国的海空军都在这股热潮过后,对矢量喷嘴技术进行了一定的反思。整体结论现在回头来看,明显还是认为现有的全向矢量技术,都没有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为此付出的技术代价,并未获得理想中的战斗力的回报。因此除非全向矢量技术有进一步的突破。
目前现役的战机再普遍装备全向矢量喷嘴的概率并不高。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说到底,2大国的海空军都已经清醒的认识到。空中的战斗机,本质上都是追求一击必杀的武装机器,而不是上蹿下跳表演花哨动作取悦他人的杂技演员。可是至今有些国家的空军还是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比如超级大国的F15机群,前些年和装备矢量喷嘴的某苏式战机群进行近距离格斗演习。驾驶某苏式战机的飞行员,居然不断的在格斗中显摆其飞机上的纯手动的矢量喷管,在高速下快速消耗能量。做出一些看似花里胡哨,却根本没有任何实战价值的机动动作。连续这样搞个四五次,已经导致本机在空中完全无法动作。F15的飞行员发现对方在空中玩这类杂技还乐此不疲。直到降落后,对方飞行员还要追着F15飞行员问,对此有何评价。F15的飞行员“客气”地回答:这些超机动太超乎想象,自己在空中就被吓呆了。
这果然是对方最想听到的评价,立即回去大肆庆祝重大“胜利”。而F15的飞行员回头就是一个“PEI”字,代表了所有真实的评论。其实矢量技术发展到今天,也不是一无所获。比如F22A的二元矢量技术,就有很强的实战意义。二元矢量喷嘴只在纵轴的俯仰操纵上发挥作用,对横轴的转向操作基本无用;但是在气动翼面和高端飞控的配合下,仍然可以做出相当惊人的超机动能力。可稳定持续抬头60度再发射导弹。其实二元矢量最大的优势,还在于可以强烈压制尾喷管的红外特征和雷达特征,大大降低从尾部被瞄准锁定的概率。这是目前的所有全向矢量喷嘴都做不到的技术优势。其实早在YF22和YF23竞标期间,两者的喷管红外抑制和后向的全频谱隐身能力,就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YF22采取了二元矢量喷嘴,而YF23则采取了固定隐身喷嘴;其后向的隐身能力都超过了现役的几乎所有战术飞机。
目前看来,首飞的海东青的后向隐身处置,大概率不会超过J20和F35C程度,也就是最多仅仅对尾喷管收敛片进行锯齿化处理,但是这样带来的红外和雷达隐身效果都相当有限。J20机群主要依托本土作战,后向主要交给本土的支持体系和队友。因此只做锯齿隐身问题不大。但是未来的海东青是全球机动作战,基本没有后方。对手可能在360度球面随时随地出现;这样后向的隐身和正面和侧面的隐身一样重要。而目前后向隐身最佳的方案,仍然没有超过二元矢量技术的。海东青毕竟是一种低速下的追求稳定性超过机动性的舰载机型。因此完全可以配备类似F22A的固定倾斜翼加二元矢量。在横轴方向的机动力矩够用即可。如果可以做成舰载版的“小F22A”,那么足够对F35的所有型号都具备压倒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