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石:中日剑拔弩张,为什么中国官方却不禁“爆买”?
2015-10-11 14:53:59
国庆长假,国人疯狂赴日的新闻颇为刺激眼球,而游客们疯狂扫货的行为,在让日本媒体大为惊叹的同时,也在国内引发了诸多争议。尤其是一位大叔游客狂扫之余,对镜头说出“帮助日本解决实际经济困难”之语,经媒体发酵后,更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引发吐槽声一片。
当然,网民的吐槽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在中日纠纷愈演愈烈的当下,要说这种赴日扫货完全没有“资敌“的效果,那当然是不可能的;但要把去东瀛逛一圈买点东西就说成卖国,放之于当下的国际环境,似乎也有太过之嫌。不过在这里,云石君要分析的,倒不是这些游客本身的态度如何,而是面对这场赴日大采购,中国官方为何不加以限制。
看到这里,也许有些朋友会鄙视云石君目光短浅,道理很简单,开放是中国不可动摇的长期国策,而赴外旅游同样是对外经济和交往的一部分,而且与某些产业不同,旅游产业也不涉及什么国家核心利益,在这种层面斤斤计较,会对开放战略造成不良的影响,颇为不值。至于单独禁止赴日,更会加剧两国间的矛盾和冲突,并会引发国际舆论质疑。
这些话当然都有道理,而如果以此来做结论,似乎让人觉得中国放任国民赴日是迫于无奈。
但事实果真如此么?在云石君看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固然,中国不大可能直接出台政策,禁止公民赴日旅游,但如果官方真的对游日有心阻拦的话,即便是在技术层面,也照样有的是办法:
比如在航班层面,所有航班的飞行时间和线路,均需由民航总局报批,如果中国果真有意作梗,完全可以在赴日航班的时间上做手脚,用大量的红眼航班,来遏制公民赴日需求。
甚至,针对国民赴日扫货之举,海关也可以针对日本航班,加大查缉力度。
根据海关一直以来的规定,公民赴外归国,仅可携带不超过5000元人民币的免税物品。超出部分均需按照规定补税甚至罚款,超过较多者还可以涉嫌走私立案调查。
只不过出于各种因素,海关一直采取少量抽查的监管方式,所以除了极少数倒霉鬼,大部分扫货大军最后都得以一个子儿不花的平安入境。如果中国官方果真有意遏制,完全可以针对日本航班展开严查,所有携带回来的包裹全部开箱检查,超限部分补税罚款。
很显然,如果海关真的严格执法,那不出仨月,这些气势汹汹的赴日扫货团,将会迅速的消声觅迹,而且谁都还不能挑出个理来——毕竟规定一直都摆在那儿,而且这种对旅客携带入境商品的设限,也完全符合国际通行惯例。
但即便是在技术层面,中国也从来没有使什么特别手段。这似乎可以说明,中国官方即便不能说鼓励,但至少也是不反对公民赴日消费的。
说到这里,那大家肯定要问,为什么官方不阻拦呢?难道它们不知道国人的这些购买,会成为日本国力复苏的助力么?
政府当然不可能不知道这些。在云石君看来,中国官方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
首先就是总量太小,不值得大动干戈。尽管赴日购物团看上去规模惊人,但实际上造成的经济影响还是有限的。根据日本政府观光局统计,今年春节期间赴日中国人数为45万人,消费总额达到1125亿日元。以此推算,人均消费也不过1.3万人民币。而2014年中国赴日旅客总数为220万人次,即便今年大幅增长,也不过就300万人次。这么算来,今年中国游客在日消费总额,大约在400亿人民币左右。
400亿人民币,看上去还真是一笔巨款。但根据海关总署统计,2014年中国与日本双边贸易额为1.92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对日出口9186.5亿元,进口1万亿元)。相较于1万亿的进口额,400亿元的旅游消费还真心不算什么。换句话说,中国即便真要恶心日本,渠道也多的是。而旅游消费盘子虽小,但由于是直面终端,社会影响却十分之大,吸睛效应也远大于一般贸易。一旦在这上头开刀,引起的波澜太大,就性价比而言实在不是最划算的买卖。
而除此之外,赴日旅游消费,对中国还有两大好处。
第一是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在赴日消费的过程中,为减少麻烦,避免外汇兑换过程中的损失,消费者自然会倾向于人民币刷卡乃至现金消费,而从日本商家的角度,为了迎合中国人的需要,吸引他们多多掏钱,也会积极欢迎人民币直接结算。
日本是全球第三经济大国,日元也是国际储备货币之一,在这样一个国家推广人民币跨境结算,对人民币国际化是有极大好处的。而且,正如上文所说,虽然相对于一般贸易,旅游消费总额不大,但与一般贸易的不同的是,这种消费颇为零散,在范围上,对日本社会的影响要大的多。人民币国际化要获得成功,其影响范围的扩散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最后,从政治角度出发,赴日旅游消费对牵制日本也有极大的好处。在之前的《地缘政治——日本系列》中,云石君已经对中日博弈的整体态势有过分析:虽然在情感层面,日本毫无疑问是中国人最反感的国家。但从国家战略角度而言,区区一个日本,还不配成为中国最主要对手。而在现实层面中,日本也早已被中国超越,综合国力已与中国差了好些层级。
只不过,为了挣脱美国控制,并获得独立于中、美之外的第三方势力的身份,日本现阶段在政治上采取了与中国作对的政策(日本为什么会这么做,详见云石《地缘政治24:日本为什么会怕中国》)。但是,在政治博弈的同时,作为一个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体,日本又不得不在经济层面,与身边的这个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紧密合作。
综合这多方面因素考量,中国对日战略也就有大致有了轮廓:对日本的政治乃至军事挑衅,中国当然要有力回击,否则这家伙蹬鼻子上脸,会越来越不像话。但在经济层面,中国工业化进程尚在半途,与日本的合作,对充实自身国力也同样大有帮助。而最为关键的是,虽然在日本看来,中国是最大的威胁,但就中国而言,日本还不配成为自己的头号对手,所以中国不应该,也犯不着以零和游戏的架势和它开干。
最有能力阻碍中国崛起的对象是美国,因此中国的主要资源,应该放在与美国的博弈当中,对日本这样一个次要对手,中国应该在压制的同时,利用各种手段,减少它对自己的掣肘。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又打又拉——打是为了压制它的妄想,至于拉,倒不是指望它现在回心转意,但却可以避免它狗急跳墙——毕竟时间在中国这边,只要这么继续拖下去,日本跟中国叫板的本钱将越来越少。
打的方法,在云石君之前日本系列的解读中已有分析。而拉的手段,则包括了一般贸易、双边投资和旅游消费等等。
不过必须要说明的是,贸易和投资都是有局限的。虽这两种合作的规模更大,但获利最大的却主要是资本和财团,就算也有一部分惠及日本普通民众,但比例上也大打折扣,而且影响力也相对间接。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只要能和资本达成共识,就可以较为容易的对华展开动作。
而旅游消费则不同。虽然其规模不如贸易和投资,但由于极为分散,且在相当程度上直面民众,所以对日本社会的整体影响要大的多。当其形成规模后,日本的各行各业都会受其关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日交恶,将对广大日本民众的就业和收入产生直接的影响和冲击,引发社会动荡的风险大幅攀升。
有了这层因素,日本政府再考虑对华政策时,其之顾忌就要大幅增加,采取行动方面也就更加束手束脚,就算最后不能扭转日本政府的反华立场,但至少,其行动效率也会在相当程度打了折扣。
而这正是中国所乐见的。中国的发展前景远远好于日本,所以拖下去对中国有利无弊。而中日博弈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如果日本政府每行一步,都慢上一分,累积下来,这就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何况这种拖延,本身就会加剧中日实力对比的失衡,这种失衡,又会反映到日本对华战略的决策中,使他们的底气越来越不足,态度越来越松动。相较于这种稳定带来的巨大收益,赴日购物的那点开销,也就不算什么了——何况,这里面还有相当一部分本身就是中国制造。
其实对中国的心思,日本也未必不知。但现在日本经济深陷困境,对送上门来的钞票,当然不能轻易放过,至于这些人民币背后的所意味的羁绊,日本即便心知肚明,但值此疲敝之际,也实在顾不得那么多了。
当然,网民的吐槽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在中日纠纷愈演愈烈的当下,要说这种赴日扫货完全没有“资敌“的效果,那当然是不可能的;但要把去东瀛逛一圈买点东西就说成卖国,放之于当下的国际环境,似乎也有太过之嫌。不过在这里,云石君要分析的,倒不是这些游客本身的态度如何,而是面对这场赴日大采购,中国官方为何不加以限制。
看到这里,也许有些朋友会鄙视云石君目光短浅,道理很简单,开放是中国不可动摇的长期国策,而赴外旅游同样是对外经济和交往的一部分,而且与某些产业不同,旅游产业也不涉及什么国家核心利益,在这种层面斤斤计较,会对开放战略造成不良的影响,颇为不值。至于单独禁止赴日,更会加剧两国间的矛盾和冲突,并会引发国际舆论质疑。
这些话当然都有道理,而如果以此来做结论,似乎让人觉得中国放任国民赴日是迫于无奈。
但事实果真如此么?在云石君看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固然,中国不大可能直接出台政策,禁止公民赴日旅游,但如果官方真的对游日有心阻拦的话,即便是在技术层面,也照样有的是办法:
比如在航班层面,所有航班的飞行时间和线路,均需由民航总局报批,如果中国果真有意作梗,完全可以在赴日航班的时间上做手脚,用大量的红眼航班,来遏制公民赴日需求。
甚至,针对国民赴日扫货之举,海关也可以针对日本航班,加大查缉力度。
根据海关一直以来的规定,公民赴外归国,仅可携带不超过5000元人民币的免税物品。超出部分均需按照规定补税甚至罚款,超过较多者还可以涉嫌走私立案调查。
只不过出于各种因素,海关一直采取少量抽查的监管方式,所以除了极少数倒霉鬼,大部分扫货大军最后都得以一个子儿不花的平安入境。如果中国官方果真有意遏制,完全可以针对日本航班展开严查,所有携带回来的包裹全部开箱检查,超限部分补税罚款。
很显然,如果海关真的严格执法,那不出仨月,这些气势汹汹的赴日扫货团,将会迅速的消声觅迹,而且谁都还不能挑出个理来——毕竟规定一直都摆在那儿,而且这种对旅客携带入境商品的设限,也完全符合国际通行惯例。
但即便是在技术层面,中国也从来没有使什么特别手段。这似乎可以说明,中国官方即便不能说鼓励,但至少也是不反对公民赴日消费的。
说到这里,那大家肯定要问,为什么官方不阻拦呢?难道它们不知道国人的这些购买,会成为日本国力复苏的助力么?
政府当然不可能不知道这些。在云石君看来,中国官方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
首先就是总量太小,不值得大动干戈。尽管赴日购物团看上去规模惊人,但实际上造成的经济影响还是有限的。根据日本政府观光局统计,今年春节期间赴日中国人数为45万人,消费总额达到1125亿日元。以此推算,人均消费也不过1.3万人民币。而2014年中国赴日旅客总数为220万人次,即便今年大幅增长,也不过就300万人次。这么算来,今年中国游客在日消费总额,大约在400亿人民币左右。
400亿人民币,看上去还真是一笔巨款。但根据海关总署统计,2014年中国与日本双边贸易额为1.92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对日出口9186.5亿元,进口1万亿元)。相较于1万亿的进口额,400亿元的旅游消费还真心不算什么。换句话说,中国即便真要恶心日本,渠道也多的是。而旅游消费盘子虽小,但由于是直面终端,社会影响却十分之大,吸睛效应也远大于一般贸易。一旦在这上头开刀,引起的波澜太大,就性价比而言实在不是最划算的买卖。
而除此之外,赴日旅游消费,对中国还有两大好处。
第一是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在赴日消费的过程中,为减少麻烦,避免外汇兑换过程中的损失,消费者自然会倾向于人民币刷卡乃至现金消费,而从日本商家的角度,为了迎合中国人的需要,吸引他们多多掏钱,也会积极欢迎人民币直接结算。
日本是全球第三经济大国,日元也是国际储备货币之一,在这样一个国家推广人民币跨境结算,对人民币国际化是有极大好处的。而且,正如上文所说,虽然相对于一般贸易,旅游消费总额不大,但与一般贸易的不同的是,这种消费颇为零散,在范围上,对日本社会的影响要大的多。人民币国际化要获得成功,其影响范围的扩散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最后,从政治角度出发,赴日旅游消费对牵制日本也有极大的好处。在之前的《地缘政治——日本系列》中,云石君已经对中日博弈的整体态势有过分析:虽然在情感层面,日本毫无疑问是中国人最反感的国家。但从国家战略角度而言,区区一个日本,还不配成为中国最主要对手。而在现实层面中,日本也早已被中国超越,综合国力已与中国差了好些层级。
只不过,为了挣脱美国控制,并获得独立于中、美之外的第三方势力的身份,日本现阶段在政治上采取了与中国作对的政策(日本为什么会这么做,详见云石《地缘政治24:日本为什么会怕中国》)。但是,在政治博弈的同时,作为一个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体,日本又不得不在经济层面,与身边的这个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紧密合作。
综合这多方面因素考量,中国对日战略也就有大致有了轮廓:对日本的政治乃至军事挑衅,中国当然要有力回击,否则这家伙蹬鼻子上脸,会越来越不像话。但在经济层面,中国工业化进程尚在半途,与日本的合作,对充实自身国力也同样大有帮助。而最为关键的是,虽然在日本看来,中国是最大的威胁,但就中国而言,日本还不配成为自己的头号对手,所以中国不应该,也犯不着以零和游戏的架势和它开干。
最有能力阻碍中国崛起的对象是美国,因此中国的主要资源,应该放在与美国的博弈当中,对日本这样一个次要对手,中国应该在压制的同时,利用各种手段,减少它对自己的掣肘。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又打又拉——打是为了压制它的妄想,至于拉,倒不是指望它现在回心转意,但却可以避免它狗急跳墙——毕竟时间在中国这边,只要这么继续拖下去,日本跟中国叫板的本钱将越来越少。
打的方法,在云石君之前日本系列的解读中已有分析。而拉的手段,则包括了一般贸易、双边投资和旅游消费等等。
不过必须要说明的是,贸易和投资都是有局限的。虽这两种合作的规模更大,但获利最大的却主要是资本和财团,就算也有一部分惠及日本普通民众,但比例上也大打折扣,而且影响力也相对间接。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只要能和资本达成共识,就可以较为容易的对华展开动作。
而旅游消费则不同。虽然其规模不如贸易和投资,但由于极为分散,且在相当程度上直面民众,所以对日本社会的整体影响要大的多。当其形成规模后,日本的各行各业都会受其关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日交恶,将对广大日本民众的就业和收入产生直接的影响和冲击,引发社会动荡的风险大幅攀升。
有了这层因素,日本政府再考虑对华政策时,其之顾忌就要大幅增加,采取行动方面也就更加束手束脚,就算最后不能扭转日本政府的反华立场,但至少,其行动效率也会在相当程度打了折扣。
而这正是中国所乐见的。中国的发展前景远远好于日本,所以拖下去对中国有利无弊。而中日博弈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如果日本政府每行一步,都慢上一分,累积下来,这就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何况这种拖延,本身就会加剧中日实力对比的失衡,这种失衡,又会反映到日本对华战略的决策中,使他们的底气越来越不足,态度越来越松动。相较于这种稳定带来的巨大收益,赴日购物的那点开销,也就不算什么了——何况,这里面还有相当一部分本身就是中国制造。
其实对中国的心思,日本也未必不知。但现在日本经济深陷困境,对送上门来的钞票,当然不能轻易放过,至于这些人民币背后的所意味的羁绊,日本即便心知肚明,但值此疲敝之际,也实在顾不得那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