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F22A与J20都外销,定个什么价位最合适?

2022-11-14 00:34:42   

如果事后诸葛亮式的总结一下,会发现超级大国的权力单位,在世纪之交做出的一些决策,现在看来都是属于相当的滑稽甚至是愚CHUN的。比如超级大国现在经常祥林嫂式的对唠叨,说什么长耳朵家的空间站项目、月球与火星探测项目,既不公开又不透明,关键数据不对外分享。真实的意思是:有这些不断成功的好事,为何不喊上他一起。如果国际空间站因为老化到实在无法维持,最终坠毁之后,超级大国的航天员即使上了天也无地方可去,到时候岂不是在全球面前丢大人了。但是这么做,全球都知道超级大国是故意揣着明白装糊涂,因为他打S不提在大约20年前,其国会做出的那个沃尔夫条款,禁止NASA本身与长耳朵家有任何航天项目上的合作,更不允许超级大国家的任何设备出现在以上,



那些航天飞行物上。于是超级大国现在对外的各种抱怨和絮叨,就相当有喜剧效果。其实差不多在同时代,超级大国的国会还通过的另外一个方案,那就是绝对禁止出口F22A的任何整机、技术,甚至零配件都不行。而此后的20年,想获得F22A整机包括其所代表的先进航空技术的所谓盟友可谓望眼欲穿。但是面对法案的禁令在此,明摆着是有钱都不想赚。其实从长远看,这个法案对F22A机群以及其所代表的技术也是最终的遏杀。结果导致F22A一共只生产了187架就拆除了生产线。但是按照航空工业的规律,一种战斗机生产200架左右,只能算是熟悉生产线。只有生产到500架到600架以上,才算进入生产线流畅的状态。生产到800架以上,才能出现更先进的后期改进型。比如F16,其生产线一直活跃了,



超过40年;前前后后一共生产了5000架。最终差不多一半自用一半出口,为超级大国赚取了数千亿美元的超级利润。正因为利润充足,因此F16一直升级改进到了F16V;型号后缀马上要把26个英文字母用完的架势。更关键的是,F16V与40多年前的原版F16,不论构架还是作战能力,可算是有天壤之别!这就是大批下线加大批外销的好处。同样道理,就算以自用为主的F15,加上出口,也生产了1000架以上。F35本质上同样是出口与自用各半。而F22早早的彻底禁止出口,海外超级利润一点都吃不到;自用的只推出了一个原始版就彻底停止改进了。导致F22A机群从服役到全部退役,超重缺氧这些痼疾都没有一个能彻底改正,更没有资金来进行大规模的升级。只能到老都是老样子。相反,作为后起30年的、



综合性能基本同代的某20,不但下线数量很可能已经首次超越了F22A的187架,而且还公开对外讲要推出2.0版3.0版,让F22A听到真的可以活活气死。而且一旦有了2.0版3.0版,特别是有了更先进的6代机之后,20号战机明显会进行大规模的外销,现阶段就静态展示,明显有这种苗头。到时候所有的F35系列又不能与之过招。那么全球最高端战机的市场至少要被其占据一半。这恐怕是上来就禁止F22出口的时代所万万想不到的结果。实际上20号机虽然比F22A的出道晚了接近30年,但是两者的设计生产成本其实是差距不大的。这也是顶尖航空高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最终都不会很便宜的一个案例。那么参考F22A一旦出口的可能要价,也基本可以反推,20出口时的大致单价。当今全球的战斗机出口,



要价已经越来越高。当然具体的交易合同,可能包含或者不包含零配件与后期维护等条款,导致总价有所差异,但是基本大差不差。七八年前当南亚方面以2.4亿一架采购36架阵风时,全球都惊为天价;而此后即使南美某国采购鹰狮这种轻型机,单价也超过了2.7亿美元,直接跨越了阵风。而最近东南亚某国准备采购的F15X,单价更高达3.5亿美元。其实到目前,全球战斗机单价卖得最高的,应该是F18EF咆哮者电子战飞机,超过了4.2亿美元一架。因此如果F22A外销,那么绝不会低于5亿美元一架。这对6代机出现后,20号机的外销可以作为直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