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中国轻松看待奥运金牌:彰显国家实力强大

2016-08-21 13:31:20   

外媒称,里约的奥运圣火尚未熄灭,但中国已经深陷一场有关本国在本届奥运会上的表现的讨论。很多中国人怀疑,中国曾经对奖牌永不满足的渴望是否达到了极限。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8月19日报道称,中国正在争取能领先英国,成为金牌榜上仅次于美国的亚军。在夏季奥运会上,中国常常取得第二名的成绩,但这次的金牌数和奖牌总数大幅减少,特别是在中国的一些强项上。

对很多国家,尤其是对较为贫穷的国家来说,金牌数排名第二或第三都属于梦想成真。但在中国,这种讨论反映出了公众的矛盾心态。他们既对国际体育赛事上的成就感到自豪,但又不再确信奖牌值得运动员和纳税人一门心思地做出这么大的牺牲。

官方媒体最近几天也主张,中国不应再像以前那么重视奥运会上的胜利,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那样。

退役体操运动员刘璇说:“公众的态度肯定还是有一定变化的,从以前纯粹看作是为国争光的比赛、竞技和任务,慢慢开始转变到能以一个更加轻松开放的心态去看待和享受奥运吧。”

另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8月19日报道称,中国正处于体育改革的关键期,原本为北京奥运准备的一套举国体制,因为高投入、低产出,渐渐不再适用。北京奥运会在西方陷入金融危机低谷的2008年举行,是象征着中国崛起的灿烂火把、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激烈火花,一定程度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并不可能每隔四年就重新点燃一次。

中国奥运会东道主红利减退、政府投入减少、民众关注降低,而英国则恰恰相反——在这种情况下,本届奥运会金牌榜上的名次变化似乎可以说得通。当然,时隔八年,中国观众对体育精神的理解已经更全面,祖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位置已不需要用金牌打地基,运动员的闪光人格也比胸前金灿灿的奖牌更吸引人的注意力。往届比赛中对李宁、刘翔的责难,与本届对傅园慧等并未摘得金牌的新星的认可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意识上的进步。

“去金牌化”的舆论趋势开始挑战“唯金牌论”,这是一种新境界。尽管中国在金牌榜上或许要退一席,却并不完全是件令人嗟叹的事。中国与西方一些成熟国家综合实力上的差距正不断减小,这是不需要、也不能够用一张奖牌排名榜来书写的事实。

据德国《每日镜报》网站8月19日报道称,自奥运会开始以来,中国的媒体也显示出对运动员更加宽容的态度。例如,《中国青年报》表示:“对中国来说,里约奥运会的比赛不在竞技场内,而是在场外。”

金牌不再是一切:中国对待奥运更加轻松。为什么奖牌对于中国突然变得不再重要,对此该报给出了一个解释:国家实力强大。今天它不再需要体育金牌来彰显其“突出作用”和“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