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首三十载 今朝美梦圆!中国三军齐盼的一款武器终于研制成功

2018-03-13 10:26:17   

近日来,我们“20”家族的最新成员不断的曝光,虽然之前经常有热心网友的各种贴图。但是,我们之前看到的贴图几乎是天然自带雾霾和马赛克。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让人意犹未尽啊。


这不,近几天网上好像约好的似的,高清图一张接着一张,而且有近乎标准的高清前视图、后视图,还有侧视图。而且这次曝光的还不只是普通版本的直20,因为加装了诸如地形跟踪雷达、红外传感器、雷达告警、各频段天线等等各种高阶电子装备,极大提高了复杂作战环境尤其是敌后恶劣环境的使用。这一型极有可能是属于传说中的特战型或者突击型,如果作为标配也不意外,毕竟我们这方面的欠缺太多了。而且还有很多军界大神利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在借助高清图的条件下,将直20的可见装备分析的头头是道。


直-20(代号:Z-20)是我国正在研制试飞的一款中型(10吨级)通用直升机,其具备航程远、远在能力大、通用性强等特点。初次曝光是在2006年10月31日举行的珠海航展上,中航工业的展台上出现了10吨级通用运输直升机的模型。直20一直传了这么久而没有下文,我们可以把责任推到我们不可靠的动力系统上来(据说动力系统使用中法合作开发的到了1600KW的发动机,这样的华未来武直十的重型道路将会更是坦途)。这么多年摸着鹰酱的石头过河不难发现,中型通用型的直升机是低空力量的中间,搜索、运输、补给、突击、特战、营救等等各方面,中型直升机在各种战场、救援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实用性毋庸置疑。
之前我们这方便的工作都被折腾的面目全非的海豚和直8/18兼任,可惜不能完好的胜任。海豚用起来很轻巧,但是改装潜力和实用性比较差,所以挂上鱼雷就能反潜,装上TY90和火箭巢就是武装直升机,但是续航能力低,储备动力和空间不足,真的只是打打杂,战场的表现则会打折扣。至于直8/18,体型庞大,使用加国的三台PT6倒是可堪重任,但是又时不时的被被人卡脖子,不过据说到直18时代已经搞定了,但是直18体型庞大,机动性偏弱,在复杂低空尤其是在我西部崇山峻岭间飞行,即使现在航电设备很靠谱,但是自己超黄蜂的底子在那摆着,怎么着都觉得在山间来回穿梭有点力不从心。


从2008年汶川地震这次民事救援就不难发现,在我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地区,对于这种高功率、机动性强、飞行品质好的直升机是多么的渴求。我们一直还在用接近服役末期的黑鹰,谁让人家好使呢。还紧急从俄罗斯进口了一批定制的米17V以应付高海拔的需求,虽然增加了导航设备,但是航电系统还是简陋到不行,对于复杂地形真是无解了。所以在直20大规模铺货以前,这些老前辈还要咬牙坚持。


之前就提出了建设飞行陆军,飞行陆军不只是武装直升机的列装就是飞行陆军了,飞行陆军必须有可靠地、快速的空中交通工具,就是说武直十开辟战场以后就要有我方地面力量到达并展开部署,尤其是西南方向的山地作战。山地作战,有时候就是在山坳里展开,而装甲装备则显得机动性很差。直升机运兵和对超轻型火炮的吊运,效率不知要比地面装甲部队运动的效率不知高多少倍,占领某个高地,地面装甲运输需要在山间步步为营的绕行,而有了直20我军就可以直接人和装备直接到达展开部署。同时,直20的突击型则更是我们的突击旅对敌进行突然性的打击和进行战场敌后营救的一把好手。


至于海上,我们的舰载直升机目前仍是堪用的地步,直九由于动力和体型所限,反潜能力羸弱,更有传言,初期为什么我们得机库忽悠两个,因为一架直升机要搜潜,另一架直升机挂弹反潜,这不都是逼得。所以新入役的军舰都要加高机库,以保证能装载反潜性能不是很先进的卡27系列直升机。直18太大,是不可能上驱逐舰或者护卫舰的,这也能让人感觉到海军对直20也是多么的渴求。如果直九反潜还能忍的话,小平顶出来以后就不能用直九了吧。虽然直18也行,但是任务灵活性和性价比较直20 就差远了。尤其是小平顶将来要参与的是激烈的海上登陆战。机动性和战场生存能力要求很高,地平线以下的登陆务必要达到突然、快速、灵活、高效的垂直登陆模式,这也是直18先天无法克服的。就像最近大火的《红海行动》中,假如我方有两架直20,我蛟龙特战也不必全程作战几乎没有空中火力、信息支援的艰难作战了,起码会多几发火箭弹和加特林机炮的助攻啊。以至于最后也不必借当地的休伊转变作战任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