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前夕,日本高调曝光“高超音速导弹”试射画面,牛皮吹破了

2025-09-03 00:56:36   

随着中国阅兵式越来越近,日本那边的反应越来越大,神经像是越绷越紧。

前几天,日本政府还在外交上频频出手,想阻挠其他国家参加中国的抗战胜利纪念活动,这不,日本防卫省又特意选在这个敏感时刻,高调公开了 “岛屿防御用高速滑翔弹” 的第二次试射画面,这赤裸裸的挑衅,用意再明显不过了。

图片

这款被日本叫做 “岛屿防御用高速滑翔弹” 的武器,光听名字好像是用来防御的,但实际上根本就是一种远程打击武器。按照日本自己的说法,这款由三菱重工开发的导弹,飞行速度能超过 5 马赫,最大射程能到 900 公里,这早就超出了防御需要的距离。而且它还能在飞行中机动变轨,目的就是为了躲避对手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


更让人警惕的是,据日本媒体报道,这款导弹的升级型号正在研制中,预计会采用更先进的乘波体设计,长度超过 10 米,最大射程能达到 3000 公里。日本雅虎网站甚至直接说,未来这种 HVGP 导弹的升级型号服役后,“就算把它部署在北海道,作战半径也能覆盖整个西南诸岛,连台湾和中国大陆都在其射程之内”。这种公然针对中国的言论,把日本的真实意图暴露得一览无余。


从这次公开的发射视频来看,这款导弹是由滑翔型弹头和尾部的固体助推火箭组成的,滑翔弹头的外形和美国陆军的 AHW 飞行器有点像。安装在高机动卡车底盘上,每辆发射车配有两个导弹发射箱。作战的时候,用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把它助推到高超声速,飞到敌人防空导弹射高之上的临近空间高速滑翔,不过这一点很让人怀疑。中段通过 GPS/INS 制导飞向目标区域,末段再高速俯冲攻击目标。


虽然日本一个劲地吹嘘这款导弹多先进,但从技术角度分析,这款所谓的 “高超音速导弹” 很可能远没达到它宣称的水平。

真正的高超音速武器应该能在大气层内持续飞行并机动,可从公开的试射画面来看,日本这款更像是常规的中近程弹道导弹,只是在末端阶段有一定的机动能力,如果非要类比,可能更接近东风 - 15 的改进型,连东风 - 16B 都比不上。


专业分析认为,这款导弹的主要目标被设定为 “包括敌方航母在内的大型水面战舰”,射程在 500 至 800 公里之间。但目前没迹象表明日本有能力解决弹道导弹打击机动目标的中段引导和末端制导问题。

要知道,中国早在十年前就突破了这一技术难关,但这可不代表日本也能轻易做到,毕竟就连美国都还没搞定呢。更何况,面对中国越来越成熟的防空反导系统,这种武器的突防能力可能相当有限。


另外,从公开的发射车来看,这种武器的发射和部署机动性也有不少局限。尽管日本说这种基于卡车的发射平台增强了武器的 “生存能力、战术灵活性和快速重新部署能力”,但和中国已经装备的东风系列机动发射平台比起来,无论是技术成熟度还是作战效能,都有明显差距。


日本选在中国 93 阅兵前夕高调展示这款导弹,无非是想摆出对抗的姿态,向国际社会传递 “日本也有能力应对中国” 的信息。可这种虚张声势根本掩盖不了两国之间的实力差距。

图片

近年日方反复炒作 “中国威胁”,不断突破 “和平宪法” 的约束和 “专守防卫” 的承诺,发展进攻性武器,谋求获得 “对敌打击能力”,在军事扩张的路上越走越远。这给本地区国家乃至世界都传递了一个危险信号,那就是日本企图颠覆战后国际秩序。


历史早就证明,军国主义道路只会通向失败。80 年前,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战场上惨败,已经给世界上了深刻的一课。如今,日本如果不能深刻反思历史,反而执意走上军事冒险的道路,那它的结局早就被历史注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