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明志:美国再闯黄岩岛,蔚蓝色的大海到底瞒住了多少秘密?
2018-01-21 13:00:23
几天前,美国军舰又来我们黄岩岛了,难道美帝真的只是来秀秀肌肉,不怕费油吗?事出反常必有妖,所以千万不能低估了美帝的险恶用心。看完本篇,你会对国际斗争复杂程度的认识,上升一个八度。上一篇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被美国称为“太平洋的水下拖拉机”,说我们潜艇一开机,美国监听员的耳朵都要被震聋了。蔚蓝色的大海,到底瞒住了多少秘密?核潜艇那些事儿(一)
这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我们的核潜艇噪音很大;第二,美国构建了严密的水下监听系统,时时刻刻在偷听各国潜艇的动静。
先说关于噪音的问题,毕竟我们的工业底子还比较薄弱,在那个年月能攒出来已经相当不易。其实不仅仅噪音大,声呐系统也不好。
关于这一点,一位网友说的很实在:国外的武器再先进,也是揍你的;我们的武器再落后,也是保护我们的。
其实相比之下,我们第一艘不算最惨的,各国的第一艘都很冏。比如苏联第一艘,兴冲冲地学美帝去北极扎猛子,结果一头就撞冰山上了。出师不利,这条艇就如同沾上晦气了一样。
回来修好之后,继续扎猛子,结果脑血管破裂(反应堆蒸汽管破裂),差点半身不遂。90多名艇员在核辐射中冒死抢救,潜艇救回来了一条命,但是艇员都得了辐射病。
苏联的第一艘潜艇,由于赫鲁晓夫装逼心切,压缩了工期,导致潜艇先天不足,有很多设计缺陷,这条潜艇成了灾星,跟澳大利亚的惹事航母有一拼,事故不断,几次险些葬身鱼腹。
最严重的一次是1967年9月8日,这条潜艇在挪威海执行任务。快返回到母港时,鱼雷发射室液压油被短路的火花给点着了,发生了火灾。
这下可麻烦大了,核潜艇中的氧气来自于电解水,电解水还会产生氢气,二舱的消氢器被大火烧毁了,氢气如果泄露到一定浓度,就会发生爆炸。
艇毁人亡是小事,核潜艇上还有四枚核弹头,要是爆炸了,苏联的巴伦支海就会变成辐射之海。艇长立刻组织敢死队戴上防毒面具到着火舱室查看情况。
共产主义革命思想武装起来的小伙子果然不怕死,戴上了防毒面具就冲了进去。结果当看到同伴惨不忍睹的死状后,他们忍不住摘下面具大口呕吐……
没办法,艇长只好让见了死尸也不会呕吐的军医进去,终于把爆炸隐患给消除了。但是这次火灾又导致了39名艇员死亡。
相比老大哥的灾星惹事包,我们的第一艘核潜艇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有点噪音算得了啥呢?当年没有飞机大炮,用一炸两半的手榴弹不也抗日了吗?
另外,这点小瑕疵难不倒聪明的兔子。既然美帝喜欢听拖拉机的声音,那就让你多听点。要是能听出来哪艘船下边有核潜艇算我输(声纹识别只在近距离才能有效)。
另外,噪音也有妙用,有噪音才好转移大家注意力,才好为其他潜艇打掩护。只要动脑筋,总可以扬长避短。
但是噪音大总不是个事儿,因为美帝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确在全球水下安装了大量耳朵(水下声波监听系统SOSUS),跟水面上的反潜舰艇和反潜飞机,构成了几道天罗地网。
这一两千只耳朵部署在洋底,把听到的声音信号变成电信号之后,用电缆传递到监听站。目前,光电缆的长度已经超过了7万公里,快绕地球两圈了,可监控北半球80%以上的水域。
SOSUS最初是给苏联量身定做的,第一批海底耳朵,就部署在下图红线部分,从格陵兰岛→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挪威,把苏联的北方舰队封锁在北冰洋内。
第二封锁线,从格陵兰岛→冰岛→法罗群岛→英国。然后沿着美国和加拿大东西海岸,是第三条封锁线,防止他国潜艇接近美国本土、进入美国领海。
太平洋方向,第一条由堪察加外海经日本列岛延伸到菲律宾、马六甲海峡(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第二条由阿留申群岛到夏威夷(第三岛链),第三条设在美西海岸大陆架200海里外。
下图是位于冲绳基地(琉球)的实施海地监听的电缆掩埋的痕迹,主要监听我们进出第一岛链。
这个系统曾经让苏联吃尽了苦头,也曾经差点把世界给毁灭了。上世纪60年代,苏联对美国这个系统一无所知,每一次出动经过每一条封锁线,都在美国的掌握之中。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美国200多艘军舰,执行了对古巴的武装封锁,苏联当然很生气了,然而水上力量不行,赫鲁晓夫就派了五艘潜艇带着核鱼雷,万里奔袭去古巴撑场子。
出征前,他们开了动员大会,喊出了豪气十足的口号:只要钢铁挺得住,我们就能挺得住!不愧是老布尔什维克啊!
然鹅,正如口号喊得那样,果然钢铁先扛不住了,其中唯一的一艘核动力潜艇因为机械故障,退出了战斗返航了,剩下的四艘全是柴油动力潜艇。
其他的潜艇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随着海浪的拍打,有的机械零件被震动松开然后脱落,还有的电子元件断裂,有的传动齿轮破裂,有的发动机故障,有的蓄电池充不上电。
钢铁扛不住之后,人随后也扛不住了。苏联的北方舰队,他们长期活跃在冰天天雪地的北极圈,出发的时候,戴着熊皮帽子,穿着长筒皮靴,浑身裹得跟粽子一样。
但是驶往热带海域,由于没有空调,艇内温度越来越高,他们走一路脱一路,还没到古巴已经脱溜光了,每个人都一身痱子,不断有人中暑,温度最高超过了60度。
柴油潜艇,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充电,一充电就得开柴油发动机,一开发动机就得浮到水面(柴油燃烧需要氧气)。结果130号艇刚一露头,发现周围全是美军……
这架势就好比一个小偷,刚翻过围墙要进行入室盗窃,发现一大堆警察正在院子里强力围观,就是这么尴尬。130艇随发电报给莫斯科,然后挂旗认输,退出战斗。
最危险的是59艇。59艇也是刚靠近古巴水域就被美军给包围了,吓得59艇赶紧下潜。美军为了逼出他们,投下了一串串深水炸弹。
在一次次水下爆炸中,船上的设备被震坏了很多,巨大的压力下潜艇到处漏水,海水四处喷溅,潜艇内多处短路,火花四射,很多艇员也被震的七窍流血。
千钧一发的时候,只有三条路可以走:第一,就这样默不作声,坐以待毙,然后葬身鱼腹;第二,发射核鱼雷进行反击;第三,上浮挂旗(等于认输)。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谁怕谁啊!艇长和副艇长都同意发射。一旦射出去,就等于美苏开战,而且由于使用了核武器,就等于核战爆发,也等同于世界末日了。
但是,按照苏联海军的规定,需要三名指挥官全部同意才能发射核鱼雷。第三名军官阿尔希波夫大尉头脑比较冷静,觉得还是谨慎一点好,然后选择了浮出水面,挂旗溜走。
总之,阿尔希波夫挽救了可怕的核危机,也拯救了整个世界,从此他一路官运亨通,最后获得海军少将军衔。
整个古巴导弹危机,从军事上苏联完败,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中,丢死人了。问题是输了之后,赫鲁晓夫还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美军水面上的反潜力量太强大。
总之,美国的这套监听系统还是挺有效的,1968年SOSUS系统首先发现前苏联V级和C级核潜艇,1976年确认D级导弹核潜艇。
1978年,两艘苏联667型核潜艇试图突破毗邻日本北海道的宗谷海峡,很快被美军发现,美国防务系统立即产生连锁反应,大批反潜舰机蜂拥而至,苏联潜艇只得退避三舍。
除了构筑反潜网络,美帝还主动出击,让核潜艇长期潜伏在苏联主要的出海口附近,监视着苏联海军的一举一动。一旦需要,美国潜艇可以随时向苏联发起突然袭击。
大海虽大,然而大家感兴趣的地方却是有限的几处。比如美国对苏联感兴趣的,无非是北方舰队的老窝巴伦支海,还有苏联太平洋舰队出入的几个海峡。
所以大家经常在海下就不期而遇了,具体操根据情况分如下几种。如果互相发现了,入侵的一方送上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然后自觉逃离。
如果谁也没发现谁,就如同夜晚大街上两个人都在一边走路低头看手机,结果duang的一声就撞上了,还以为撞电线杆了。
2009年2月3日,法国的战略核潜艇,带着核导弹在大西洋游弋,突然砰的一声,潜艇的声呐和外壳都被撞烂了,艇员吓一跳,赶紧回去修理。
几天之后,法国国防部还在纳闷,说自己的核潜艇不知道撞到啥了。结果没想到英国搭腔了,说前几天我家的核潜艇也撞了。
为啥能相撞,其实水下的最佳航道大家都差不多。另外水下变的日子很无聊,相比枯燥的水下监听,我怀疑相撞时,声纳兵正在监听其他更奇怪的声音,比如下图……
如果一方没察觉,而另一方没察觉。察觉的一方会躲在后边的盲区默默跟踪对方,趁机手机数据,模拟攻击,观测对方反应。
如果发现被人跟踪了,烦人不说,其实是对自己的侮辱。人家要是先射鱼雷,自己就完蛋了。苏联发明了一种大胆而独特的战术,叫做疯狂的伊万。
就是急转弯,或甩掉跟踪,或者模拟攻击。除此之外,还可能采取急加速或者急停。结果搞不好就追尾了。
据不完全统计,在苏联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过去30年来进行军事演习的海域就曾发生过11起潜艇与外国潜艇相撞事故,其中10起是与美国潜艇相撞。
为啥美国要来南海自由航行,为啥中国不能丢钓鱼岛,为啥中国要在南海填岛,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来自水下的斗争。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美国的反潜网虽然严密,也不是万能的,总会有漏网之鱼。古巴导弹危机中,还是有潜艇抵达古巴。随着苏联潜艇静音技术的提高,突破美国防线越来越容易。
1966年,苏联的攻击核潜艇,就在大西洋上,尾随了美国航母编队长达四天,进行了就此模拟攻击。而从70年代后,苏联潜艇从日本进口了民用空调,苏联潜艇战斗力大增。
所以上世纪70年代,苏联曾把核潜艇开入意大利那不勒斯军港,对美国航母进行连续跟踪。1978年苏联Y级核潜艇成功出现在美国海岸附近,1979年在波斯湾跟踪美国航母。
苏联从70年代末,各舰队开始搞了一项潜艇评比活动,看谁跟踪美军潜艇时间长。大大激发了大家的斗志,而且方法越来越灵活。
苏联海军发现,美国的战略核潜艇周围都有攻击核潜艇护航。所以苏联就先用噪音较大的一艘核潜艇作为诱饵,吸引美国攻击潜艇注意,然后静音效果较好的新型核潜艇,跟踪美国攻击核潜艇,再顺藤摸瓜,找到美国的战略核潜艇。
1985年,前苏联北方舰队就通过钓鱼,发现并跟踪了美军拉菲特级战略导弹核潜艇,连续跟踪了六天,美国都没有发现。所以联想到钓鱼岛093上浮,更觉得不简单。
1999年,俄罗斯的潜艇,更是连续跟踪美国战略核潜艇长达34天,回到码头,艇员们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图中接过烤乳猪的是该艇艇长。
不过,苏联也有跟踪失误的时候。1983年美国护卫舰正在自己家门口(大西洋)进行反潜训练,掩护费城号核潜艇测试一种新型拖曳声呐。
苏联也想测试一下到底这玩意能不能发现自己,于是让核潜艇悄悄跟着。美国的核潜艇拖着声呐走着走着,突然咯噔一声,差点把核潜艇拉翻,以为声呐挂到礁石上了。
顺藤摸瓜一查看,哪里是什么礁石,原来是缠到了苏联核潜艇螺旋桨上,气氛顿时紧张起来起来。美国人心想,这是我们的新型声呐,不能落入到苏联手里。
苏联人一看美国人来者不善,以为要缴获核潜艇,所以拼死不给,两条核潜艇就在水里开始拔河了,苏联核潜艇甚至做好了自沉的准备。双方一边僵持,一边喊自己的救兵。
最后苏联的两艘军舰首先赶来,剪断了揽绳,拖走了潜艇,逃往了古巴,声呐也成了战利品。
在核潜艇的拔河中,苏联赢了;但是在国家的拔河中,苏联却输了。历史让人唏嘘。
没有了苏联,中国北方最大的威胁消失了。但是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却逐渐把枪口对准了中国,尤其是美国决定重返亚太以后。
中美在水下的斗争,其实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只不过蛋总很辛苦,都要累吐血了,今天只能写这么多了。谢谢支持!以后接着聊。
这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我们的核潜艇噪音很大;第二,美国构建了严密的水下监听系统,时时刻刻在偷听各国潜艇的动静。
先说关于噪音的问题,毕竟我们的工业底子还比较薄弱,在那个年月能攒出来已经相当不易。其实不仅仅噪音大,声呐系统也不好。
关于这一点,一位网友说的很实在:国外的武器再先进,也是揍你的;我们的武器再落后,也是保护我们的。
其实相比之下,我们第一艘不算最惨的,各国的第一艘都很冏。比如苏联第一艘,兴冲冲地学美帝去北极扎猛子,结果一头就撞冰山上了。出师不利,这条艇就如同沾上晦气了一样。
回来修好之后,继续扎猛子,结果脑血管破裂(反应堆蒸汽管破裂),差点半身不遂。90多名艇员在核辐射中冒死抢救,潜艇救回来了一条命,但是艇员都得了辐射病。
苏联的第一艘潜艇,由于赫鲁晓夫装逼心切,压缩了工期,导致潜艇先天不足,有很多设计缺陷,这条潜艇成了灾星,跟澳大利亚的惹事航母有一拼,事故不断,几次险些葬身鱼腹。
最严重的一次是1967年9月8日,这条潜艇在挪威海执行任务。快返回到母港时,鱼雷发射室液压油被短路的火花给点着了,发生了火灾。
这下可麻烦大了,核潜艇中的氧气来自于电解水,电解水还会产生氢气,二舱的消氢器被大火烧毁了,氢气如果泄露到一定浓度,就会发生爆炸。
艇毁人亡是小事,核潜艇上还有四枚核弹头,要是爆炸了,苏联的巴伦支海就会变成辐射之海。艇长立刻组织敢死队戴上防毒面具到着火舱室查看情况。
共产主义革命思想武装起来的小伙子果然不怕死,戴上了防毒面具就冲了进去。结果当看到同伴惨不忍睹的死状后,他们忍不住摘下面具大口呕吐……
没办法,艇长只好让见了死尸也不会呕吐的军医进去,终于把爆炸隐患给消除了。但是这次火灾又导致了39名艇员死亡。
相比老大哥的灾星惹事包,我们的第一艘核潜艇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有点噪音算得了啥呢?当年没有飞机大炮,用一炸两半的手榴弹不也抗日了吗?
另外,这点小瑕疵难不倒聪明的兔子。既然美帝喜欢听拖拉机的声音,那就让你多听点。要是能听出来哪艘船下边有核潜艇算我输(声纹识别只在近距离才能有效)。
另外,噪音也有妙用,有噪音才好转移大家注意力,才好为其他潜艇打掩护。只要动脑筋,总可以扬长避短。
但是噪音大总不是个事儿,因为美帝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确在全球水下安装了大量耳朵(水下声波监听系统SOSUS),跟水面上的反潜舰艇和反潜飞机,构成了几道天罗地网。
这一两千只耳朵部署在洋底,把听到的声音信号变成电信号之后,用电缆传递到监听站。目前,光电缆的长度已经超过了7万公里,快绕地球两圈了,可监控北半球80%以上的水域。
SOSUS最初是给苏联量身定做的,第一批海底耳朵,就部署在下图红线部分,从格陵兰岛→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挪威,把苏联的北方舰队封锁在北冰洋内。
第二封锁线,从格陵兰岛→冰岛→法罗群岛→英国。然后沿着美国和加拿大东西海岸,是第三条封锁线,防止他国潜艇接近美国本土、进入美国领海。
太平洋方向,第一条由堪察加外海经日本列岛延伸到菲律宾、马六甲海峡(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第二条由阿留申群岛到夏威夷(第三岛链),第三条设在美西海岸大陆架200海里外。
下图是位于冲绳基地(琉球)的实施海地监听的电缆掩埋的痕迹,主要监听我们进出第一岛链。
这个系统曾经让苏联吃尽了苦头,也曾经差点把世界给毁灭了。上世纪60年代,苏联对美国这个系统一无所知,每一次出动经过每一条封锁线,都在美国的掌握之中。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美国200多艘军舰,执行了对古巴的武装封锁,苏联当然很生气了,然而水上力量不行,赫鲁晓夫就派了五艘潜艇带着核鱼雷,万里奔袭去古巴撑场子。
出征前,他们开了动员大会,喊出了豪气十足的口号:只要钢铁挺得住,我们就能挺得住!不愧是老布尔什维克啊!
然鹅,正如口号喊得那样,果然钢铁先扛不住了,其中唯一的一艘核动力潜艇因为机械故障,退出了战斗返航了,剩下的四艘全是柴油动力潜艇。
其他的潜艇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随着海浪的拍打,有的机械零件被震动松开然后脱落,还有的电子元件断裂,有的传动齿轮破裂,有的发动机故障,有的蓄电池充不上电。
钢铁扛不住之后,人随后也扛不住了。苏联的北方舰队,他们长期活跃在冰天天雪地的北极圈,出发的时候,戴着熊皮帽子,穿着长筒皮靴,浑身裹得跟粽子一样。
但是驶往热带海域,由于没有空调,艇内温度越来越高,他们走一路脱一路,还没到古巴已经脱溜光了,每个人都一身痱子,不断有人中暑,温度最高超过了60度。
柴油潜艇,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充电,一充电就得开柴油发动机,一开发动机就得浮到水面(柴油燃烧需要氧气)。结果130号艇刚一露头,发现周围全是美军……
这架势就好比一个小偷,刚翻过围墙要进行入室盗窃,发现一大堆警察正在院子里强力围观,就是这么尴尬。130艇随发电报给莫斯科,然后挂旗认输,退出战斗。
最危险的是59艇。59艇也是刚靠近古巴水域就被美军给包围了,吓得59艇赶紧下潜。美军为了逼出他们,投下了一串串深水炸弹。
在一次次水下爆炸中,船上的设备被震坏了很多,巨大的压力下潜艇到处漏水,海水四处喷溅,潜艇内多处短路,火花四射,很多艇员也被震的七窍流血。
千钧一发的时候,只有三条路可以走:第一,就这样默不作声,坐以待毙,然后葬身鱼腹;第二,发射核鱼雷进行反击;第三,上浮挂旗(等于认输)。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谁怕谁啊!艇长和副艇长都同意发射。一旦射出去,就等于美苏开战,而且由于使用了核武器,就等于核战爆发,也等同于世界末日了。
但是,按照苏联海军的规定,需要三名指挥官全部同意才能发射核鱼雷。第三名军官阿尔希波夫大尉头脑比较冷静,觉得还是谨慎一点好,然后选择了浮出水面,挂旗溜走。
总之,阿尔希波夫挽救了可怕的核危机,也拯救了整个世界,从此他一路官运亨通,最后获得海军少将军衔。
整个古巴导弹危机,从军事上苏联完败,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中,丢死人了。问题是输了之后,赫鲁晓夫还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美军水面上的反潜力量太强大。
总之,美国的这套监听系统还是挺有效的,1968年SOSUS系统首先发现前苏联V级和C级核潜艇,1976年确认D级导弹核潜艇。
1978年,两艘苏联667型核潜艇试图突破毗邻日本北海道的宗谷海峡,很快被美军发现,美国防务系统立即产生连锁反应,大批反潜舰机蜂拥而至,苏联潜艇只得退避三舍。
除了构筑反潜网络,美帝还主动出击,让核潜艇长期潜伏在苏联主要的出海口附近,监视着苏联海军的一举一动。一旦需要,美国潜艇可以随时向苏联发起突然袭击。
大海虽大,然而大家感兴趣的地方却是有限的几处。比如美国对苏联感兴趣的,无非是北方舰队的老窝巴伦支海,还有苏联太平洋舰队出入的几个海峡。
所以大家经常在海下就不期而遇了,具体操根据情况分如下几种。如果互相发现了,入侵的一方送上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然后自觉逃离。
如果谁也没发现谁,就如同夜晚大街上两个人都在一边走路低头看手机,结果duang的一声就撞上了,还以为撞电线杆了。
2009年2月3日,法国的战略核潜艇,带着核导弹在大西洋游弋,突然砰的一声,潜艇的声呐和外壳都被撞烂了,艇员吓一跳,赶紧回去修理。
几天之后,法国国防部还在纳闷,说自己的核潜艇不知道撞到啥了。结果没想到英国搭腔了,说前几天我家的核潜艇也撞了。
为啥能相撞,其实水下的最佳航道大家都差不多。另外水下变的日子很无聊,相比枯燥的水下监听,我怀疑相撞时,声纳兵正在监听其他更奇怪的声音,比如下图……
如果一方没察觉,而另一方没察觉。察觉的一方会躲在后边的盲区默默跟踪对方,趁机手机数据,模拟攻击,观测对方反应。
如果发现被人跟踪了,烦人不说,其实是对自己的侮辱。人家要是先射鱼雷,自己就完蛋了。苏联发明了一种大胆而独特的战术,叫做疯狂的伊万。
就是急转弯,或甩掉跟踪,或者模拟攻击。除此之外,还可能采取急加速或者急停。结果搞不好就追尾了。
据不完全统计,在苏联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过去30年来进行军事演习的海域就曾发生过11起潜艇与外国潜艇相撞事故,其中10起是与美国潜艇相撞。
为啥美国要来南海自由航行,为啥中国不能丢钓鱼岛,为啥中国要在南海填岛,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来自水下的斗争。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美国的反潜网虽然严密,也不是万能的,总会有漏网之鱼。古巴导弹危机中,还是有潜艇抵达古巴。随着苏联潜艇静音技术的提高,突破美国防线越来越容易。
1966年,苏联的攻击核潜艇,就在大西洋上,尾随了美国航母编队长达四天,进行了就此模拟攻击。而从70年代后,苏联潜艇从日本进口了民用空调,苏联潜艇战斗力大增。
所以上世纪70年代,苏联曾把核潜艇开入意大利那不勒斯军港,对美国航母进行连续跟踪。1978年苏联Y级核潜艇成功出现在美国海岸附近,1979年在波斯湾跟踪美国航母。
苏联从70年代末,各舰队开始搞了一项潜艇评比活动,看谁跟踪美军潜艇时间长。大大激发了大家的斗志,而且方法越来越灵活。
苏联海军发现,美国的战略核潜艇周围都有攻击核潜艇护航。所以苏联就先用噪音较大的一艘核潜艇作为诱饵,吸引美国攻击潜艇注意,然后静音效果较好的新型核潜艇,跟踪美国攻击核潜艇,再顺藤摸瓜,找到美国的战略核潜艇。
1985年,前苏联北方舰队就通过钓鱼,发现并跟踪了美军拉菲特级战略导弹核潜艇,连续跟踪了六天,美国都没有发现。所以联想到钓鱼岛093上浮,更觉得不简单。
1999年,俄罗斯的潜艇,更是连续跟踪美国战略核潜艇长达34天,回到码头,艇员们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图中接过烤乳猪的是该艇艇长。
不过,苏联也有跟踪失误的时候。1983年美国护卫舰正在自己家门口(大西洋)进行反潜训练,掩护费城号核潜艇测试一种新型拖曳声呐。
苏联也想测试一下到底这玩意能不能发现自己,于是让核潜艇悄悄跟着。美国的核潜艇拖着声呐走着走着,突然咯噔一声,差点把核潜艇拉翻,以为声呐挂到礁石上了。
顺藤摸瓜一查看,哪里是什么礁石,原来是缠到了苏联核潜艇螺旋桨上,气氛顿时紧张起来起来。美国人心想,这是我们的新型声呐,不能落入到苏联手里。
苏联人一看美国人来者不善,以为要缴获核潜艇,所以拼死不给,两条核潜艇就在水里开始拔河了,苏联核潜艇甚至做好了自沉的准备。双方一边僵持,一边喊自己的救兵。
最后苏联的两艘军舰首先赶来,剪断了揽绳,拖走了潜艇,逃往了古巴,声呐也成了战利品。
在核潜艇的拔河中,苏联赢了;但是在国家的拔河中,苏联却输了。历史让人唏嘘。
没有了苏联,中国北方最大的威胁消失了。但是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却逐渐把枪口对准了中国,尤其是美国决定重返亚太以后。
中美在水下的斗争,其实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只不过蛋总很辛苦,都要累吐血了,今天只能写这么多了。谢谢支持!以后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