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激战 俄军特战队遭遇伏击 白宫: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2019-12-01 08:08:18   

11月26日,一支俄特战队小组在伊德利仆执行秘密渗透任务,但不料遭遇叙利亚叛军的伏击,并爆发激战。据悉,这支由4-5人组成的俄军特战小组的行动,早就暴露在敌军无人机视野中,其整个潜伏行动几乎全在叛军的暗中监视之下。当天晚上11点左右俄军刚准备休息,就遭到了叛军的火力急袭,一时间火光四射,爆炸不断。俄军一名狙击手当场倒下,其他小组成员仓促应战,激战持续了大约30分钟。人们不禁要问的是,叛军为何频繁使用无人机?又是谁向他们提供的无人机呢?


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机器的有效运转需要足够的经济做后盾,但相较于叙东部战场上库尔德武装通过石油获取资金,盘踞在伊德利仆省内的叛军经济来源则极其有限,他们基本就是依靠外部势力的武器和资金维持战斗。因此,他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成本低廉且杀伤力强的武器装备。而无人机的成本有多低廉?用美国防部官员的话说就是可以毫无顾虑地“随手丢弃”。其更形象的说法则是“在野餐时不再携带镜子的瓷器餐具,而是使用可在餐后揉成团的纸制品”。据估算,一架小型察打一体化无人机的成本仅为250美元。


尽管无人机的价格较为低廉,但它的打击威力大并不逊色于有些重型武器,而且使用十分灵活。有报道称,叙叛军不仅获得了西方的技术支持,而且还获得大批弹药和无人机等武器装备援助。就此次俄军特战小组遭遇伏击事件来说,俄军特战小组被叛军的无人机跟拍数个小时都未警觉,这反映出叙叛军已经具有非常专业的无人机使用技能,并让俄军一步一步地陷入了伏击圈。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有10名俄特种兵殒命叙利亚战场,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也为俄军赢得了无上荣光。特别是普罗霍连申科中尉,其死战沙场,视死如归的精神尤为令人感佩。


2017年3月13日,叙政府军发动解放巴尔米拉战役。为了避免造成平民伤亡,又能很好发挥空中火力优势,俄军特战小组在战役开始前三天潜入敌后侦察破袭,引导打击。深入敌后数天之久的普罗霍连申科中尉,奉命潜入敌人腹地,准备接应叙政府军发起总攻。然而,3月17日,叙叛军纠集残部发动猛烈反扑,不但击退攻入市区的叙政府军,还尾追叙政府军夺占多个战略要点。叙政府军后撤使得普罗霍连申科中尉身陷敌后,最后被叛军发现,包围。阵亡前,普罗霍连申科与数十名围攻之敌殊死战斗,单人单枪战斗持续15分钟,击杀数名敌人,在撤退无望的情况下,他呼叫空中火力“向我开炮”,与周围数十名叛军同归于尽,再现了俄罗斯版的“王成”。次日,深受鼓舞的俄叙联军发动联合攻击,仅在六天内就收复了巴尔米拉。


值得关注的是,在俄军特战小组遭遇伏击后,俄军随即就出动战机对叛军阵地进行了猛烈轰炸,摧毁了敌方弹药库、坦克、火炮等数十个目标。有消息称,俄军特战小组狙击手虽然遭遇伏击,但可能已经将敌后相关信息发到了驻叙俄军前线指挥部,并准确引导了空中的火力打击。当时受伤的俄军特战小组成员倒地后也并未当场死亡,而是被迅速救回医治。这也难怪有白宫官员称,伊德利仆省的叛军就是一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笨蛋。其“恨铁不成钢”的情绪显露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