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亿规模的水下战略设施,如何预防有针对性的袭击?

2022-10-09 08:44:23   

所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几乎每天都在刷新对人类历史的认知上限。说白了就是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几乎没有底线的破坏行为。比如911就曾经让全球目瞪口呆,原来谁能想到几百米高的两座摩天大楼可以在2个小时内彻底化为齑粉,还要搭上几千人命。而单体价值数百亿的海底骨干管线的公然被破坏,带来的杀伤性意义未必会小于911,只不过是更加的温水煮青蛙,严重的后果需要很长时间,也就是几年甚至几十年以后才体现出来。最糟糕的后果,甚至有可能让原本领先了数百年的西欧,最终沦落会工业革命以前的破败状态。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今后肉眼可见的结果。还有一点,就是911毕竟只是团伙行为,而海底管道被大规模袭击,基本只要国家行为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因此堪称比,



911性质更加恶劣!也首开了一个极为不好的先例。这就是动用国家机器,公然袭击国际共用的重大基础设施。而且因为袭击对象是公海海面之下的隐蔽设施,这样就很难直接抓到作案的嫌疑对象。就让这类袭击的犯Z成本极低,但是负面影响却相当巨大和长远。此例一开,等于在人间打来了潘多拉的魔盒。毕竟当代的人类虽然大多数仍然生活在陆地上,但是在水下的各种固定性的战略资产却越来越多。这些设施不但出现在浅海,即使四五千米深度的大洋洋底上,都已经现存不少的特殊线缆。成为沟通人类生存的各大洲之间的捷径。这类水下设施包括石油和天然气运输管线,水下电力电缆,水下的国际通信光缆,海底地震与海啸的警戒网络等等。这些水下战略资产分布很广,而且随时直接,



影响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比如沿海大城市居民日常使用的天然气,就有可呢直接来源于海上油气田往陆地大规模输气的海底管道。而日常采用的电力,则有可能是海上风力发电场通过海底电缆往陆地输送的电力。而只要登陆其他大洲的网址,那么就会直接用到跨洲际的海底光缆。光缆传输稳定、信息载量更大,因此全球洲际通信其实90%是经过大洋海底光缆,只要另外的10%是经过同步轨道卫星通信网络。洋底光缆为一般的互联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还是次要的,更大的作用在于全球金R网络的正常联系与数据交换。过去就不止一次因为海底地震等原因,导致国际骨干光缆被震断,不但导致不同大洲之间的网速大降,而且大范围的国际交易和国际H兑也当即不能进行。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巨大。



海底地震等带来的海底管网的破坏都是随机性和局部性的,而有意识的人为破坏的规模与破坏幅度要比自然性损坏大得多,其综合性的修复难度也会大几个数量级。因此已经可算是一种全新的战争行为和水下的大规模杀伤。在过去几十年,大国之间一旦发生战争和直接对抗,相互破坏海底是重要能源管线,甚至故意剪断海底主光缆只是理论上的可能,但是从现在起,却已变成了有重大先例的实际战法。于是再有大规模战争,海底的战略资产被袭击的概率会成倍增加。那么对此如何防御呢?这方面没有捷径,只有加强对自身海域的巡视和警戒力度。不但要增强水面力量,还要同步增强水下的监控力度。不但需要正规海军加强重点区域的日常巡逻,还需要各种水上与水下的准军事力量同步壮大。


要做到全天候、无死角的对主张权益海域的彻底巡查到位。不过老话说:千日做贼易,千日防贼难。面对有可能处心积虑的水下破坏,想100%的防御到位也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此就必须强化自己在水下的综合科技技术能力,做到从0水深到11000米的水深都可以自由到达,并且可以在水下开展相当程度的工程作业。所谓你敢做初一我就能做十五,必须在水下同样实现全球战略威慑力的相对平衡,甚至还要领先一头,才能确保战略对手不会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