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石:台湾的最终下场
2015-11-01 11:52:27
自打《马关条约》签订以来,除了抗战胜利后的短短数年,台湾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一直与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彼此对抗的政治实体,立场迥异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以及台海海峡的天然阻隔作用,为台湾的独立思潮的滋生提供了天然的生存土壤。而西式民主成为国际主流政治制度、并掌握充分话语权的现实,也在政治层面进一步加深了台湾抗拒统一的决心。
经济因素更加剧了独立思潮的泛滥。在几乎整个20世纪中,由于大陆现代化转型过程不断被内外因素打断,导致两岸经济发展水平长期处于悬殊状态。率先迈入发达经济体的台湾,难免对大陆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更耻于与穷的叮当响的大陆人为伍。
而到21世纪,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大陆经济快速发展,已跃升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大陆的这种进步,在经济层面对台湾造成双重影响:首先,大陆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两岸经济差距的不断缩小,导致台湾人的优越感大幅缩水;而大陆工业经济启动后的规模效应,更是对台湾产生巨大的吸附作用,导致台湾在经济上逐渐去实体化,沦为大陆附庸——台湾对大陆的巨额贸易顺差,已成为维持其经济、社会运转的基本条件,一旦失去,台湾将在一夜之间崩溃。
由瞧不起大陆,到需仰赖大陆过活。短短十余年间,台湾人经历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基于这种转变,再加上政治上的长期敌视,导致台湾人对大陆的恨意和恐惧感持续增加。最终形成台独思潮的社会心理基础。
资本与政治的双重投机
台湾引入西式民主已有二十多年。这种以选票为中心的政治制度,在极大的增加每个公民的个体政治权利的同时,也导致了台湾整体政治水平的大幅下降。
这是民主政治与生俱来的弱点。政治毕竟是一项极其复杂而专业的学问和技能。虽然集权制度下,存在政治被主政者个人利益左右的问题,但民主制度下,也同样存在政治被庸众绑架的弊端。
毕竟普通人的政治能力是有限的,而且作为选民而非政治人物,普通人的政治诉求,通常仅仅只基于自身的愿景,至于有没有能力将其变现,则往往不在其考虑范围内。
具体到台湾,当它面对中国大陆这样一个所谓“对手”时,普通民众限于自身知识水平和视野,很难对“两岸关系”这种与日常生活并无直接关联、却与台湾前途命运息息相关的重大事项有深入了解和理性分析。但民主政治的存在,又给了他们决定台湾重大政策走向的权力——至少表面上如此。
在这种情况下,民众情绪不可避免的成为左右台湾政治的重要砝码。而体现在两岸关系上,期望独立、反对统一这一民众普遍情绪,便借此发酵,由一股社会思潮进而走上台面,成为台湾的主流政治倾向。
当然,这种说法,看上去有些高估民众意识的作用。因为但凡对政治稍有了解便知,民意向来都是可以操纵的。无论是集权政治还是民主政治,只要未到乱世,社会秩序未被彻底破坏,掌握政治权力和资本权力的精英阶层,都可以通过控制舆论的手段,使民意向有利于自身的方向转化。
具体到台湾而言,就算从感情上倾向台独,但精英阶层不可能不明白:在无力抵抗大陆的情况下,“台独”思潮会从根本上威胁到台湾的生存。因此,作为台湾的实际掌控者和最大利益拥有者,精英阶层从理智出发,不应该放任台独思潮的泛滥——但事实却截然相反。
首先是资本权力。在民主制度框架下,资本权力对社会资源的控制力在政治权力之上(这也就是所谓的”金钱决定政治)。对资本权力而言,一旦大陆武统,台湾资本将被大陆消灭和接管(至少也是严重削弱)。因此,对挑战大陆底线的台独,资本权力当然是决不允许的。
只不过,资本权力禁止的是台湾独立成为现实,而若“台独”仅作为一种思潮和主张存在,情况就不一样了:一方面,台独的政治立场和两岸分裂的现状,可以紧密其与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联系,进而保证台湾资本在国际主流社会的利益;另一方面,在中国大陆强势崛起,台湾资本必须依靠大陆来生存和发展的背景下,台独分裂主张的存在,会提高台湾资本在大陆开展商业行为时的叫价筹码。出于笼络,大陆政府有必要赋予台湾资本更多特殊待遇,在让其得利的同时进行经济捆绑,以换取其阻止“台独”的真实发生。
一手拴住大陆政府,一手把控台湾民意。台湾资本权力大可以利用这种中间人的特殊身份,攫取最大利益。
当然,偶尔也会出现玩砸了的情况,比如台湾的反服贸运动,就对台湾资本权力造成巨大伤害。但总体而言,台湾资本的这种两头通吃,是颇为成功的。
其次政治权力。在全民选举制度的框架下,来自民众的选票是政治权力的唯一合法来源。在这种情况下,政党和政治人物不可避免的被选票所绑架。在台独已成为岛内主流民意的前提下,哪怕政治精英明知这种民意盲目、短视的、有损台湾利益,为了获取选票,也必须竭尽所能的迎合。
当然,与资本精英一样,政治精英也不可能不知道台独的后果。但他们也同样清楚,只要不真正实现台独,仅仅是口头强硬,或者意识形态上的去中国化,便不会触动大陆的底线。而此举不仅迎合岛内大众,也配合了资本权力的两头通吃,同时,本身也是对政治权力的巩固(在“光复大陆”成为泡影的现实环境下,独立意识和分裂格局,是台湾政治权力的保障;一旦统一,台湾政治权力不可避免的将融入到中国这个整体当中。在由北京主导的统一进程中,台湾政治权力不可能分到满意的份额)。有了这个计较,政治权力对台独思潮的倾力鼓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大陆并台战略台湾的统一方式
对于台湾民众和掌权阶层的心态,大陆自然洞若观火。台湾各界虽抗拒统一,但也出于对武统的畏惧不敢独立;而从大陆角度出发,在现代化进程基本完成前,暂时也无意引爆台湾这个火药桶。于是,“拖”便成为两岸在各自“统独”强硬表述背后,心照不宣的默契。
当然,“拖”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颓势已显的台湾而言,拖不过是有心无力之下的得过且过;而对正蓬勃发展的大陆来说,拖不过是为了更好解决问题的一种战略——毕竟时间是站在大陆这边的。
当然,这段时间中国也不是什么都不做。至少,对台湾资本引入,不但不会停止,反而会愈加猛烈。这种做法,一方面有利于发展经济,壮大自身实力;另一方面,也对台湾的资本权力形成深度绑架。
台湾资本权力并非不知大陆的居心。只是全球化的背景、台湾的外向型经济特征和资本的逐利本质,决定了台湾资本要想生存壮大,便只能一头闯入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工业制造基地和最大新兴市场。
一旦以“做蛋糕”为手段的现代化进程结束,大陆的“韬光养晦”也就走到了尽头。届时,中国必须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通过从西方口中“抢蛋糕”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扩大的胃口——而那时的中国也具备了这样的实力。作为预设的破局之处,台湾自然逃无可逃。
以中国的实力,复台当然没有任何悬念,也没必要在此处浪费笔墨。不过,关于大陆复台的方式,倒是值得一书。
一直以来,关于统一方式的争论,无非是“文”、“武”两途。由于台湾人的不配合,“文统”似乎已不可能,那么“武统”是否就只能是唯一选项呢?
倒也未必。
尽管台湾并不想统一,但大陆的强大实力决定了了,其命运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旦大陆正式开动统一战车,台湾从上到下,都会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
首先是资本权力。由于长期被大陆深度捆绑,台湾资本权力根本无力挣脱大陆的控制。
在大陆大兵压境,逼迫其做选择题的情况下,台湾资本权力若敢抗拒统一,那其在大陆的资本必将不复存在;留于台湾本土的部分,也将在战争中摧毁,或在战后被清算没收。
另一方面,资本无国界的特征,决定了台湾资本权力并非只能依附于台湾这个独立政治实体而存在。只要大陆给出足够的承诺,那么台湾资本权力可以通过与大陆政治权力的合作,继续获得生存壮大的空间,完全没有与岛共存亡的必要。
因此,不管在感情上,台湾资本家心做何想,但从理智角度出发,他们必然会选择与大陆合作。
其次是政治权力。与资本权力不同,政治权力本身就构建于政治实体之上,一旦政治实体灭亡,寄附于其上的政治权力也必将灰飞烟灭。因此,任何台湾政治权力的掌控者,都绝不会赞同统一。
只不过,大陆强大的军事压力,使台湾在军事上没有任何胜算;而在反抗不可能成功的情况下,资本权力也必将背叛。在保存政治实体已不可能、政治权力丧失已成定局情况下,无论是政党还是政治人物,甚至台湾军方,他们能做的,就只剩下权衡利弊,为自己留条最好的退路了。
而这种权衡并不困难。坚持抵抗,或许会让大陆多受些损失,但台湾的结局不会有任何改变。而主张抵抗的政治人物,却会因此成为战犯,受到大陆的清算;而若顺应大势,主动归顺,则必然会得到大陆的犒赏。在政协主席台和战犯管理所之间,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做出理智的选择。
当然,政治权力这么做,是对台湾民意的背叛。不过,政客们之所以叫嚣台独,不过是因为可以讨好选民,进而攫取政治权力。可是统一之后,台湾政治权力的来源,已不再是台湾民众的选票,而是北京的任命书。在台独已不再是赚取政治权力的筹码,而成为毁灭自己的催命符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
所以,除非北京傻到对他们不加区别的赶尽杀绝,那么台湾政党和政客也没有必要为尊重民众的意愿、搭上自己的性命身家。
最后是台湾民众。民众的主流意愿当然是抗拒统一。只不过,北京的政治家可不是由台湾的选票选出来的,在中国整体利益面前,台湾的民意无关紧要。而面对大陆的武装力量,台湾民众的意愿更是不堪一击;甚至,由于资本和政治两大权力的投降,仅凭一盘散沙的民众,连稍微阻挡一下的能力都不具备。
此时台湾民众能做的,就是像香港那样,为台湾多争取些特权了。
不过就连这点要求都很难得到满足。在上世纪80年代,香港的拥有者英国余威犹在,中国则是一个经济刚刚起步的贫弱大国。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有能力为香港争取诸多特权,中国出于发展经济的考虑也愿意保留香港的特殊地位。这才有了香港特区的存在。
但轮到台湾时就不同了。现在的中国,已是综合国力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大国;而将台湾作为东亚破局突破口的战略规划,更意味着中国主动出手复台之时,已具备了把控东亚乃至西太平洋局势的能力——至少也具备了抵御美系势力干涉的能力。这意味着台湾将无法获得任何外部实质支持。
由于台湾拒绝在两岸实力差距相对较小时统一,这意味着他放弃了通过谈判为自己争取最大权益的历史机遇;随着两岸实力差距的越来越大,台湾的筹码也越来越小。等到大陆万事俱备,主动破局时,台湾已沦为砧板上的鱼肉,只能任人宰割。在这种情况下,大陆也就没有了赋予台湾政治经济特权的必要。两岸一制,会成为统一后,大陆治理台湾的基本思路。
对于这样的结果,台湾民众肯定是心有不甘的,出现抗争也是大概率事件。不过,解放军的强势入驻和台军的被收编遣散,使这种抗争不可能升级到战争的地步。而一般规模的示威、游行乃至骚乱,根本不足以触动北京,反而会使自己遭受损失,最后只能像香港的占中一样草草收场。
说到最后,台湾民众唯一能给大陆造成阻碍的,也就只有心理上的不归附而已。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难题。两岸同文同种的特点,决定了双方不存在任何先天性的人种、宗教、文化障碍;在两岸一制的框架下,用不了多少年就可以消除政治隔阂;至于经济的差距,即便是现在,台湾较大陆东南沿海都已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将来更是自不待言。所以,两岸融合不存在根本性阻碍。
在这种情况下,大陆只需要施展一些技术性手段:比如通过温和版的征诛之术,给予亲陆者良好前程,打压台独派的生存空间,用经济手段将融合确立为台湾主流意识;文化上,则确立语文、政治、中国历史等课程在教育和考试体系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国意识。如此坚持下去,短则十余年,多则不过二三十年,台湾民意融合自然水到渠成。
经济因素更加剧了独立思潮的泛滥。在几乎整个20世纪中,由于大陆现代化转型过程不断被内外因素打断,导致两岸经济发展水平长期处于悬殊状态。率先迈入发达经济体的台湾,难免对大陆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更耻于与穷的叮当响的大陆人为伍。
而到21世纪,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大陆经济快速发展,已跃升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大陆的这种进步,在经济层面对台湾造成双重影响:首先,大陆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两岸经济差距的不断缩小,导致台湾人的优越感大幅缩水;而大陆工业经济启动后的规模效应,更是对台湾产生巨大的吸附作用,导致台湾在经济上逐渐去实体化,沦为大陆附庸——台湾对大陆的巨额贸易顺差,已成为维持其经济、社会运转的基本条件,一旦失去,台湾将在一夜之间崩溃。
由瞧不起大陆,到需仰赖大陆过活。短短十余年间,台湾人经历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基于这种转变,再加上政治上的长期敌视,导致台湾人对大陆的恨意和恐惧感持续增加。最终形成台独思潮的社会心理基础。
资本与政治的双重投机
台湾引入西式民主已有二十多年。这种以选票为中心的政治制度,在极大的增加每个公民的个体政治权利的同时,也导致了台湾整体政治水平的大幅下降。
这是民主政治与生俱来的弱点。政治毕竟是一项极其复杂而专业的学问和技能。虽然集权制度下,存在政治被主政者个人利益左右的问题,但民主制度下,也同样存在政治被庸众绑架的弊端。
毕竟普通人的政治能力是有限的,而且作为选民而非政治人物,普通人的政治诉求,通常仅仅只基于自身的愿景,至于有没有能力将其变现,则往往不在其考虑范围内。
具体到台湾,当它面对中国大陆这样一个所谓“对手”时,普通民众限于自身知识水平和视野,很难对“两岸关系”这种与日常生活并无直接关联、却与台湾前途命运息息相关的重大事项有深入了解和理性分析。但民主政治的存在,又给了他们决定台湾重大政策走向的权力——至少表面上如此。
在这种情况下,民众情绪不可避免的成为左右台湾政治的重要砝码。而体现在两岸关系上,期望独立、反对统一这一民众普遍情绪,便借此发酵,由一股社会思潮进而走上台面,成为台湾的主流政治倾向。
当然,这种说法,看上去有些高估民众意识的作用。因为但凡对政治稍有了解便知,民意向来都是可以操纵的。无论是集权政治还是民主政治,只要未到乱世,社会秩序未被彻底破坏,掌握政治权力和资本权力的精英阶层,都可以通过控制舆论的手段,使民意向有利于自身的方向转化。
具体到台湾而言,就算从感情上倾向台独,但精英阶层不可能不明白:在无力抵抗大陆的情况下,“台独”思潮会从根本上威胁到台湾的生存。因此,作为台湾的实际掌控者和最大利益拥有者,精英阶层从理智出发,不应该放任台独思潮的泛滥——但事实却截然相反。
首先是资本权力。在民主制度框架下,资本权力对社会资源的控制力在政治权力之上(这也就是所谓的”金钱决定政治)。对资本权力而言,一旦大陆武统,台湾资本将被大陆消灭和接管(至少也是严重削弱)。因此,对挑战大陆底线的台独,资本权力当然是决不允许的。
只不过,资本权力禁止的是台湾独立成为现实,而若“台独”仅作为一种思潮和主张存在,情况就不一样了:一方面,台独的政治立场和两岸分裂的现状,可以紧密其与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联系,进而保证台湾资本在国际主流社会的利益;另一方面,在中国大陆强势崛起,台湾资本必须依靠大陆来生存和发展的背景下,台独分裂主张的存在,会提高台湾资本在大陆开展商业行为时的叫价筹码。出于笼络,大陆政府有必要赋予台湾资本更多特殊待遇,在让其得利的同时进行经济捆绑,以换取其阻止“台独”的真实发生。
一手拴住大陆政府,一手把控台湾民意。台湾资本权力大可以利用这种中间人的特殊身份,攫取最大利益。
当然,偶尔也会出现玩砸了的情况,比如台湾的反服贸运动,就对台湾资本权力造成巨大伤害。但总体而言,台湾资本的这种两头通吃,是颇为成功的。
其次政治权力。在全民选举制度的框架下,来自民众的选票是政治权力的唯一合法来源。在这种情况下,政党和政治人物不可避免的被选票所绑架。在台独已成为岛内主流民意的前提下,哪怕政治精英明知这种民意盲目、短视的、有损台湾利益,为了获取选票,也必须竭尽所能的迎合。
当然,与资本精英一样,政治精英也不可能不知道台独的后果。但他们也同样清楚,只要不真正实现台独,仅仅是口头强硬,或者意识形态上的去中国化,便不会触动大陆的底线。而此举不仅迎合岛内大众,也配合了资本权力的两头通吃,同时,本身也是对政治权力的巩固(在“光复大陆”成为泡影的现实环境下,独立意识和分裂格局,是台湾政治权力的保障;一旦统一,台湾政治权力不可避免的将融入到中国这个整体当中。在由北京主导的统一进程中,台湾政治权力不可能分到满意的份额)。有了这个计较,政治权力对台独思潮的倾力鼓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大陆并台战略台湾的统一方式
对于台湾民众和掌权阶层的心态,大陆自然洞若观火。台湾各界虽抗拒统一,但也出于对武统的畏惧不敢独立;而从大陆角度出发,在现代化进程基本完成前,暂时也无意引爆台湾这个火药桶。于是,“拖”便成为两岸在各自“统独”强硬表述背后,心照不宣的默契。
当然,“拖”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颓势已显的台湾而言,拖不过是有心无力之下的得过且过;而对正蓬勃发展的大陆来说,拖不过是为了更好解决问题的一种战略——毕竟时间是站在大陆这边的。
当然,这段时间中国也不是什么都不做。至少,对台湾资本引入,不但不会停止,反而会愈加猛烈。这种做法,一方面有利于发展经济,壮大自身实力;另一方面,也对台湾的资本权力形成深度绑架。
台湾资本权力并非不知大陆的居心。只是全球化的背景、台湾的外向型经济特征和资本的逐利本质,决定了台湾资本要想生存壮大,便只能一头闯入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工业制造基地和最大新兴市场。
一旦以“做蛋糕”为手段的现代化进程结束,大陆的“韬光养晦”也就走到了尽头。届时,中国必须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通过从西方口中“抢蛋糕”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扩大的胃口——而那时的中国也具备了这样的实力。作为预设的破局之处,台湾自然逃无可逃。
以中国的实力,复台当然没有任何悬念,也没必要在此处浪费笔墨。不过,关于大陆复台的方式,倒是值得一书。
一直以来,关于统一方式的争论,无非是“文”、“武”两途。由于台湾人的不配合,“文统”似乎已不可能,那么“武统”是否就只能是唯一选项呢?
倒也未必。
尽管台湾并不想统一,但大陆的强大实力决定了了,其命运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旦大陆正式开动统一战车,台湾从上到下,都会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
首先是资本权力。由于长期被大陆深度捆绑,台湾资本权力根本无力挣脱大陆的控制。
在大陆大兵压境,逼迫其做选择题的情况下,台湾资本权力若敢抗拒统一,那其在大陆的资本必将不复存在;留于台湾本土的部分,也将在战争中摧毁,或在战后被清算没收。
另一方面,资本无国界的特征,决定了台湾资本权力并非只能依附于台湾这个独立政治实体而存在。只要大陆给出足够的承诺,那么台湾资本权力可以通过与大陆政治权力的合作,继续获得生存壮大的空间,完全没有与岛共存亡的必要。
因此,不管在感情上,台湾资本家心做何想,但从理智角度出发,他们必然会选择与大陆合作。
其次是政治权力。与资本权力不同,政治权力本身就构建于政治实体之上,一旦政治实体灭亡,寄附于其上的政治权力也必将灰飞烟灭。因此,任何台湾政治权力的掌控者,都绝不会赞同统一。
只不过,大陆强大的军事压力,使台湾在军事上没有任何胜算;而在反抗不可能成功的情况下,资本权力也必将背叛。在保存政治实体已不可能、政治权力丧失已成定局情况下,无论是政党还是政治人物,甚至台湾军方,他们能做的,就只剩下权衡利弊,为自己留条最好的退路了。
而这种权衡并不困难。坚持抵抗,或许会让大陆多受些损失,但台湾的结局不会有任何改变。而主张抵抗的政治人物,却会因此成为战犯,受到大陆的清算;而若顺应大势,主动归顺,则必然会得到大陆的犒赏。在政协主席台和战犯管理所之间,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做出理智的选择。
当然,政治权力这么做,是对台湾民意的背叛。不过,政客们之所以叫嚣台独,不过是因为可以讨好选民,进而攫取政治权力。可是统一之后,台湾政治权力的来源,已不再是台湾民众的选票,而是北京的任命书。在台独已不再是赚取政治权力的筹码,而成为毁灭自己的催命符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
所以,除非北京傻到对他们不加区别的赶尽杀绝,那么台湾政党和政客也没有必要为尊重民众的意愿、搭上自己的性命身家。
最后是台湾民众。民众的主流意愿当然是抗拒统一。只不过,北京的政治家可不是由台湾的选票选出来的,在中国整体利益面前,台湾的民意无关紧要。而面对大陆的武装力量,台湾民众的意愿更是不堪一击;甚至,由于资本和政治两大权力的投降,仅凭一盘散沙的民众,连稍微阻挡一下的能力都不具备。
此时台湾民众能做的,就是像香港那样,为台湾多争取些特权了。
不过就连这点要求都很难得到满足。在上世纪80年代,香港的拥有者英国余威犹在,中国则是一个经济刚刚起步的贫弱大国。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有能力为香港争取诸多特权,中国出于发展经济的考虑也愿意保留香港的特殊地位。这才有了香港特区的存在。
但轮到台湾时就不同了。现在的中国,已是综合国力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大国;而将台湾作为东亚破局突破口的战略规划,更意味着中国主动出手复台之时,已具备了把控东亚乃至西太平洋局势的能力——至少也具备了抵御美系势力干涉的能力。这意味着台湾将无法获得任何外部实质支持。
由于台湾拒绝在两岸实力差距相对较小时统一,这意味着他放弃了通过谈判为自己争取最大权益的历史机遇;随着两岸实力差距的越来越大,台湾的筹码也越来越小。等到大陆万事俱备,主动破局时,台湾已沦为砧板上的鱼肉,只能任人宰割。在这种情况下,大陆也就没有了赋予台湾政治经济特权的必要。两岸一制,会成为统一后,大陆治理台湾的基本思路。
对于这样的结果,台湾民众肯定是心有不甘的,出现抗争也是大概率事件。不过,解放军的强势入驻和台军的被收编遣散,使这种抗争不可能升级到战争的地步。而一般规模的示威、游行乃至骚乱,根本不足以触动北京,反而会使自己遭受损失,最后只能像香港的占中一样草草收场。
说到最后,台湾民众唯一能给大陆造成阻碍的,也就只有心理上的不归附而已。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难题。两岸同文同种的特点,决定了双方不存在任何先天性的人种、宗教、文化障碍;在两岸一制的框架下,用不了多少年就可以消除政治隔阂;至于经济的差距,即便是现在,台湾较大陆东南沿海都已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将来更是自不待言。所以,两岸融合不存在根本性阻碍。
在这种情况下,大陆只需要施展一些技术性手段:比如通过温和版的征诛之术,给予亲陆者良好前程,打压台独派的生存空间,用经济手段将融合确立为台湾主流意识;文化上,则确立语文、政治、中国历史等课程在教育和考试体系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国意识。如此坚持下去,短则十余年,多则不过二三十年,台湾民意融合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