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20开年5机编队亮相,WS-20发动机制约其成为战略空军重要一环

2018-02-25 09:04:20   

运-20的“大象漫步”

运-20自从服役后,西飞公司就按照计划在稳步生产中,目前已经可以同时进行4架运-20组装,这也说明国际流行的先进飞机“脉动生产线”已经在西飞进入实用阶段。而关于运-20的产量问题,早在其服役之时,就有军事专家预测过西飞有能力在1、2年内生产处10多架运-20,并最终生产200-300架,并逐步取代目前中国军用运输机的主力:国产运-8和俄制伊尔-76。


但就在今年春节前夕,运-20罕见的以5机编队在机场跑道上玩了一次“大象漫步”。虽然5架数量并不多,比起美国用C-130、C-17等运输机以几十架编队进行“大象漫步”而言,视觉效果上少了一点震撼,但是这毕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66吨级军用运输机,现阶段少一些并不影响其展示实战能力,并且运-20也是中国空军转型成为“战略空军”过程中十分关键的一步。


而接下来运-20主要的研制任务将把重点放到国产WS-20(涡扇-20)发动机的研制上,争取早日令这款国产先进涡扇发动机装配到运-20机翼下,不再依靠进口的D-30KP-2发动机。从技术上看,D-30KP-2发动机因为是为伊尔-76和轰-6适配的发动机,其功率原本无法发挥运-20高达66吨的有效载荷的,但是因为国产涡扇发动机研制进度不顺利,所以导致我国还需要一直进口俄罗斯的D-30KP-2发动机。可是因为俄方产能有限,很难满足中国同时为轰-6和运-20采购D-30KP-2发动机的大笔订单,所以运-20目前还处于一边等待国产WS-20发动机的成熟、一边等待俄罗斯缓慢的供应D-30KP-2发动机的境地。
运-20的“心脏病”将制约其多种改型的研制

大家都知道,我国运-20将不仅仅简单的用作为陆军运送重型装备和人员、物资,还会成为我国急需的各种先进装备的空中平台。比如,目前我国大型预警机——空警-2000的机身就是采用俄罗斯伊尔-76改装的,但是伊尔-76运输机因为机体设计陈旧,内部空间无法满足更为先进的雷达和操控装置的安装,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研发下一代大型预警机,而不得不转向在中型运输机上先进性技术试验,然后等待合适的空中平台出现后再装机测试。而运-20改装成新一代预警机平台后,将是我国下一代大型预警机研制的有力推手!


而除了预警机之外,我国还急需空中加油机这一战略机种。目前我国空军装备的空中加油机有国产轰油-6和伊尔-78两种,虽然伊尔-78的载油量已经不小,但是因为我国无法再购买到大量伊尔-78加油机、国产轰油-6又太小不适合,所以也是对运-20改装空中加油机平台十分期待。据悉,运-20改装成空中加油机后,以其最大220吨的起飞重量,可以在内部安装2-3个储油罐,提供最大100吨的总载油量,可以轻松的同时为3-4架战斗机进行空中加油,成为我国“战略空军”建设的“力量倍增器”。


当然,运-20还可以用巨大的内部货仓承载更多电子设备,轻松变身一架电子战机,为执行任务的战斗机提供“电磁保护”;或者对敌方防空雷达和战斗机进行“致盲”,为紧随其后的攻击机开辟一条安全的“空中走廊”。但这一切都需要运-20有一颗强劲的“心脏”,目前的D-30KP-2发动机将难以支撑运-20做出以上“华丽的转身”,而只能使其执行与其运力不相符的运输任务。但是早就曝光进行空中装机测试的WS-20涡扇发动机,将可以提供不低于17吨的推力,这已经超出了俄罗斯D-30KP-2发动机的30%,并且可以与美国CFM-56-7发动机相接近。可见只有WS-20发动机的装备,运-20才真正成为一款中国空军所急需的“胖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