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曾多次提出转让安225技术,中方为何不接盘?原因很简单

2020-05-28 06:57:02   

苏联解体后,中国与乌克兰的军事合作迅速升温,中国从乌克兰获得了"瓦良格"号航母、"野牛"气垫船、UGT-25000燃气轮机、苏-33舰载机的原型机等装备,通过研究这些装备,中国的军事技术得到了大幅发展。与此同时,还有大量乌克兰技术人员接受了中国的聘请,来到中国工作,可以说,在军事技术交流方面,中国和乌克兰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在大飞机领域,乌克兰的马达西奇公司向中国转让了D-18T发动机的技术,伊夫琴科-进步设计局更是有意向中国转让安-225运输机的关键技术,然而,对于送上门来的好事,中国却并没有答应。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与安-225运输机的定位和中国自身的需求有很大的关系。


安-225是一款研制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型运输机,具体研制工作由大名鼎鼎的安东诺夫设计局负责。安-225是世界范围内运输能力最强的运输机,这款运输机机体全长84米,翼展88.4米,机高18.1米,相当于五层楼的高度。安-225空重175吨,最大起飞重量640吨,货舱最大载重250吨,远超美国C-5"银河"运输机的129吨。为了让安-225这头巨兽飞上天空,安东诺夫设计局为其配备了6台ZMKB Progress D-18涡扇发动机,单台发动机推力高达229千牛,在这些发动机的推动下,安-225运输机的最大飞行速度为850千米每小时,装载100吨货物时的航程为9600千米,装载200吨货物时的航程为4500千米。服役至今,安-225创下了大量的世界纪录,从性能角度看,这绝对是一款性能优秀的运输机。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安-225其实是一款因航天计划诞生的飞机,这款飞机之所以被研制出来,是因为苏联计划用安-225运输"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苏联把安-225造得很大,并在安-225的机身背部设置了货架,以更好地承载航天飞机。可以说,安-225运输机只是苏联航天计划的副产品,这款飞机的一切性能都是为运输航天飞机服务。受此影响,安-225存在不少缺点,例如由于机体太大、太重,安-225的起飞滑跑距离高达3505米,且跑道必须拥有足够的宽度、质量要好,能起降运-20的机场不一定能起降安-225,可以说,全球绝大部分机场无法满足安-225的起降需求。这就限制了安-225的军事用途,作为一款对起降场地要求极高的运输机,安-225几乎不可能在野战机场起降。


此外,安-225的优势在于运输超大、超重的货物,但这样的货物运输需求在市场中的比重很低,且集中于民用领域。尽管安-225运输机能做到许多运-20做不到的事,但安-225也存在很多缺点,其体型过于庞大,只适合当运输超大、超重货物的特种飞机。至于改成客机,参考空客的A380飞机,客机的体型过大带来了采购成本高、上座率低、燃油消耗大等问题,不利于回收成本,更何况安-225的体型比A380飞机更大,这就使得安-225几乎不具备改成客机的经济意义。在军事领域,安-225同样面临着类似的困境,这款大体积、造价高昂的运输机无法适应恶劣的战场环境,只能在稳定的大后方执行任务,但在后方运输货物并非难事,所有运输机都做得到。简而言之,中国并不需要安-225这样一款巨大的运输机,随着大飞机技术的不断成熟,在运-20之后,中国可以造出更多的符合自身需求的运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