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DF5B能否车载机动发射?
2020-10-13 22:18:19
当今全球绝大多数战备值班的洲际导弹,包括陆基和海基潜射的洲际导弹,绝大的多数都是全固体燃料洲际导弹,或者主要是固体燃料,然后个别上面级采用液体燃料的导弹。优点主要是固体燃料发射准备时间短,接到发射命令,十几分钟内就可以解锁发射;紧急情况下甚至5分钟内就可以发射出去,这在分秒必争的核战争中尤为重要。而且固体洲际导弹体积和重量普遍比较小,相对紧凑;基本可以把发射重量最大控制在60吨之内,长度控制在20米之内,直径控制在2.5米之内,不论车载还是核潜艇运载都相对方便。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固体发动机可以20年内基本不需要检修;平时的维护量小。但是固体洲际导弹相对于液体洲际导弹,也不是没有弱点;最大的弱点就是运载能力普遍不如液体洲际导弹。
说到底就是固体洲际导弹的固体发动机比冲相对更小。目前全球还在服役的最大洲际导弹是SS18,北约代号撒旦,而其体量和作战能力是很符合撒旦这个外号的。SS18液体洲际导弹的最新改进版,长36.3米,老版本在32米到34之间,发射起飞重量211吨,最大投掷重量8.5吨,理论上最大可携带40个核弹头或者诱饵。因为受到美俄核裁军条约限制,实际上最大只允许携带10个核弹头,飞行距离1.6万公里,被称为全球洲际导弹之王。一次发射30到40个核弹头,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固体洲际导弹可以做的到。不过SS18的重量和体积也很惊人,36米的长度,200吨以上的重量,目前没有任何核潜艇和地面的整体载车可以装得下。因此SS18所有型号只能固定井射。SS18是弹体整体成型,采用可长时间储存的长寿命高安全性液体燃料。
可以确保15年左右不需要检查导弹燃料的可靠性,接到命令15分钟以内就可以发射出去。这些性能已经非常接近现有的固体燃料洲际导弹。而且SS18采用弹射出井的发射方式,因此没有脆弱的导弹排烟井。整个发射系统可以做到全封闭。巨大发射井的抗压保护盖和发射井的筒体,可抗住300兆帕的核爆压力。因此即使对手的核弹在发射井周边的200米内爆炸都很难直接压瘪发射井。因此SS18在核战中有相当可靠生存概率。其实有另外一种现役的液体洲际导弹,其发射运载能力可以算紧随SS18之后排在全球第2位,这就是DF5B洲际导弹。DF5B是多弹头液体洲际导弹。具体参数不得而知,不过作为其孪生兄弟CZ2号运载火箭的参数是对外公开的。CZ2号火箭全长32.6米,起飞重量190吨,运载重量3.5吨以上。因此可以认为DF5B的发射起飞重量基本在190吨左右。长度在32米左右,起飞重量和长度比SS18都略微小些,运载能力也不如前者。但是一次性发射8到10个洲际核弹头到1.5万公里的距离还是完全做得到的。
这也是为何DF5B还在值班并且继续升级的重要原因。200吨上下的巨大自重,让DF5B和SS18都不可机动发射。不过全球目前却有一种可以车载机动发射的液体洲际导弹。型号未知,其起飞重量和投掷重量也不知道。但是却基本可以判断导弹起飞重量肯定超过100吨,总长度在25米以上。采用了经过特殊改装的11轴22轮的重型发射运输一体车机动。有人预测其最大射程在1万公里。那么既然有把液体洲际导弹搬上大型卡车的例证,那么DF5B可以做同样的改进吗?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完全可以做到,但是没有必要。DF5B要车载化,必须首先把目前的2节模式改为前后一体的弹体。同时也要适当缩短弹长,从32米级别缩短到25米级别。这样射程就短了。而且运载150吨以上的超重超长车的通过能力极差。很多桥梁过不了,转个弯都困难。把100多吨的液体导弹搬上车是暂时没有固体洲际导弹逼的,在固体洲际导弹随便生产的条件下,再去折腾车载机动型DF5B已无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