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航空工业的差距有多大?战机产量,中国两年顶日本十年!
2017-08-03 08:44:44
歼10和F2虽同为第三代单发中型战斗机,但在各自国家空中作战体系中的定位却有所不同
近日来,日裔美国防务作家凯尔·沟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设想中国的歼10战斗机和日本的F2战斗机进行空中对抗,声称歼10在近距离格斗中占据优势,而F2战斗机可以利用超视距攻击战胜对手。事实上,这样的对比并不公平。F2的定位是空中支援战斗机,主要任务是实施对舰对地打击,同时保留了较强的空战自卫能力;歼10则恰恰相反,争夺制空权是它的主业,随便也可以干点扔泥巴的杂活儿。由于两者的用途不同,直接对话的可能性实在是微乎其微,比如:我军的歼10在东海防空识别区遭遇的日本同行都是F15J,F2却一次也没有出现过。不过为了照顾沟上同学别出心裁的脑洞,那么我们不妨也纸上谈兵一番,让这两款战斗机来一场非主流的空中对决。
F2配备的AAM4B最新型中距空空导弹,采用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不过参照AIM7的弹体和发动机是硬伤
F2是日美两国以F16为基础合作研制的第三代单发中型战斗机,凭借日本发达的电子元器件制造能力,F2装备了世界上第一款有源相控阵雷达J/APG-1,但是由于在软件整合能力方面的欠缺,导致其性能不稳定,探测距离大幅缩水,成了一个饱受诟病的“近视眼”。F2的空战武器主要有AAM3近距格斗空空导弹、AIM7F/M半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AAM4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发动机为一台F110-IHI-129,最大推力13.3吨。F2于2000年开始服役,2011年停产,总产量93架。停产以后又启动了F2升级计划,将机载雷达从J/APG-1升级为更加先进成熟的J/APG-2,增加了新一代的AAM5近距格斗导弹和AAM4B中距空空导弹,空战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歼10改进型的机载雷达和空空导弹均已达到三代半战机的顶尖水平
同为第三代单发中型战斗机的歼10,采用翼身融合的鸭式气动布局,具有很高的敏捷性。雷达为机械扫描的脉冲多普勒雷达,空战武器主要有PL8近距格斗空空导弹、PL11半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PL12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发动机为一台AL-31FN,最大推力12.5吨。歼10于2004年开始服役,2009年以后又相继推出了改进型的歼10B、歼10C,至今仍在大量生产,总量产已经达到了400多架。歼10B、歼10C采用DSI进气道,大大降低了雷达反射面积,换装了新型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增加了新一代的PL10近距格斗导弹和PL15中距空空导弹,发动机升级为AL-31FN(Serise3),最大推力13.7吨,全面达到了三代半战斗机的水平。
相比枝繁叶茂的歼10家族(上图),人丁单薄的F2祸不单行,2011年海啸造成了12架F2彻底报废(下图)
综上所述,歼10和F2这两款战斗机,研制服役时间接近,综合性能也是旗鼓相当、各有千秋。但是在后继的改进升级当中,早早停产只能小修小补的F2就越来越跟不上歼10日新月异推陈出新的脚步了,尤其是在机载雷达和空空导弹领域,中国用于装备轻型的枭龙战斗机的出口版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为惊人的170公里,歼10B/C自用的口径更大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性能自然是更上一层楼,PL10近距格斗导弹和PL15中距空空导弹也达到了世界同类产品的顶尖水平。所以无论是近距离格斗还是超视距攻击,歼10都已经获得了全面领先。更重要的是双方的生产数量和生产速度,歼10更是一骑绝尘遥遥领先,F2整个生产周期长达十多年,总产量还不到100架,而歼10只需要两年多的时间,新交付的数量就可以超过F2现役的全部机群,在数据对比的背后充分体现了中日两国综合国力和航空工业发展潜力的巨大差距。(利刃/晨言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