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棒设定为140公斤,有什么特别讲究?

2023-06-08 01:04:08   

前天提到,用来进行超高速撞击测试的钨棒的自重是140公斤。并且分析认为是一根大约5米长,直径5厘米左右的金属棍。有较真的人就计算了,说5米长,5厘米直径的钨棒的全重大约是189公斤,你怎么敢说是140公斤呢?其实很好理解,任何做武器的钨棒都不是绝对的标准圆柱体。看看坦克发射的长杆穿甲弹就知道。都是有尖锥与尾翼的,在头尾部分都要做相应的减重处置。因此判断总长5米,直径5厘米的测试体为140公斤;当然也可能是总长3米左右,直径更粗一些。但是为了保持减少空气阻力,都会做头锥化处置。再就是到底是通过增加尾翼来保持下落的方向稳定性,还是靠子弹或者炮弹一样,用高速自旋的办法来保持垂直下落的稳定性?其实更倾向用陀螺式自旋来自稳,



因为这个140公斤的测试体毕竟是从太空近乎垂直而下,期间要穿越全部的大气层厚度,如果采用像穿甲弹一样的尾翼稳定法,那么就会受到高空风的较大偏转力矩。而如果是像洲际导弹的核弹头一样的自旋稳定,那么受到横风的干扰因素就更小,极有可能实现30到50米级的圆周误差,这本身也是最高端洲际核弹头的极限误差。而最大的疑问,就是为何这个测试体是140公斤,为何不是14公斤,或者1.4公斤,甚至再增大10倍到1.4吨?有人可能说1.4公斤实在太小,那么做,真的跟从太空往地面扔根大头针差不多,毕竟坦克发射的像长铅笔一样的长杆穿甲弹弹芯的自重还都接近5公斤的水平。一根1.4公斤的大头针丢到大戈壁里,不用说测试,恐怕事后找都不好找。那么14公斤的测试杆,



总有3倍长杆穿甲弹的体积大,不是总有人说要把ASBM的弹头换成上千根的钨穿甲体,用来进行打航母之类?也有人说这个140公斤的测试体也可以直接贯穿航母舰体。实际上140公斤的测试体的根本试验目的完全与打航母无关。而且试验层级比ASBM打航母还要高端。要知道用来打航母的ASBM弹头都是带末端制导的;最终命中航母甲板的时刻,其末速度一般不会超过6马赫。而这个测试体本身并不带最终制导而且末速度高达15马赫以上,显然并不是用来打航母。那么不用来打航母还能用来打什么?他要打击的潜在目标,明显比航母还要重要。说白了就是要穿透对手的固定导弹发射井,甚至包括类似夏延山之类的超级核战地堡之用。而140公斤的自重,本身就是与部分最高端的分导弹头的自重一致。





说到这里,就会基本明白这种测试的标准与应用场景都是顶级的。140公斤的钨穿甲体,足够穿透所有核弹发射井的顶部井盖,将其内部的洲际导弹与其他的辅助设施全部一次性击毁;也可以击毁防御厚度在X百米之内的地下指挥中心,至于顶部有500米以上厚度花岗岩的夏延山,则可以用1.4吨的、单独的超重型穿甲体,确保钻个透心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