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以“国家云计算体系”替代传统操作系统

2018-07-31 13:22:10   

青衫老祖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操作系统有二,一是CPU操作系统,主要以台式电脑为平台;二是GPU操作系统,主要以移动终端(原称手机)为操作平台。以台式电脑为主平台的,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外国手中,包括芯片(英特尔)和软件(微软)。以移动终端为平台的,目前核心技术主要也在外国手中,但像华为的麒麟、小米的小米等,已经投入应用。搭载麒麟980的华为手机,性能还是不错的。

中国在CPU操作系统及芯片研制方面也有努力并有所突破。比如龙芯、飞腾2000等。但受制于应用生态的板结,目前难以大面积商用,主要在特殊行业领域使用。中兴事件让我们警醒,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对于一个行业、一个领域的安全威胁难以估量。即使是民用领域,当这个产业已经如空气和水一样渗透到民生各个领域的时候,安全问题也依然是全局性、政治性问题。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是个巨大的历史机遇。这次革命的标志就是“全面网络化”。互联网、人联网、物联网、智联网等等,将人类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互动在一起、粘合在一起。手机已经不能再叫手机,而已经成为“人类智秘”;网络化的汽车也不能再叫汽车,而更像是“移动起居室”。如果说第三次工业革命由微电脑激发的话,那么,第四次工业革命将由网络激发。所有研发制造都将围绕“全面网络化”来展开,致力于创造一种“网络化智能化去中心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区块链,或许就是为这种生产生活方式量身定做的网络方式。

基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要求,中国汽车行业正实现“变道超车”。我们看到,多功能+智能化+网络化+电动化的“移动起居室”正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像北京汽车、比亚迪汽车等已经跑在前头,如蔚来、奇点等新型车企更是专注于网络化电动化汽车研发。当我们无法在燃油领域赶超美欧日的时候,我们恰巧迎来了第四次革命、迎来了“网智电综”汽车时代。电机、电池和智能技术,全球均处于一个起跑线上,在白纸上作画的中国,此时已经处于领跑地位。

汽车行业的经验值得电脑行业借鉴。中国完全可以考虑换个思路。如果说是微电脑促成了互联网的普及的话,那么,目前的网络和智能技术,也完全可以促成电脑研发的脱胎换骨。

据报道,经过两年多的持续关键技术攻关和突破,“天河三号”E级原型机研制部署完成,并于7月22日通过科技部验收。这部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将是天河一号的200倍,每秒可进行百亿亿次计算,完全使用自主芯片技术。也就是说,中国超大规模计算机技术已不再受制于人。

这么大的计算能力干什么呢?当然可以用于宇宙模拟等大型计算,但也可以用来部署计算机云。形成以E级超算机为中心、以无数个微型计算节点为终端的云计算体系。使用这样的体系,台式电脑的计算功能就可以大幅度削弱。相对而言,其芯片和操作系统的研发也就十分简单。只要能够设计研发出能够对接超级计算中心的芯片和操作系统即可。由于这样的系统要求更高的安全标准,必须有国家统一部署,供所有中国人免费使用。这需要投入,但是,这无疑比每年花2000亿美元进口别人的芯片更划算。

我不是科学家。但是,在云计算和超大规模计算机(E级)技术已经突破的情况下,开发部署简便实用安全的网络计算机,绝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