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克疾:尼泊尔两次都损失惨重 奥利向中国求救

2016-04-02 13:30:01   

3月27日,尼泊尔新总理奥利结束了长达一周的对华访问,踏上归程。对于中尼两个当事国来说,奥利此番访问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除了地震灾后重建、边境互通、旅游合作等常规动作之外,两国还讨论了过境运输、中尼铁路、能源合作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毫无疑问,这些合作项目的影响绝不会止步于两国之间,而会对周边国家,乃至整个南亚地区都施以深远影响。


作为总理首次访华,他将最后一站放在了四川。

 

谈到中尼关系,印度就像英国谚语中那只在小屋中你不得不面对的大象——有趣的是,印度人常常为自身的大象形象而自豪。尼泊尔和印度相邻而居,有着高度相似的文化社会习俗,但是两国关系却龃龉不断,缺乏互信。一方面,尼泊尔都眼中,印度常常以性情乖戾,脾气暴躁的危险大个子邻居形象出现,因为印度甚至无需恶意,在不经意间就能对尼泊尔的国计民生产生致命威胁;另一方面,在印度眼中,尼泊尔的形象近似于一个实力孱弱,但又忘恩负义的小人,常常看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用“域外因素”的杠杆效应撬动印度的既得利益。

 

发生在2015年秋天的“禁运风波”是尼印波折的双边关系演绎出的最新剧集。当时,生活在尼泊尔南部的马德西人不满尼国内新宪法,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抗议示威活动。出于对马德西人特殊地缘、文化背景的利益考虑,印度选择了用切断燃料和物资运输路线的方式对尼泊尔当局试压。

2015年,由于对尼泊尔禁运,尼泊尔各地都出现了大规模反印游行,抗议印度对尼泊尔新宪法进行打击报复。

 

这一事件的吊诡之处在于,尼泊尔指责印度的行为是赤裸裸的干涉内政,但是印方却断然否认参与了任何封锁尼泊尔的行动。迄今为止,印度仍然坚称清白,把尼泊尔遭遇的灾难性运输中断归咎于其自身的治安混乱和动乱政治。

“我都不屑干涉,你就趴下了”,正是印度这种外交神态才最让尼泊尔所忌惮和畏惧。它表明印度对于尼泊尔国内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渗透已经强到不需要直接干涉,仅仅凭借外围影响力就能左右局势发展的地步。

这场印度不肯承认,却脱不了干系的禁运风波令尼泊尔损失惨重,使这个刚刚惨遭地震打击的高原小国雪上加霜,尼印关系也随之降至冰点。面对国内高涨的反印情绪,禁运危机之中诞生的新总理奥利被寄予了高度期望,希望他能够直面外部挑战,将尼泊尔带出窘境。在这种情形之下,曾有传闻认为奥利会一反尼泊尔的外交传统,选择中国而不是印度作为首访对象,以此反抗新德里的赤裸裸干涉。但是奥利最终还是向旧制妥协,在当选后首选新德里出访。


今年年初,曾风传尼泊尔总理将一改之前历任先访问印度的惯例,将首访定在中国。但最后,奥利仍然选择了在今年2月19日至24日,对印度进行了为期六天的国事访问。

 

作为内陆小国,尼泊尔社会、经济等各方面严重依赖印度的局面短时间难以改变,因此尽管奥利满腹怨言,奥利还是不得不维持尼印之间的礼数,保持两国在官方层面不至于撕破脸皮。如果把国家面临的必须任务分为“重要”和“紧迫”两个维度,那么奥利首访印度就是紧急度最高的“续命”任务,因为没有印度的配合,尼泊尔甚至难以生存;而奥利这次访问中国就是关系其国家长治久安的最重要任务,因为如何发展与中国的联系将决定尼泊尔独立自主抑或是受制于人的国运。也许这也是为什么奥利此次出访中国会在印度引起轩然大波。

除去广受关注和讨论的青藏-中尼铁路计划和中尼水电能源合作计划,其实奥利此番来华的最大收获——《中尼政府间过境运输协定》——并没有引起大众传媒的关注。普通人看这项协议很容易被其平凡的名称迷惑,认为这不过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国际贸易协定,处理些类似互联互通、贸易便利化的问题。但是,这项协议实际上非却同小可,称其具有战略性先导意义毫不为过。毫不夸张的说,这项协议将有可能预示着中尼关系的重要转折。

 

对于尼泊尔来说过境运输协定到底有多重要?一段尼泊尔的心酸往事也许最能说明问题。1978年,尼泊尔承认印度对于“印占锡金”的主权的之后,作为回报,印度同意尼、印之间的分别签署贸易和过境协议,一改此前将两个协议混为一体的作法。虽然看起来只是简单的政策修改,但是这对于尼泊尔来却有举足轻重的重大意义。

在分别签署两项协定的情况下,来自第三方货物通过印度进入尼泊尔就被归纳为“过境”而不是“贸易”。如此一来,虽然销往尼泊尔的货物仍然经过印度领土,但却不必受到印度繁杂的贸易制约,免去了通关、装卸、转运的复杂流程,使尼泊尔某种程度上拥有了“自己的港口”。

然而好景不长,1988年尼泊尔从中国合法购入了一批防空武器。印度对此火冒三丈,因此在贸易和过境两个协议行将过期的时候,印度借机将两个协议合并。原本只是作为“过境品”的尼泊尔进口物资,就变成先进口到印度,再进口到尼泊尔的“贸易品”。


青藏铁路将从拉萨一直延伸到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穿过喜马拉雅山脉。

因为涉及到关税、检验、检验等手续,对于贸易品和过境品的处理流程和规范完全不同。因此,当印度实施“贸易-过境”合一的协议以后,大量尼泊尔从第三国进口的货物就滞留在加尔各答港。

虽然印度并未“施加”任何封锁,但仅仅是对一项双边政策的改动就让尼泊尔经历了漫长痛苦的“断粮期”。燃料、食物、生活物资的缺乏导致境内社会动荡此起彼伏,老百姓民不聊生,尼泊尔的GDP增长从1988年的9.7%骤降到1989年的1.5%。

在印度的压迫、国内社会经济困境的共同压迫下,当时的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不得不引入议会民主以缓释巨大的压力。而当新政府与上台,同意印度台面上和台面下的“友好”要求以后,尼-印两国之间的交通线才恢复通畅。至此,尼泊尔长达13个月的断粮噩梦才告一段落。

1988年与2015年的风波似曾相识,印度两次都“什么都没做”,尼泊尔两次都损失惨重。有了这些历史情节的铺成,不难想象奥利此次访问的心路历程:决不能让一个国家在同一个坑里再摔一次。《中尼政府间过境运输协定》标志着尼泊尔将能够利用中国的港口进口物资,而这些物资将以“过境品”的名义直运尼泊尔。虽然中尼边境离中国的海上走廊路途遥远,过境贸易目前并不容易实施,但这却为两国之间互联互通硬件建设奠定了最好的理念基础。

当新德里的一些人满足于奥利首访印度所体现出的顺从和敬意时,中尼之间其实已经开始做着一些“重要而不紧迫”的事情。而当加德满都和北京慢慢完成这些“重要”的待办事项之后,来自新德里风风火火的挑战也许就不再显得那么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