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构建三张大网,将缓解中国的“马六甲之困”!

2017-10-07 14:29:39   

什么是中国?
从喀什陆地到永乐龙洞海洋,
从珠穆朗玛高峰到独子山低谷,
从察哈尔火山到曲登尼玛冰川,从山南沙漠到泸沽湖泊
……
9634057平方公里广袤土地,116个主要山脉,
7大水系河流,3万种植物分类,
各种地形地貌一应俱全,
地大物博,
当然,
还有,
丰富的,
能源资源。

有埋深1000m以浅的煤炭资源2.6万亿t,14个大型煤炭基地占全国保有资源储量的85%。

有探明储量的矿产159种,包括8种能源矿产,54种金属矿产,90种非金属矿产和3种水气矿产,部分矿种储量居世界前茅。

有大庆、吉林、渤海等多个油田,截至2015年底,全国石油地质资源量1257亿吨、可采资源量301亿吨,更在页岩气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打开勘察新局面。

还有13.83亿人口,56个民族,截止到2016年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国家,有无比巨大和潜力的市场等待全世界智者的开发,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正在联通贯穿着整个世界。
……
这就是中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充斥着力量与财富,到处都有智慧超群且善良的人!这便是马可波罗口中真正的“遍地黄金”,真正的东方文明古国!

“一带一路”规划涉及诸多领域,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正在勾勒两张大网:能源大网与物流大网。

能源大网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国从能源出口国变成了能源进口国,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原油依存度从2005年的39.5%上升到了2015年的60.69%;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则从2005年的-6.4%上升到了2015年的31.89%。

中国石油天然气进口,过去较长时间超过80%都从马六甲海峡运输而来,以往中国的进口油气主要来自中东、非洲与澳洲国家,其中海路运输主要以中东、北非、澳洲为源头,经北印度洋、太平洋向东南沿海发散。这使中国船只须频繁来往于马六甲海峡,可以说,马六甲直接扼住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能源大动脉,这就是所谓的“马六甲之困”。为了解困,中国开始想办法进行能源进口方式的多元化。

经过10多年的努力,在中亚,中国推动修建了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如今已向我国输送上千亿立方米的天然,中国还通过铁路源源不断从中亚进口石油;在中俄边境,中俄原油管道从2010年已经开始向中国供油,中俄铁路原油运输也没有停,2016年进口俄原油5238万吨,占中国石油进口的13.75%;南亚方向,中缅石油管道2013年竣工,该管道每年能向中国输送120亿立方米天然气和2200万吨原油……

未来,中国还将采取“一加一减”举措,“加”是通过新建的皇京港,加强对马六甲的影响力,拥有一定的自主权。2016年,中国与与马来西亚合作,开始投资124亿建设皇京深水港,规避对中国不太友好的新加坡深水港以保证海上能源通道安全;与东南亚沿南海各国合作,耗资131亿美元承建了全长600公里的“东海岸铁路”,连接马六甲海峡沿岸巴生港和皇京港。“减”则是通过瓜达尔港,抵达阿拉伯海,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性;随后开发位于孟加拉湾的皎漂港,为中国自中东进口能源提供一条替代路线,可直接在该港卸下从中东运来的石油和天然气,并通过管道输送至中国,不用再取道马六甲海峡和南海……

交通物流大网

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的时间里,铁路总里程从2.18万公里到12.4万公里,规模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速铁路2.2万公里,居世界第一;民航航线从12条到3142条,运输机场达210个;邮政服务网点从稀少到遍地开花,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线上线下结合的蓬勃发展……一个“中国造”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逐步呈现在世界面前。由“瓶颈制约”到“一带一路”规划的飞速驰聘,与沿线国家不断加强的合作让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中国的交通物流大网正逐步“包罗世界”。

其中作为助力“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新亚欧大陆桥也正积极解决运价和货源等难题,真正实现大陆桥的可持续发展。20多年的实践中,完美呈现了铁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从过去的“贸易引导物流”转向“物流引导”时代,不仅为缓解“马六甲之困”起到了极为重要作用,更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搭建了一个国际合作平台,使大陆桥物流由“量”到“质”产生一个大幅度提升。如中欧班列就采取了“因地制宜”的做法,使用沿线国家原有的铁路设施,仅调整调度、时间表、车辆交接等规章制度,用“接力式”的运送方式,为能源运输的前提设施互通打下坚实基础。

正所谓“单丝难成线,独木不成林”,只有把能源设施互通贸易的桥梁扩张成密网,才能发挥辐射功能,实现区域范围内的畅通互联。对中国来说,建设陆海新丝路的便捷通道和平台,开辟“新亚欧大陆桥”就是为实现与中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乃至澳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互联互通,缩短物流运输距离,节省运费时间,进一步开辟高效、便捷对接外国市场的物流新通道,丰富能源进口渠道,扩大世界主要消费市场,让更多的中国产品向世界输出,让国家经济更加腾飞。

2014年,中国物流服务完成业务量首破100亿件,达到139.6亿件,第一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快递大国”;2015年全国物流业务量突破200亿件大关;到了2016年,仅上半年,全国物流业务量就达132.5亿件,近似于2014年全年的业务量。

中国物流的迅猛发展可以说是中国人、中国物流从业者创造出的一个真正让世界惊叹的伟大的奇迹!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品登上国际舞台,让世界瞩目中国美,华为从默默无闻到口碑盛赞,中国马桶盖从众人不屑到让外国人惊叹不已……可以预见,在未来,中国商品、中国物流走出的路就是“品质”的路。

从一二线城市到三四五线城市,从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到钓鱼岛和南沙群岛,国美旗下的安迅物流公司也正积极响应中国物流的号召,提供个性化、区域性强、资源整合能力强的物流解决方案,“独家定制”下沉至村,只有想不到没有到不了的物流网络盖能力,不仅包含了国美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也体现了国美最大的社会责任。

商品销售网

交通物流大网的“纵横四海”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商品销售的“网罗世界”,2014-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3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已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国外的技术、资本,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中国的商品、服务源源不断地涌入世界,“中国制造”、“中国建设”、“中国服务”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欢迎,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物美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中国品牌正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

在能源大网的驱动下,全世界的能源都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中国制造在全世界资源的支持下越来越给力,商品品质越来越高。在强大的物流大网联通下,中国制造、中国商品又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世界各地,为全世界人民提供着质优价廉的商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