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留痕:贸易战处顶层设计阶段开打与否就看特朗普的掌控能力
2018-06-08 12:34:45
经过三轮(实际上四轮,此前刘鹤曾经访美沟通过关税问题)的经贸磋商,中美之间的分歧依然巨大。虽然一度曾达成过“不打贸易战”的共识,但美方又出现了反复无常。第三轮过后,目前似乎出现了暂时的平静。是平静后的爆发?还是平静后进入新常态?这恐怕谁也说不好,只能拭目以待。
从第二轮的华盛顿联合声明和第三轮的美方声明来看,本次中美经贸磋商一大特点是“顶层设计”。第二轮声明中,强调了是在双方首脑的“指示之下”达成的“协议”。而第三轮的美方声明则强调了将向总统报告等待进一步的指示。这至少表明,目前美方如何出牌完全在特朗普的掌握之中。也就是说,枪还在特朗普手中。是否扣动扳机,似乎决定于特朗普的心情。
然而,数轮的经贸磋商,似乎对双方的民族主义起到了扇动的作用。中方还好,虽然反应比较强烈,但也仅于不惧战而不是要挑战美国。而美方就不同了。虽然也有反对之声,但要求中国进行“结构性改变”的呼声高涨。美方已经不满足于缩小中美贸易逆差,而是想借机要求中国改变发展方向和结构,以永远消除中国对美国地位的威胁。而美国的参众两院、共和民主两党议员、加上特朗普团队成员中的强硬分子,对华持强硬态度的人似乎更多。这恐怕已经给特朗普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虽然特朗普一直口气强硬,但却宁愿相信,对华打贸易战并不是他的初衷。
首先,特朗普一直强调的是中国对美贸易不公平,但要求中国经济“结构性改变”却并非出自他口。以关税相威胁,他更多的是强调要缩小贸易逆差,为美国的工人、农民制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而美国内对特朗普批评最多的就是以缩小贸易逆差换中国的“结构性改变”。
其次,特朗普的反复无常,并不代表他的强硬,恰恰说明他对打贸易战的犹豫不决。而在第二轮磋商中达成不打贸易战的共识之后,又反悔再提关税方案,则很可能是面临了来自内部的压力。
其三,特朗普同时对中国和盟友下手,这表明此次贸易战挑衅并非专门针对中国而来。反过来说,如果初衷就是要与中国打贸易战,恐怕也不会同时对盟友下手。与盟友联手胜算才更大。
其四,“美八条”基本上是根据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四大举措”提出来的。降税、增加进口、市场准入条件负面清单以及知识产权等,都是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也就是说,美方的要求,中国方面基本上都正在进行着某种改变。这就有的谈。
其五,特朗普反复强调中美领袖之间的朋友关系和友谊,这实际上是在表示局势可控,这是意在安抚怕打贸易战的那部分的心情;也是意在防止中国出现过激的反应。
以上五点说明,特朗普发起贸易战挑衅的初衷,基本上可以认定就是单纯为了缩小贸易逆差。在竞选之前他就固执的认为世界对美国贸易不公。并誓言改变。也因此他才四面出击。打击的重点对象都是对美贸逆差较大的国家。只是事件的发展有些出乎意外。
目前,特朗普的处境比较困难。一是“通俄门”还在持续发酵,倒特的呼声扶持高涨;二是美国内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缩小贸易逆差,而是要求改变中国的改革或发展方向;三是中国在核心利益方面又坚决不妥协;四是面临国会的压力;不但民主党施压,共和党内部也在施压;五是面临中期选举的压力。也就是说,中美贸易问题已经成为了美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
打贸易战,或许能够转移美国内政治斗争的大方向,可以给特朗普减压。但打不好他却又可能成为“千古罪人”。对中期选举甚至于对他能否连任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目前对特朗普来说有两大重要任务。一是顺利的实现特金会这一历史性会晤,给自己政治加分。二是逼欧盟妥协,给自己减压。希望借此能够赢得美国内部的政治斗争。这样才能继续进行他的顶层设计。如果掌控不了局势,他的顶层设计就会难以进行下去。中美是否打贸易战,就只能由国会来决定了。
从第二轮的华盛顿联合声明和第三轮的美方声明来看,本次中美经贸磋商一大特点是“顶层设计”。第二轮声明中,强调了是在双方首脑的“指示之下”达成的“协议”。而第三轮的美方声明则强调了将向总统报告等待进一步的指示。这至少表明,目前美方如何出牌完全在特朗普的掌握之中。也就是说,枪还在特朗普手中。是否扣动扳机,似乎决定于特朗普的心情。
然而,数轮的经贸磋商,似乎对双方的民族主义起到了扇动的作用。中方还好,虽然反应比较强烈,但也仅于不惧战而不是要挑战美国。而美方就不同了。虽然也有反对之声,但要求中国进行“结构性改变”的呼声高涨。美方已经不满足于缩小中美贸易逆差,而是想借机要求中国改变发展方向和结构,以永远消除中国对美国地位的威胁。而美国的参众两院、共和民主两党议员、加上特朗普团队成员中的强硬分子,对华持强硬态度的人似乎更多。这恐怕已经给特朗普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虽然特朗普一直口气强硬,但却宁愿相信,对华打贸易战并不是他的初衷。
首先,特朗普一直强调的是中国对美贸易不公平,但要求中国经济“结构性改变”却并非出自他口。以关税相威胁,他更多的是强调要缩小贸易逆差,为美国的工人、农民制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而美国内对特朗普批评最多的就是以缩小贸易逆差换中国的“结构性改变”。
其次,特朗普的反复无常,并不代表他的强硬,恰恰说明他对打贸易战的犹豫不决。而在第二轮磋商中达成不打贸易战的共识之后,又反悔再提关税方案,则很可能是面临了来自内部的压力。
其三,特朗普同时对中国和盟友下手,这表明此次贸易战挑衅并非专门针对中国而来。反过来说,如果初衷就是要与中国打贸易战,恐怕也不会同时对盟友下手。与盟友联手胜算才更大。
其四,“美八条”基本上是根据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四大举措”提出来的。降税、增加进口、市场准入条件负面清单以及知识产权等,都是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也就是说,美方的要求,中国方面基本上都正在进行着某种改变。这就有的谈。
其五,特朗普反复强调中美领袖之间的朋友关系和友谊,这实际上是在表示局势可控,这是意在安抚怕打贸易战的那部分的心情;也是意在防止中国出现过激的反应。
以上五点说明,特朗普发起贸易战挑衅的初衷,基本上可以认定就是单纯为了缩小贸易逆差。在竞选之前他就固执的认为世界对美国贸易不公。并誓言改变。也因此他才四面出击。打击的重点对象都是对美贸逆差较大的国家。只是事件的发展有些出乎意外。
目前,特朗普的处境比较困难。一是“通俄门”还在持续发酵,倒特的呼声扶持高涨;二是美国内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缩小贸易逆差,而是要求改变中国的改革或发展方向;三是中国在核心利益方面又坚决不妥协;四是面临国会的压力;不但民主党施压,共和党内部也在施压;五是面临中期选举的压力。也就是说,中美贸易问题已经成为了美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
打贸易战,或许能够转移美国内政治斗争的大方向,可以给特朗普减压。但打不好他却又可能成为“千古罪人”。对中期选举甚至于对他能否连任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目前对特朗普来说有两大重要任务。一是顺利的实现特金会这一历史性会晤,给自己政治加分。二是逼欧盟妥协,给自己减压。希望借此能够赢得美国内部的政治斗争。这样才能继续进行他的顶层设计。如果掌控不了局势,他的顶层设计就会难以进行下去。中美是否打贸易战,就只能由国会来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