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把乌克兰大飞机产业一勺烩?新机型让印度很期待可又没法下单

2016-10-25 10:49:39   

在22日引述乌克兰报纸的报道称,中国和乌克兰将会联合生产新型的安-178短程战术运输机,这种运输机是安东诺夫设计局近些年来开发的主力机型,基于民用版安-158型喷气型支线客机研发。《防务博客》的博主戴维认为,中国可能从中会获得更大的利益,而不仅仅是几架运输机。有可能会让中国原来一直都在用的运-9系列运输机得到一个全新的升级换代机会。


虽然安东诺夫在大型运输机,例如安-124和安-225上已经丧失了制造能力,可中小型运输机生产线仍然在保留。并且由于全球还有大量的安系运输机需要安东诺夫来进行保养维修,所以借助这部分的资金,安东诺夫就计划依靠自己的安-148/安-158系列支线客机的技术优势,建造出一种既适合民用运输又适合军用改进的新机型。尤其目标市场就是替换安-12四发涡浆运输机,也就是我们大家更熟悉的国内成为运-8的运输机。


安-178的机身长度32.95米,翼展28.84米,机身高度10.14米,采用2台D-346-148FM涡扇发动机。对比安-12的38米翼展,显然安-178的翼展更小,起降适应性能更好。目前安-178的设计载荷在20吨左右,最大速度比安-12要快50公里,进入了时速800公里大关,同时最大航程保持5500公里不变,这已经是很不错性能。而且既然是目标要替代安-12,自然运输和改装能力也是安-178更关注的领域。主要继承都来自的安-158客机设计,同时改进了后舱门和后桥,并且采用上单翼、翼梢小翼和T形尾翼等气动设计,使得安-178更适合短距野战机场起降,还可以执行伞兵和空投任务。并且安-178能够在12200米高空正常飞行,最大巡航速度为825千米/小时,这一高度是非常适合预警机等特种飞机的执行任务飞行高度和速度了。

这次,外媒报道的中国和乌克兰联合生产安-178运输机合同,主要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以4000万美元的单价,购买12架安-178整机;另一方面是在中国组装生产40架安-178运输机。从数量上来看,这一笔订单并不算庞大,可如果从改进成特殊用途的载机,那么总共52架安-178运输机至少能够改进出新一代“高新”家族的全部型号,如果中乌双方合作顺利,或许会在安-178基础上再度恢复前俄时代的安-74预警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美国人认为此举或许会解决中国的目前遇到的“载机难题”有一定的基础:运-9机体空间相对狭小,巡航速度也慢大约在700公里/小时,高度也低,仅在9000米左右,对于预警机等特种机型来说,自然是“登高望远”,巡航高度越高效果更好。


如果这笔合同能够执行,无疑将会为乌克兰的战略运输机产业在中国复苏打下一个不错的开端和基础,为未来中乌合作安-70或者安-124同级别运输机打下不错的先期合作范例。这也比较符合大家预期的“一勺烩“把乌克兰的大飞机产业在中国全面复产的预期。而且这款运输机也是未来全球主流市场所需要机型,市场潜力不小。尤其是中国的一个邻国非常需要:印度。印度其实早在2007年就和俄罗斯签订了研发“多用途运输机项目”(MTA),就是研究运力在15到20吨级战术运输机,可最终这个研发项目被中止,俄印各持一词,印度说是俄罗斯涨价,俄罗斯却说印度要求太多,总之是不欢而散。而印度自己的安-32运输机原本在2009年在乌克兰进行升级,可升级到最后40架变成了35架!有5架“踪影全无”。这也让印度极难再相信乌克兰安东诺夫了。


可现在,中乌联的这款运输机确实是印度急需的运输机,尤其适合运输大约1个连的兵力在复杂地域下紧急部署的能力,印度甚至可以说是“垂涎三尺”。但是这款运输机还是乌克兰跟中国联合生产,下单以后会不会被中国和乌克兰联合“卡脖子”呢?这是印度很犹豫的一个方面,从现在来看,印度很希望全面西化,但西方能给印度的毕竟有限,眼下期待已久新运输机已经出现了,可偏偏还是中乌联合生产,这让印度很纠结,没法下单啊。想引进生产技术,无疑有可能合作的乌克兰现在正在跟中国合作,想买整机还是中午联合研制,俄罗斯也不生产同类机型,西方的C-130系列也不会出口组装线给印度,印度确实有些骑虎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