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同时挑衅三邻国,连尼泊尔也开始强硬反击了
2020-06-17 07:05:38
印度在领土争端问题上又与邻国开始闹腾了,这一次,它不但同时挑衅中国和巴基斯坦,而且还拿尼泊尔开刀,只不过,遭到了尼方的强硬反击。尼泊尔联邦议会众议院刚刚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与印度存在领土争议的卡拉帕尼等地区纳入新版国家地图。此次投票的尼泊尔众议院275名议员中,258人对宪法修正案投了赞成票,而且没有人投反对票。根据尼泊尔的新版地图,该国的国土面积比旧版多出约335平方公里。
尼泊尔此次通过修宪行动把与印度存在争议的领土纳入新版国家地图,无疑是对印度的一次反制。5月上旬,印度国防部长辛格为一条长约80公里、连接印度内地至立普列克山口、经过卡拉帕尼的道路剪彩,引发尼泊尔强烈不满和坚决抗议。尼方批评印度的行为是“入侵”,并于5月20日对外发布新版全国行政地图,将卡拉帕尼等争议地区进一步明确为尼方领土。这意味着,尼泊尔不再承认与印度存在领土争议。
对于一贯在领土争议中强势且贪婪的印度来说,尼泊尔的做法等于给了它一记闷棍。印度外交部随后发表声明表示,拒绝承认尼泊尔的新版地图,称其为“单方面行动”,“不是以历史事实或证据为依据”。
印度媒体对尼泊尔的这一举动自然也是反响强烈,纷纷感叹两国关系“回不到从前”。《印度教徒报》社评标题为“印度和尼泊尔的关系不再特殊”,表示印度和尼泊尔的关系“已陷入绝境”,“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社评认为,两国裂痕的根源在于印度缺乏悬崖勒马、后退一步的外交策略。
对于印度与尼泊尔矛盾的激化,一些印媒还无端地扯上了中国,称尼泊尔此次的“硬气”是中国和巴基斯坦在背后怂恿。印度报业托拉斯文章称,印度战略事务专家认为,尼泊尔国内的政治纷争、中国强大的经济支持所带来的日益增长的抱负和自信,以及印度在与尼泊尔接触时的“自满”和缺乏敏感性,促使尼泊尔迈出前所未有的一步,将其与印度长达数十年的边界争端升级到一个新的水平。印度Zee新闻网还抛出了一个“阴谋论”,称中国和巴基斯坦都计划通过刺激尼泊尔对抗印度来开辟新战场。
印度军方则极力淡化这一事件的影响。印度防长辛格表示,印度和尼泊尔有深厚的“特殊关系”,“是世界上任何力量都无法打破的”,“误解可以通过对话解决”。印度陆军司令纳拉万则强调两国“有着非常牢固的关系”。
相对于印度官方的强硬、军方的“和缓”与媒体的“甩锅”,印度一些专业人士表现出相对理性的态度。印度防务专家指出,尽管中国在尼泊尔的影响力近年来有所增强,但不认为加德满都在这个问题上是在北京的要求下采取的行动。印度战略事务专家穆尼教授表示,尼泊尔的行动传递出的更大信息是,尼泊尔人在维护自己,与印度特殊关系的旧框架已经完全消失。印度将不得不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尼泊尔问题,少一点自满,多一点机智和理解。
其实,印度与尼泊尔矛盾的暴发,是尼泊尔对印度长期推行地区霸权主义的反抗。印度独立后一直把自己视作当年大英帝国的继承者,梦想着恢复英国殖民时期“一统南亚”的版图,当年的印度总理尼赫鲁就曾公开说过,“小的民族国家是注定要灭亡的”。结束英国殖民统治后,印度通过重新签定条约等形式,把泥泊尔等一些周边小国纳入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并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对这些国家进行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所谓印度与尼泊尔的“特殊关系”。
然而,这种“特殊关系”是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印度不仅在军事安全上长期对尼泊尔进而威慑和掌控,在经济上对尼泊尔的压榨也十分突出。比如,尼泊尔境内水资源丰富,但局限于自身经济技术实力有限,难以有效开发。印度以治理柯西河“水患”和“帮助”尼泊尔进行水资源开发为名,在柯西河上修筑水坝。尼泊尔民众愤懑的是,印度通过该水坝获得了可灌溉96万余公顷土地的水源,尼泊尔却仅仅获得了2万余公顷的灌溉面积。尼泊尔电力供应严重依赖水电,结果水坝建后,尼泊尔不仅要高价购买电力,且该水电站的供电长期不正常,尼泊尔每年只能获得大约0.8兆瓦的电力。
另外,在“帮助”尼泊尔修建水坝的过程中,印度获准在尼泊尔境内多地的矿产开采权,且该水坝的控制权归印度所有,尼泊尔既不能在洪水来临之际开闸放水,也不能在旱季保证灌溉用水,等于印度变相夺取了尼泊尔的土地。由于该工程建设欠科学性,印度又管理不善,泥沙沉积问题严重,成为了威胁尼泊尔南部和印度比哈尔邦的祸患。
事实上,深受印度霸权主义危害的尼泊尔早就想摆脱印度的控制,印度却以傲慢的态度对待尼泊尔。此次尼泊尔在争议领土问题上向印度示强表明,尼泊尔人已经开始摆脱与印度“特殊关系”的旧框架。这对印度的霸权政策敲响了警钟。如果印度继续以不平等的心态对待地区小国,难免出现更多的“造反者”。显然,沉浸于“南亚地区安全圈”梦想的印度,应该醒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