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哥的话 :德国最近为啥总跟中国过不去?

2017-12-31 13:58:04   

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期中德关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他特别强调,自去年6月份中德商定建立网络安全磋商机制以来,在网络安全的问题上到目前毫无进展,原因是在对话中中方缺乏对话诚意,到现在双方并未举行有关网络安全方面的相关对话。


事实真相果真如这位叫柯慕贤所说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从去年建立网络安全磋商机制后,中德就网络安全已举行过首轮高级别安全对话,之后中国曾多次邀请德方派团来华举行磋商,但是德方迟迟不派人来,现在反而倒打一耙,指责中方缺乏对话诚意。

作为德国驻中国大使,柯慕贤难道不了解事实真相吗?责任在谁难道他不清楚吗?事实是他很清楚事情的真相,柯慕贤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跟最近德国国内的反华大环境有关,西方政客的言论大多数时候是为本国的政治和外交服务的,所以出现无视现实,颠倒黑白的言论实属正常。

说到德国最近掀起的这一波反华高潮,大家可能想到了今年11月18日我们的国青队在德国法兰克福球场参加德国西南地区联赛第二场友谊赛的过程中,在观众席上有狗打出Z.D旗的事儿。在这次事件中中方队员退出赛场抗议。而球场上的维护治安的警察以“言论自由”为借口,对分裂分子的行为不予阻止。而FSV法兰克福总裁格尔纳说,只要表达在法律的框架内,俱乐部就不会干预。在接受《斯图加特新闻报》采访时,这位总裁格尔纳甚至扬言“不会对我们民主的基本权利让步一厘米”。11月18日举ZD旗的G扬言26日将再闹场,主队总裁扬言不会干预,以表明德国言论自由。

发生这个事件后,网上有人发文指出这只是一次偶发事件,不应过分解读,以免影响中德关系的大局和发展前景。

我呸!咱们国内咋就那么多外币党和猪.油蒙心的东西?!我也是日了怪了。偶发事件?看看这才刚过几天,连驻华大使都跳了出来唧唧歪歪的颠倒黑白对中国说三道四了,难道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的这次言论也可以解释为偶发吗?

对一些有问题的人6哥懒得去驳斥,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为子让更多吃瓜网民看清楚德国佬的反华本质,6哥能告诉大家的是,德国人的这一切行为和挑衅言论都是有预谋,有组织的,绝非偶发。说这话是根据的,今年早些时候,就是当地时间8月30日,德国外长加布里尔在巴黎出席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呼吁欧洲应当团结一致,制定出统一的对华战略,也敦促中国不要试图分化欧洲,而应遵守“一个欧洲”原则。


他的原话是这么说的,他说:“不能只是要求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中国也应当坚持一个欧洲的立场,不能试图分裂我们。”

他还呼吁欧洲各国对华保持一致,他认为如果不能制定出共同的对华战略,中国将成功分化欧洲。中国的影响力已经渗入欧洲的日常政治中,许多欧盟成员国都不愿意为了欧盟利益而得罪中国。

加布里尔还专门把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拿出来说事儿,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暗含地缘政治、文化、经济的渗透,甚至有军事战略考量,欧洲人对此没有任何准备。他说欧洲人不单单不反思,还争着抢着去中国开会,甚至对能够在会上发言感到兴奋。

外长、驻华大使发表直指中国的政治挑衅言论,连德国国内各种本不应该涉及政治的体育赛事都掺合进了政治,你能说这些都是德国佬没想法,不反华的偶发行为?要知道它的外长和驻华大使的一言一行那可都是代表德国政府的。现在就差默克尔亲自发表涉华言论了。大概是她被组阁搞的焦头烂额,顾不上,要不然早跳出来了。

其实德国佬的反华不是近期才开始的,一直是这样,只是激烈与否的区别而已。从去年奧巴马的欧洲之行与默克尔促膝长谈后,德国就抗起了维护西方民主.价观大旗,从那时起德国就跳到了反华最前线。

最明显的事件就是2016年11月7-8日的中德第14次人权对话会,对话会后8日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德国联邦政府人权事务专员科夫勒对中国进行了一长串批评,并称明年将去中国的监狱进行探视。


中国当时的回应是:德中不是师生关系

6哥,你列举德国政要和其他人的这些事例和言论,说了这么多,那么德国为什么选择积极反华?为什么跟我们过不去呢?

其实上边的分析中已说了部分原因,具体细分的话,应该是内外两个原因:

一,内部原因

默克尔组阁难产,需要转移德国民众和各股政治势力的视线,转移焦点,缓减压力。


欧美(西方)政客惯用的伎俩是内政无解时就在外交上找出路,内部矛盾不可调和或内部危机解除不了时,就通过对外挑起纠纷,甚至是发动战争来转稼矛盾和危机。那么德国内部有什么矛盾暂时无解,需要释放压力呢?

默克尔的组阁失败,9月举行的选举默克尔获得了连任,但她所在的联盟党并不占优势,在选举中只获得了1/3的议席,没有达到单独组阁的绝对多数的要求,只能选择联合组阁。因获得议席第二的社民党拒绝与默克尔所在的联盟党联合组阁,联盟党只得选择与另外获得议席较少的两个政党自民党、绿.党进行谈判联合组阁。经过近一个月的谈判,仍未能达成共识,直到现在仍没有组成有效的联合政府。自民党主席林德纳宣布退出与联盟党的组阁谈判,理由是谈判各方没能建立互信,“不执政总比错误.执政要好!”,默克尔的组阁谈判宣告失败。据说自民党退出的真正原因是,自民党希望获得财政部长等重要职位却未能如愿,干脆就退出。

默克尔的这没组阁失败无论对德国,还是整个欧洲来说都不是小事,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政治不稳对欧元区乃至欧盟对俄罗斯、土耳其政策等方方面面都会造成影响。也就说德国的政治不稳定不仅仅会在政治方面对德国和整个欧洲造成冲击,经济方面也是如此,组阁谈判19日破裂后,20日汇市欧元兑美元汇率大幅走低,一度跌至1欧元兑换1.172美元的三周低点。

目前参与组阁的德国各党派的选择是,要么相互妥协拼凑一个内阁,要么重新大选。不管是哪个选择,到现在德国政府实际一直处于“半瘫痪”状态,这对于想当欧盟老大,带领欧盟与中俄美比拼的德国来说可能是个糟透了的事。看着与德国争夺欧盟老大地位的法国现在在国际事务中抛头露面,德国人心里急啊!

德国民众,尤其是德国政治精英中那些能影响选举、组阁谈判的势力,如果过度关注内部组阁这档事儿,那么组阁谈判势必会狗扯羊皮无休止地拖下去,通过对外制造摩擦,甚至是挑起纠纷,往往能转移民众的关注焦点和注意力,也能使内部互不相让的党派权力之争或政策改革很快达成妥协,这是欧美(西方)政客最擅长玩的把戏。这便是这Z.DG挑起举Z.D事件并扬言继续挑衅,而德国执法者和运营商视而不见,德国政府沉默不语,现在驻华大使又出来唧唧歪歪的真正原因。


二,外部原因

德国自封为欧盟老大,那么它就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方面面接管欧盟,同时还要警惕和抵制欧盟之外的力量,尤其是美俄中对欧盟各方面的渗透和影响。虽然说在美国仍然控制着欧洲的情况下,德国的阴谋很难得逞,但德国佬并不这么认为,因为德国已经看到了,美国的衰落是不可避免,而中国的影响力却越来越大。这让德国的政治精英们很是忧虑和紧张。

德国最怕的就是中国的经济对欧洲的影响,因为德国的政治精英很清楚的一个现实是,经济的互联互通,逐渐热络必然会带动政治的向好,如果欧洲的大部分国家在经济和政治上与中国的关系越发紧密,最终打成一片,那将来德国只能退而求其次了,甚至可能的结果是就没德国什么事儿了,你说德国人能不紧张吗?能不害怕吗?

紧张害怕,就得想办法制衡中国,而德国可以对中国下手的领域无非就是政冶和经济,政治上无非就是欧美用来装.逼的所谓人权,经济上无非就是贸易中的所谓反倾销调查、企业中的收购和互联网的安全。

去年先是德国的经济部长加布里尔,一边否决中国企业收购芯片制造企业爱思强公司和欧司朗旗下从事普通照明业务的朗德万斯公司,一边又来跟中国讨价还价,说什么德国企业在中国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接着是科夫勒又对中国的人权指指点点,说三道四,俨然一副老师训教学生的姿态。今年前一阵搞出了德国企业集体退出中国的闹剧,现在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又拿中德确立的网络安全磋商机制说事儿,指责中国等等,之后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幺蛾子出来,不信,大家等着瞧。


德国反华的原因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四方面:

1,德国对中国与中东欧发展关系,深度合作不满

德国一直把中东欧视为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它不希望任何外部势力以任何名义涉足这一地区,但现在中国来了,德国佬紧张了,不满了,但又没什么好的借口和可行的办法把中国从中东欧赶出去,于是就开始玩下三滥的手段。


应匈牙利方邀请, 中国总理在26日抵达布达佩斯出席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并访问匈牙利。中东欧16国领导人参加。欧盟、奥地利、瑞士、希腊、白俄罗斯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作为观察员与会


这次聚会的最大看点之一是中国-中东欧银行联合体的正式成立,以后中东欧国家将有更多的机会从中国-中东欧银行联合体中融资用于发展自己。而且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二期已完成设立,将主要投向中东欧。这又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以后中东欧这些相对不发达的经济体将逐步减少对西欧,主要是对德国在资金上的依赖。你知道德国一直视中东欧为自己的传统势力地盘,一直用自己资金优势和对欧债的掌控拿捏着中东欧国家,让这些国家与德国形成一种依赖关系,所以德国对任何介入这个地区的域外大国都抱有戒心,尤其对中国的进入更是耿耿于怀。我们与中东欧16国的16+1模已搞了五年多了,之所以推进缓慢,大概是一直在考虑德国的感受,现在德国佬跟我们玩双标,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推进速度的快与慢取决于中国,中东欧国家这些年从中国的发展和资金中受益非浅,他们欢迎中国,你情我愿,加速推进16+1合作没什么合不合适的。再说了这是我们“一带一路的”终点,整合这里的经济是迟早的事儿,德国不爽又能怎样?!

另外注意下16+1的几个观察员,其中的希腊可是个令德国头疼的主儿,出售给中国港口股权不说,在欧盟内部两次由德国等国操弄的针对中国的议案,因希腊反对而流产。一次是反倾销调查,一次是关于人权的指责。

积极推进中国-中东欧16+1合作这些才是开始,后续的措施应该还会有。

2,想拿所谓的人权拿捏中国,跟中国搞利益交换,结果没能从中国这里讨到便宜

在人权这个领域,西方人被一种自我欣赏,被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惯坏了。

总喜欢拿人权对中国说事儿,德国科夫勒在人权问题上的傲慢无礼。似乎西方到现在还一直有一种错觉,只要想从中国这儿获利,就要先批评、拿捏中国,尤其是在人权领域里是最有可能让中国难堪并妥协的,在他们看来,人权是中国的一个软肋。只是这些不长记性的东西,就不记得当年萨科齐和卡梅伦因为玩赖蛤蟆这张牌时是如何被中国惩罚的了。

正如我们的王外长曾经所言,最有资格谈论中国人权的是我们自己,中国人懂得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权,也知道如何去改善人权,不需要西方这些傲慢无礼、无知,甚至是别有用心的人来教我们,更不接受这种无端的指责。

德国历史上侵犯人权的事多如牛毛,事实上也不需要说的那么远。就现在来说,德国的16年1月份的千人性侵案;殴打、伤害叙利亚和北非难民;16年5月,中国女留学生李洋洁在德国被德绍市地区警察分局长之子及其女友残忍杀害;德国社会中的仇外情绪,右翼纳粹势力针对外国人的犯罪行为以及德国警察对外国公民过度执法等问题,请问德国,这些问题哪一件不是顶破天的人权大事,哪一件都能把德国人送到人权审判席上。

德国人科夫勒所指的“中国缺乏新闻自由和法律保障;政府压制宗教和少数民族;中国的“某些法律条款表述相当模糊”,如17年1月即将实施的NGO新法”,不就是在为以德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中国培养的走狗和反贼争取所谓的权利吗?中国再不实施NGO新法,恐怕再过几年,中国的无良大V、死磕律师、媒体公知、影视B子、狂热教徒遍地都是,随便扔一块石头就能砸死一堆。那样的话,中国可能就不是中国人民希望的中国了,而是反华势力期盼的列强林立,洋人横行的中国了。

14年,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普遍定期审议期间,中国从别国给出的252条有关人权建议中接受了204条,而同样的美国从别国给出的200多条建议中只接受了40多条。

这就是西方人喋喋不休地说的,不愿意接受别人在人权领域提出建议的中国吗?这就是动不动拿人权当借口干涉、入侵、指责他国的美国。美国的人权完美到没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恐怕是霸权思想在作怪吧!否则怎么解释别国提出的200多条建议呢?

3,不识时务的德国政客要搞清楚,是中国在间接地保护德国而不是相反

德国政府最近一段时间因组阁失败,国内不消停,这就有点坐不住了,就想搞得出点儿动静来,生出点事来?内政出了麻烦就想拿中国当替罪羊?德国人还真是想多了。德国人不要玩政治绑架外交的把戏,这对德国没有任何好处,这意味着经济上的受损。德国还是多想想最困难时是谁帮德国,甚至是欧洲度过了难关的,是中国。

2012年,李总理中国会见默克尔时,明确支持欧盟应对主权债务问题的努力,并答应通过多种方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之后还会继续与国际社会一道,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参与解决欧债问题。再之后的几年中,中国一直在帮德国,帮欧盟。

2015年欧元被美国整得虚高不下,上吐下泻时,默克尔求中国不要抛售2500亿欧债,在得到总理的肯定答复后,欧洲这才消停了下来。

16年被恐怖分子炸得魂飞魄时,是主席的捷克之行帮它们稳住了阵脚,中国的贸易大单和持续输血才让欧元没有死掉。16年三月份被美逼着放水时,是中国帮它们建了蓄水池,截住了部分资金,事后又回灌救了欧股欧市,其间这帮欧洲政客又是打电话,又是脚尖踩脚跟地来拜访,一口一个感谢地那个叫得勤。

包括希腊债务危机,中国一直在帮助欧盟化解危机,降低风险,减少损失。习惯性地帮助久而久之让欧洲各国,尤其是德国倒误认为中国的帮助都是理所当然的。自认为在欧洲中国不论做什么事都得考虑德国的感受,得征得德国的同意。

16年6月30日晚希腊议会以超过三分之二的多数,批准了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中远海运以3.685亿欧元收购比港管理局67%的股权收购协议,并在7月份开始接管希腊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口。德国现在一厢情愿的认为欧洲的大部分地是它的势力范围。德国也想玩玩当年美国人玩得的挺牛的门罗主义,德国认为中国进了他的菜园果林,摘去了他的菜和果子,虽然德国没有实力经营好这一大片菜园和果园,也没有能力看护菜园和果园。但是他看到中国把手伸了进来,心里就不舒服,就想着要敲打敲打中国。

德国如果以这种心理看待中国,用这种破了补,补了破的关系与中国相处,德国考虑过后果吗?德国人要搞清楚的是,现在是美国在整德国,现在最想让德国死的是美国,中国只要一个不理,美国轻轻松松就能把德国整死。

德国这样做,起了很坏的带头作用,要知道德国可是欧盟内部的经济领头羊,如果其他国家也效仿德国,那么欧盟和中国的经济关系将受到极大的冲击,生意还怎么做?关系该如何处?连英国人都看出了德国意思,德国现在是在中国笑着脸赚钱,又板着脸对待中国在德国的企业,现在又企图拿人权来训教中国。德国要是抱着这样的一种心态,迟早会被中国抛弃的,因为欧洲市场大得很,想要中国投资的很多,想跟中国搞好经济关系的也不在少数。来,德国人听听英国人是怎么说的:“若德国对中国设障,欧盟其他国家肯定看齐。可听德国人的讲话,会让人觉得这是威胁,藏有惊悚阴谋。这种情绪开始扩散到日益由德国主导的整个欧盟。

另外德国也别装,跟日本一样,把大量的国内企业转移到海外,尤其是中国,与中国的企业和经济捆绑,目的就是为了躲避美国的吸血和祸害。实际上就是中国在间接地保护德国的企业和经济,德国应该感激中国,以一种报恩的心态对待中国,而不是对中国傲娇耍鬼。德国在中国的企业有8000多家,而中国在德国的企业只有2000多家,中国在德国的投资仅占外国对德国投资的0.2%。所谓的德国企业在中国受到了歧视,从何谈起呢?谁在歧视谁呢?安全和技术流失不是德国政客阻止中国企业收购德国企业的理由。

4,德国要摆正自已的位子,别以为自己就是欧洲一哥了

近几年德国人凭借其强大的工业实力,扎实的科技能力和踏实肯干的精神,一跃成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通过灵活务实的外交手腕游走在大国之间,虽然被美国整过多次,磕磕绊绊的事也不少,但总体上没有伤了元气。

俗话说财大气粗,尤其是欧债危机后,在欧洲大多数国家成了被救济户后,一枝独秀的德国毫无悬念地掌握了欧洲的经济话语权。在解决欧债危机,救济欧洲中小国家的过程中又提升了德国的政治影响力,英国的脱欧进一步增大了德国在政治上的话语权,欧盟中因为没了英国的牵制,德国事实上已坐上了欧盟中的政治、经济的头把交椅,虽然法国看上去在政治上比德国独立,更强势,但由于法国在经济上仰仗着德国,所以经济不给力的法国在抵消德国的影响力上显的力不从心,德国已经实质上成为欧盟中的政治和经济老大。

在解决欧盟内部的问题时,法国已基本沦为德国的跟班,法国及其所在的欧盟,在某种程度又对德国形成了保护。德国在积极的整合欧盟的同时,打着欧盟的旗号带着法国,迈开了美国与俄罗斯直接谈判乌克兰危机,现在又开始插手叙利亚问题。这一系列内外区域的积极参与,让德国产生了自身定位的误判,认为自己已是地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甚至是欧洲一哥了。

孰不知这其实一直是中国和俄罗斯为抵消美国的战略影响力,有意的扶持德国成为欧盟反击美国的领头羊。而德国对中俄的扶持却产生了误判,觉得自己在欧盟,甚至欧洲责任重大,甚至有了独一无二的话语权了,把自己当作欧盟,甚至欧洲的代言人。在对华战略上产生了误判,进入误区。认为自己已经翅膀硬了,不太需要中国和俄罗斯的保护,而且可以适当的跟中国、俄罗斯谈谈了,所以在经贸和人权领域频频发出不和谐的声音。

这两年欧洲的政治生态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右翼势力的崛起,民粹、排外思想的泛滥,使得一些政客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为获取各方面势力的支持,捞取所谓的民意支持,就得对他们的要求作出回应,所以一些政客频频在中德之间挑起纠纷,制造矛盾,实为不智之举。

德国人要明白,德国的军队还被美国控制着,枪杆子在别人的手里攥着,德国的经济和政治的强大用什么来保障?

现在是德国需要中国的保护,而不是相反。德国人想清楚了与中做对的后果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