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4000公里的打击半径,平流层弹射重型火箭弹最廉价?

2023-08-12 07:57:23   

美苏当年把5500公里作为中导打击的最远范围,这个指标应该是针对美苏当时的实际军事地理位置而言。也就是5500公里的导弹,从美苏各自的本土发射,基本都打不到对方的本土,当然这个本土是不包括阿拉斯加的;而只能打到双方在欧亚大陆边缘国家,比如西欧与英国的海外驻军。在这个范围内即使相互使用核武器,也只能相互重创而不至于同归于尽。于是就把中导的最大射程定位到5500公里。5500公里与8500公里之间其实还有一个3000公里的模糊地带,基本就是北大西洋与北冰洋的相互隔离距离。按理说5500公里以上就可以算是洲际导弹了,但实际上没有6000到7000公里射程的洲际导弹。美苏争霸时代的洲际导弹的门槛射程也应该在8500公里以上。也就是相互从各自的本土发射,都能够确保,



弹头打到对方的本土。不过对西太甚至整个亚太战区来说,5500公里的打击范围的意义更低一些。这主要是因为太平洋尤其是北太平洋比北大西洋要宽阔的多,而不论从东亚大陆的沿海还是亚洲大陆的纵深,打击周边的岛链或者或者西侧与南侧的其他边缘目标,基本都不需要5500公里,反而是4000到4500公里的射程就基本足够。如果扩大到4500公里以上,那么目标群体就往东直接超越了国际日期变更线;往西南则超越了红海,都已经属于跨洲际打击的范围。而对西太战区最核心的GUAM岛基地来说,到东亚大陆沿海的直线距离也不到3500公里。射程4000公里的打击系统就可以完全覆盖。因此4000公里的打击半径,对东亚区域来说就已经具备战略意义。射程再远,则可以直接归类为洲际核打击的标准。



射程4000到4500公里,在这里只讨论常规打击系统,不涉及战略核覆盖的模式。那么既然排除了4000公里快速核覆盖的模式,那么如何保持到了4000公里的距离还有足够的火力密度,以及持续打击的火力能力,在实战中就至关重要了。因为常规武器的杀伤力普遍比核武器低几个数量级,要想在4000公里的距离上还有足够的打击强度,那么既要保证射程,同时还要保证打击精度,更要保持火力的持续性。在过去,在这个打击距离上,只有少数的中远程弹道导弹与部分准轰炸机群。中远程弹道导弹虽然好用,并且难以防御,但是终归数量有限,火力成本太高,火力打击的持续性是个疑问。准战略轰炸机虽然可以重复使用,但是要突破第一岛链。自身的生存度也是个问题。实际上不论中远程导弹导弹,

图片



还在准战略轰炸机群,常规火力成本都不便宜。往4000公里的距离上精准投掷1吨的爆炸物,单位成本至少5000万到1亿刀。那么有没有更廉价更高效的火力模式?现在提出在40公里的高空,电磁弹射重型火箭弹密集精确打击距离可以超过4000公里。未来发射载体不是平流层超级飞艇就是超级空天飞机的第一级!投掷1吨级爆炸物的成本直接降低到百万刀级甚至更低,先给GUAM岛来个5万吨保底,这才叫:管SHA也管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