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洲际导弹终结者,可能是这种新型武器系统!

2019-05-26 07:14:37   

人类还没进入阶级社会以前,就已经有了相互之间的战争和冲突,实际上类人猿已经会使用石头的木棒袭击同类。人类对这一点也很早就会。因此赤手空拳之外的打击对手的物体,都可以称之为“武器系统”。人类武器系统的能力和人类的生产力水平是基本一致的。在农耕和游牧时代,只能使用刀枪弓箭等冷兵器。进入蒸汽和电力时代以后,又发明了现代枪炮甚至是原子弹。这些武器系统,都有明显的代差和各自的极限。比如冷兵器的投掷和杀伤范围,很难超过1公里,因此即使古代百万人的大会战,也要基本面对面的列阵,双方才能开战。导致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很早就懂得,打不过南来的农耕民族的几十万大军,就赶快上马疯狂的往西北方向跑。你人数再多,兵力再强,我不和你接触总可以了吧?而农耕部队在荒无人烟还缺乏水源的大草原上,既无法长期立足又无法越冬。
找不到对手的情况下就只能撤回,而游牧民族可以继续来长城沿线抢劫。这套故事从秦汉一直延续到了明末,这也是农耕政权面对草原对手一直吃亏的根本因素。而游牧部落战斗力的整体没落,又和连发枪炮和现代车辆的出现直接有关。有了机枪和装甲车之后,再强大的骑兵也没了用武之地。这就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战争形态的变化,这种变化甚至直接改变了旧大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进程。到了今天,战争的形态已经逐步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不过传统的枪炮仍然是低烈度局部战争的主要手段。而大国之间,则比拼有多少先进的飞机大炮,有多少航母,多少核潜艇?作为终极武器,则还是比拼有多少洲际导弹和相应的弹头。对于洲际战略打击系统,虽然已经有反导导弹可以实战使用,但是出于物理极限,防御少量的来袭弹头可以。
面对突然出现在头顶上的数百枚甚至数千枚洲际弹头,任何反导导弹防御系统都无能为力。那么今后的技术,对这种核大战也只能是确保相互摧毁威慑吗?答案似乎是否定的。这种武器系统,未来可能最终终结核大战的风险。现在国外都惊讶的注意到,东方大国推出了一种只有3公斤的激光枪。可以在800米之外穿透点燃敌对车辆的油箱,或者1800米之外引爆油库。如果用该激光照射目标超过3秒,就会在被攻击者身体烧出一个洞,国外甚至认为,可以像手术刀一样把软目标直接切开”!一把3公斤的激光枪就这么厉害,若这是一台30吨的激光坦克?或者30吨的激光飞机,甚至3000吨的激光战舰会怎样?世界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在1958年被美国人发明,而在1960年,东方大国就已经造出了比美国更强的固体激励激光器。此后50多年的研发一直没有中断过,现在全世界能在3公里半径的范围之内,靠车载激光瞬间击落小型无人机的,也只有他家的成熟产品。而且这种技术已经可以解密的到当民用装备的程度,但是其他国家就是造不出来。若是军用化的战略激光,能力有多强真的是难以想象!
战略激光除了威力强大外,他还有几个特点非常重要:第一激光束是光速传播,因此打击1万公里之内的空中目标,基本不用考虑延迟效应,基本上瞄准开火就等于直接命中。第二还在于激光脉冲可以很短时间内发射数百次甚至数万次。因此在某个超级激光器周边,即使同时出现几百个目标,也能在几分钟之内连续将其全部的降落。这样即使核大战期间,对手同时发射几百枚上千枚洲际导弹也能全部应付。


第三战略激光虽然对高效高密度能源要求极高,但是这种能源来源系统的研发难度不会超过电磁炮。在超级电容在全球率先突破后,高效能源系统对先发者已经问题不大。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地球表面的曲面对战略激光打击范围的限制。不过东方大国境内高山众多,若战略激光设在3000米以上的高山上,单个点,就能防御范围高达数十万平方公里,全国只需要几十个点就能全部覆盖,其综合花费比导弹反导系统明显要更节约。最后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破解云层和雾霾对战略激光的限制。用大型飞机载战略激光系统飞到万米之上,可能是比陆地固定战略激光系统更可靠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