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惊呼:2017年中国经济将保持稳定 出口有望实现增长

2017-02-02 08:25:27   

外媒称,在中国本周庆祝春节之际,英国《金融时报》旗下的梅德利全球咨询公司抓住市场平静的机会,探讨了该国2017年面临的一些结构性问题。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月30日报道,第一个问题是,该国经济重心今年能否进一步从投资转向消费。鉴于2016年的增长率达到之前规划的6.7%,梅德利公司估计去年家庭消费占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上升一个百分点至39%。这仍然远低于发达经济体的水平,但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动荡之后,已经呈现出稳步上升的势头。
报道称,鉴于国民储蓄达到GDP的48%,家庭仍然具有充足的消费能力。不过,除非政府构建更加牢固的社会保障网(包括养老金和医保),否则中国人不会动用他们的积蓄。由于财政收入面临压力(尤其是在地方政府层面),投资者不应指望这方面在2017年发生太大变化。
也就是说,为了保持增长,贸易和投资将承受更大压力。在净出口收缩并影响总体GDP增长达两年之后,贸易前景确实在逐渐改善。如果美国经济按照预料的那样继续企稳,那么中国今年的出口应该会出现增长。
不过,梅德利公司告诫说,在2016年出口下滑7.7%的情况下,贸易方面可能表现平淡。
报道称,今年的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应该会保持强劲。不过,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的前景比较扑朔迷离。中国私营企业去年的资本支出增幅为4%,由于今年仍然面临需求疲软和借贷成本高的问题,因此即便增加支出,也会采取谨慎态度。
与此同时,房地产行业在经历了2016年的火爆之后很可能降温,重要原因之一是国家为控制房价上涨出台的规定日益严格。总的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应能达到去年8%的水平,但仅此而已。
报道称,这表明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6.5%左右的增速,尽管与以往相比算不上出色,但这对北京而言应该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必须要指出的是,即便这样的增速也是以增加金融杠杆为代价的。
梅德利公司说,眼下要关注的是债券市场,随着中国未偿信贷与GDP之比猛增,债券市场在快速增长。这增大了资产质量方面的风险,但2017年债务规模很可能会再次大幅增加。中国政府的目标是通过继续让地方政府发行人民币债券完成2014年年底开始实施的地方政府债券置换项目。
2017年很可能还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债务违约和破产,重要原因之一是北京继续实施供给侧改革,而这将涉及某些行业正在进行的去产能活动。
报道称,2017年是相当重要的一年,中国的金融“消防员”将保持高度警戒状态。在央行的领导下,他们将在必要时提供流动性并帮助展开债务违约谈判。因此,尽管债务将继续增加,但2017年并不是该国金融系统的危机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