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道长:英国为什么如此隆重接待习总?

2015-10-23 13:21:22   

习总访问英国,英国如此隆重,是有原因的:

 

第一,英作为老牌帝国,其兴衰原因是清楚的,现在英国遇到了困难,高福利下财政出出现大问题,基础投资缺乏资金,且由于高福利所累,科技投入也缺乏,其一些高端的现在已经落后,而中国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淘到第一桶金后,产业调整及资本投资方向盈利模式也需要调整,英国是“借鸡生蛋”,中国是寻求出路。

 

第二,一路一带的影响。从英国来说,英国判断中共将一路一带部分搞成的概率相当大,至少在中南半岛缅支部分,东盟部分国家最终后因中国一路一带的诱惑而不得不加入。而作为英国传统殖民区,英国要在此地区获得更大的利益,与中国合作是最佳出路。这是英国的精明之处。

 

第三,英美特殊关系并没有给英国带来多大的实质利益,在第二次海湾战争之后,因后勤治安及环境恶化,美在“安定区”的油田分配并没有对英国完全兑现,英国是失落与不满的。另外,在03年到07年美对冲资本曾经对英国进行过大规模的攻击,英镑一度风声鹤唳,具说当时中国在英国受到攻击之时,英国曾经在黄金方面对中国出让出部分利益。

 

英美特殊关系,受到系列事件影响,并不象想象的那样。而在美实力相对下降后,特别是两场战争对美拖累后,美不象二次海湾战争时那样拥有绝对的实力。08年格鲁吉亚事件,对整个欧洲的影响非常大,而乌克兰事件,美只动嘴搞阴谋出工不出力的态度,欧洲是不满意的,英国也不例外。在俄挺进叙利亚后,欧洲人看到美战略东移后,对欧洲会有所忽略,因美能力就这些,加强亚太必定忽略欧洲,这种态势让英国也有所选择。

 

第四,竞争。英国作为金融大国,本来在金融危机后受到削弱,但在看到华尔街金融资本一系列的错误策略后,伦敦作为金融城市的地位就有了一线机会。美元加息不成后,英国嗅到气味,而RMB国际化是迟早的事,英国蝥先机便可取得最大利益。从金融方面英国这样考虑,是因为其历史经验。历史上金融帝国的转移过程中,比如从荷兰转到葡萄牙,从葡萄牙转到英国的规律,英国是明白的,如何抓住机会,比一般国家要有先见远见。

 

第五,制衡欧洲大陆。在俄挺叙利亚后,能源受到威胁后,若久拖下去,欧洲大陆与俄妥协是唯一出路,一旦欧洲大陆与俄妥协,英国就有被“新”型孤立的风险。从长远来说,英国这样属于提前布局。

 

第六,就是英国内心中有种其它“想法”,这种想法可能不象上面五点光明正大--若中国一路一带进展不利,在与美在亚太角力过程中万一失利那么中国在英国的产能与投入,则会可能“那个”了。

 

从大棋局看,美对中国、俄国的战略布局其实是非常长远的,这个以后再说。作为中国,则要避免出现这种状况:

 

第一,与英国的合作,有利于中国拓展一路一带。在一路一带上,几乎一半以上的国家是英国曾经殖民过的,在当地英国影响仍然存在,若中国影响加英国影响,展开可能会更顺利。

 

第二,拆解。对英国这种关系,部分拆解美对华冲动。中国仍然需要“战略机遇期”,也就是中国需要大概六到十年的时间布局,也就是在习大任期末期这一段时间内,需要时间,习反腐,反恐,对内部调整需要时间。另外,新型装备生产与新型高科技装备需要消化与熟练。现在是技术有,但产能跟不上的问题是存在的。需要时间增加存量。

 

第三,示范作用。其实,习访问英国,在南海方向,减弱了美在南海的动能。美国人是有苦难言,这种示范作用的效果如果经营好,中国的机会不久就会来到。欧洲大陆已经呆不住了,迫不及待要来华谈,其它地方,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英国传统影响区,估计很快就会有表现。现在中国以高铁作为一路一带的主打武器之一,效果会带好。对中国的产业调整与走出去有利。中国要设计后示范效应之后的产能。要提前准备。

 

第四,制衡。中国一直没有主动直接加入中东的竞争,而是间接,是符合中国战略利益的,“不争是争”,无心插柳的效果可能会更好,这种态势可得到欧洲部分理解,以制衡欧洲不要介入南海。也可称是交换。这是中国悠久文明内核的作用吧。中东,有关国家,没认真研究中东历史,美就是吃这个亏,而俄,若不接受教训也有这种可能。从迹象看,俄是接受教训的,没贸然南进。中国对叙利亚的表态“在国际法”下,可看出中国对此地的研究已经很深了。

 

第五,人民币国际化的需要。英国作为英联邦的盟主,用金融地位,RMB的国际化推进有利。

 

第六,一些技术。这个咱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