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云”号变身背后,日本野心昭然若揭
2021-10-07 23:32:06
日前,包括三艘航母在内的6国海军在日本冲绳东南海域举行大型海军演习。日本海上自卫队(海自)大甲板的直升机护卫舰“伊势”号参与。而准航母 “出云”号却没有参加。原来它正有事忙着。3日到7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日本岩国基地的垂直起降战斗机“F-35B”在日本“出云”级首舰“出云”号直升机护卫舰上进行起降试验。固定翼战机在日本舰艇上起降,这还是二战以来的第一次。媒体普遍评论认为,F-35B上舰预示着这艘“护卫舰”实际上将航母化。“出云”号及该级二号舰“加贺”号也将形成海自双航母打击群。更有人认为从日美安保同盟的大视野看,美军机F-35B搭载海自的舰艇平台,将迈出美日共同运营的第一步。那么,“出云”号究竟是反潜平台的“护卫舰”,还是具有两栖作战能力的直升机母舰乃至人们一直猜测的轻型航母?将来又将起到什么作用呢?
不管出于什么考虑,“出云”号被海自分类为搭载直升机的护卫舰(DDH),也有说法称其为直升机驱逐舰。据称,海自当初主要将其定位于反潜兼两栖作战平台。但它满载排水量与意大利“加富尔”号轻型航母相仿,有着与航母类似的全通式飞行甲板,所以又被视为直升机母舰。
据当初参与规格设计的海自前官员透露,“出云”号从设计阶段开始似乎就考虑了将来搭载F-35B的可能性。为此,海自向F-35B的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询问了F-35B的准确尺寸和重量,并由此设定了“出云”号上将飞机从机库运送到飞行甲板所用升降机的尺寸以及所能承载的重量。此次美军F-35B战斗机在“出云”号上的起降试验,似乎佐证了海自这个“蓄谋已久”的提早布局。但是“出云”号上原先的飞行甲板似乎并未考虑操作垂直起降战机,采用的是低配标准,所选材料不能承受F-35B引擎产生的大于直升机的巨大热能。所以,后期需要完成现有飞行甲板的耐热涂装以提高耐热性(据日媒报道,飞行甲板的第一次耐热改装已于今年6月份完成)。同时,还要追加F-35B着舰时的导引灯等。
不过,这些修改只是使F-35B在“出云”级上的起降成为可能,并不意味着“出云”级能够搭载F-35B进行作战行动。除了飞行甲板,如果要让F-35B上舰并发挥战力,“出云”级的航空指挥系统也须相应调整以便指挥协调更庞大而复杂的空中单位。此外,全球范围所有的F-35机体都内置有计算机检查机体状态的自我诊断系统,可以通过数据并加以分析得出零件更换期限,从而为使用国提供高效的零部件更换服务。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将其命名为“ALIS (Automatic Logistics)信息系统”。要想在“出云”号上长期搭载F-35B进行作战行动,就必须追加与“ALIS”连接的终端设备。美国海军正在推进一种名为“JPALS”的系统,该系统使用GPS和超高频波,可自动将F-35引导至航母和两栖攻击舰上。和日本一样将F-35B引进航母的英国和意大利海军也在考虑引入“JPALS”系统。目前为止,日本航空自卫队飞行员还没有战机着舰经验,想让他们能够驾驶F-35B在“出云”级上安全着舰,必须引入“JPALS”系统。还有,追加购买F-35B的维修器材等也是不可或缺的。上述添加补缺都完成了,“出云”级作为航母才能真正发挥作战能力。
从以上种种可以看出,“出云”从反潜+两栖攻击的最初功能定位到后来的航母化,似乎有点前后不一,并非完美的“统筹安排”。“出云”级原本最主要的目的和作用是,作为发现和击破敌方潜艇的反潜战中心。最多可搭载14架反潜直升机,其中5架可同时起落。据说,为强化机场较少的太平洋一侧防空态势,在自民党高层与安倍前首相官邸主导下,日本2018年末的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中加入了将其作为事实上的航母的内容。“出云”级的定位由此改变,成为“多用途运用母舰”。同年底,日本内阁通过了将“出云”号航母化的决定并同意从美国进口105架F-35战斗机,其中包括42架F-35B。
当然,“出云”级航母化,成为F-35B的进驻平台也有美国的“功劳”。美军认为,由航母、巡洋舰、驱逐舰等组成的重厚长大的航母打击群“应对小规模作战所需费用过高”,为了省钱办同样的事,美军想用两栖攻击舰替代航空母舰。美军部署在岩国的F-35B就与在佐世保基地的“美国”号两栖攻击舰组合。但“美国”号没有可搭载登陆艇和水陆两用车的舰内船坞,也就是不具备两栖登陆能力。它实际上是一艘轻型航母,与“出云”号的全长、全宽尺寸都差不多。如果用“出云”级来替代“美国”号,也能成立一支轻型航母打击群。对美军来说,能组合利用“出云”级这个准航母平台是再好不过的。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乐意成为美军的替代“跳板”吗?答案是肯定的。海自过去乃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都需要继续配合美军行动,与美军磨合有既往经验,合作起来轻车熟路,同时合作还能给日本自卫队带来更多学习机会。日本将来引入的F-35B不仅可以和美军所有作战单位联网,还能顺其自然地和航空自卫队的F-15J、F-2A等机群实现完美协作,体系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由此,防卫省开始推进自卫队版F-35B与“出云”级组合的航母计划并研讨日美共同运营(在2024年自卫队版的F-35B交付之前,美军的F-35B可以利用“出云”平台)。F-35B和他国海军共同运用已有先例,此前不久,在日本停靠过的英国航母战斗群“伊丽莎白”号航母就曾混搭了18架F-35B,8架是英军的,10架隶属美军,双方共同使用飞行甲板。为此,英军指挥官史蒂夫·摩尔豪斯准将在横须贺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我们已经证明了可以共同运用。英军和自卫队也可以这样做。应该设定目标和课题,使之成为可能。”摩尔豪斯准将呼吁的是日英共同运营,但其实防卫省想要的是日美共同运营。
在原有反潜+两栖支援的定位与航母化新需求之间,防卫省采用了根据任务将F-35B和反潜直升机替换的妥协方案。通过更换舰载机,“出云”级成为既能成为航母,又能成为以反潜战为主要目的的“护卫舰”,这是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特舰艇。
首舰“出云”号于2024年末以后、同级别二号舰“加贺”号在2026年末以后将分别进入第二次整修,完成“航母化”。不管是美军的F-35B还是将来的日本版F-35B,理论上,航母化后的“出云”级的两舰“出云”号和“加贺”号都能搭载F-35B而成为实质意义上的航母,加上其最初所具有的反潜和两栖作战能力,“出云”级必将成为海自所有舰艇中无可争议的核心,也会因为其具有的技术和地缘优势而成为重大的军事存在。
对于日本将“出云”号以及“加贺”号改装“航母化”的举动,中国外交部以及国防部曾多次阐明中方立场。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对此曾回应称,“由于历史原因,日本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动向一直受到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我们敦促日方坚持‘专守防卫’的政策承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军事安全领域务必慎重行事。”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则表示,“日方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执意突破日本和平宪法限制,不断扩充军备,引发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强烈担忧”,中方敦促日方以史为鉴,恪守“专守防卫”的政策承诺,在防务安全领域谨言慎行,以实际行动取信于国际社会。
不管出于什么考虑,“出云”号被海自分类为搭载直升机的护卫舰(DDH),也有说法称其为直升机驱逐舰。据称,海自当初主要将其定位于反潜兼两栖作战平台。但它满载排水量与意大利“加富尔”号轻型航母相仿,有着与航母类似的全通式飞行甲板,所以又被视为直升机母舰。
据当初参与规格设计的海自前官员透露,“出云”号从设计阶段开始似乎就考虑了将来搭载F-35B的可能性。为此,海自向F-35B的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询问了F-35B的准确尺寸和重量,并由此设定了“出云”号上将飞机从机库运送到飞行甲板所用升降机的尺寸以及所能承载的重量。此次美军F-35B战斗机在“出云”号上的起降试验,似乎佐证了海自这个“蓄谋已久”的提早布局。但是“出云”号上原先的飞行甲板似乎并未考虑操作垂直起降战机,采用的是低配标准,所选材料不能承受F-35B引擎产生的大于直升机的巨大热能。所以,后期需要完成现有飞行甲板的耐热涂装以提高耐热性(据日媒报道,飞行甲板的第一次耐热改装已于今年6月份完成)。同时,还要追加F-35B着舰时的导引灯等。
不过,这些修改只是使F-35B在“出云”级上的起降成为可能,并不意味着“出云”级能够搭载F-35B进行作战行动。除了飞行甲板,如果要让F-35B上舰并发挥战力,“出云”级的航空指挥系统也须相应调整以便指挥协调更庞大而复杂的空中单位。此外,全球范围所有的F-35机体都内置有计算机检查机体状态的自我诊断系统,可以通过数据并加以分析得出零件更换期限,从而为使用国提供高效的零部件更换服务。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将其命名为“ALIS (Automatic Logistics)信息系统”。要想在“出云”号上长期搭载F-35B进行作战行动,就必须追加与“ALIS”连接的终端设备。美国海军正在推进一种名为“JPALS”的系统,该系统使用GPS和超高频波,可自动将F-35引导至航母和两栖攻击舰上。和日本一样将F-35B引进航母的英国和意大利海军也在考虑引入“JPALS”系统。目前为止,日本航空自卫队飞行员还没有战机着舰经验,想让他们能够驾驶F-35B在“出云”级上安全着舰,必须引入“JPALS”系统。还有,追加购买F-35B的维修器材等也是不可或缺的。上述添加补缺都完成了,“出云”级作为航母才能真正发挥作战能力。
从以上种种可以看出,“出云”从反潜+两栖攻击的最初功能定位到后来的航母化,似乎有点前后不一,并非完美的“统筹安排”。“出云”级原本最主要的目的和作用是,作为发现和击破敌方潜艇的反潜战中心。最多可搭载14架反潜直升机,其中5架可同时起落。据说,为强化机场较少的太平洋一侧防空态势,在自民党高层与安倍前首相官邸主导下,日本2018年末的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中加入了将其作为事实上的航母的内容。“出云”级的定位由此改变,成为“多用途运用母舰”。同年底,日本内阁通过了将“出云”号航母化的决定并同意从美国进口105架F-35战斗机,其中包括42架F-35B。
当然,“出云”级航母化,成为F-35B的进驻平台也有美国的“功劳”。美军认为,由航母、巡洋舰、驱逐舰等组成的重厚长大的航母打击群“应对小规模作战所需费用过高”,为了省钱办同样的事,美军想用两栖攻击舰替代航空母舰。美军部署在岩国的F-35B就与在佐世保基地的“美国”号两栖攻击舰组合。但“美国”号没有可搭载登陆艇和水陆两用车的舰内船坞,也就是不具备两栖登陆能力。它实际上是一艘轻型航母,与“出云”号的全长、全宽尺寸都差不多。如果用“出云”级来替代“美国”号,也能成立一支轻型航母打击群。对美军来说,能组合利用“出云”级这个准航母平台是再好不过的。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乐意成为美军的替代“跳板”吗?答案是肯定的。海自过去乃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都需要继续配合美军行动,与美军磨合有既往经验,合作起来轻车熟路,同时合作还能给日本自卫队带来更多学习机会。日本将来引入的F-35B不仅可以和美军所有作战单位联网,还能顺其自然地和航空自卫队的F-15J、F-2A等机群实现完美协作,体系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由此,防卫省开始推进自卫队版F-35B与“出云”级组合的航母计划并研讨日美共同运营(在2024年自卫队版的F-35B交付之前,美军的F-35B可以利用“出云”平台)。F-35B和他国海军共同运用已有先例,此前不久,在日本停靠过的英国航母战斗群“伊丽莎白”号航母就曾混搭了18架F-35B,8架是英军的,10架隶属美军,双方共同使用飞行甲板。为此,英军指挥官史蒂夫·摩尔豪斯准将在横须贺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我们已经证明了可以共同运用。英军和自卫队也可以这样做。应该设定目标和课题,使之成为可能。”摩尔豪斯准将呼吁的是日英共同运营,但其实防卫省想要的是日美共同运营。
在原有反潜+两栖支援的定位与航母化新需求之间,防卫省采用了根据任务将F-35B和反潜直升机替换的妥协方案。通过更换舰载机,“出云”级成为既能成为航母,又能成为以反潜战为主要目的的“护卫舰”,这是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特舰艇。
首舰“出云”号于2024年末以后、同级别二号舰“加贺”号在2026年末以后将分别进入第二次整修,完成“航母化”。不管是美军的F-35B还是将来的日本版F-35B,理论上,航母化后的“出云”级的两舰“出云”号和“加贺”号都能搭载F-35B而成为实质意义上的航母,加上其最初所具有的反潜和两栖作战能力,“出云”级必将成为海自所有舰艇中无可争议的核心,也会因为其具有的技术和地缘优势而成为重大的军事存在。
对于日本将“出云”号以及“加贺”号改装“航母化”的举动,中国外交部以及国防部曾多次阐明中方立场。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对此曾回应称,“由于历史原因,日本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动向一直受到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我们敦促日方坚持‘专守防卫’的政策承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军事安全领域务必慎重行事。”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则表示,“日方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执意突破日本和平宪法限制,不断扩充军备,引发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强烈担忧”,中方敦促日方以史为鉴,恪守“专守防卫”的政策承诺,在防务安全领域谨言慎行,以实际行动取信于国际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