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出击,中国向中东插入变量!

2022-03-18 00:39:00   

今天来一则短评,先来看一条信息:

2022年3月15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通电话。

阿卜杜拉希扬祝贺中方成功召开全国两会,通报了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恢复履约谈判最新进展,表示伊方愿尽早重返谈判,同各方协商解决最后的未决事项,争取达成一个好的协议。伊方感谢中方在谈判中发挥的建设性作用,希望中方继续予以支持。

王毅表示,中方始终支持尽早达成恢复履约协议,对于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努力均持开放和支持态度。中方理解伊方的合理关切,支持伊方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反对没有国际法依据的单边制裁。面对快速演变的国际和地区局势,中方愿同伊方加强协调配合,推动伊核问题的解决朝着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看,在中美罗马会晤后的第二天,中国就和伊朗通了电话,这个时间点的选择是非常让人深思的。

这究竟是巧合,还是主动的安排,相信你的心里已经有了判断。

中美在罗马会晤期间,有对伊朗核问题进行沟通,所以第二天中国和伊朗进行通话,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和伊朗通报一下会谈的事宜,但这不是主要的。

在通话中,王毅表示:中方理解伊方的合理关切,支持伊方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反对没有国际法依据的单边制裁。这一点才是重要的,翻译一下:你们有什么要求,赶紧提出来,我都支持你!

估计老拜登听到这话,直接就会气蒙了。

为什么?

因为这是中国主动向中东插入其中的一个变量,请看一条信息:

2022年3月13至14日,中国政府特使翟隽访问沙特,分别会见沙特外交国务大臣朱贝尔、外交部政治经济事务次大臣萨提、前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长班达尔亲王,双方就双边关系和海湾地区安全等国际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中国驻沙特大使陈伟庆参加了上述活动。
敏感的时间节点,中国中东问题特使翟隽访问沙特,中国和沙特之间谈了一些话题,至于谈得怎么样先不说,但是在后面出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请看:
《华尔街日报》3月15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沙特阿拉伯正考虑使用人民币而不是美元来向中国出售部分石油。报道认为,此举将削弱美元在全球石油市场的主导地位,并标志着这个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国再一次偏向亚洲。
沙特正考虑和中国交易石油的时候,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这事一听大家都感觉非常的兴奋。
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这事八字还没有一撇,这个信息是华尔街日报捅出来的,不可信!
而且,沙特没有那么大的魄力去推动、或者和中国谈使用人民币结算的事情,毕竟萨达姆的下场,对中东国家的冲击力还是比较大的。
虽然没有办法让沙特一下子就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但是沙特的态度开始有所转变的,请看:
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当地时间3月10日发表声明称,其合资公司华锦阿美石油化工公司将参与中国东北地区大型炼油化工一体化联合装置的开发。此联合装置将建立在辽宁省盘锦市,包括原油加工能力为30万桶/日的炼油厂和乙烯蒸汽裂解装置,预计2024年投入运营。
沙特态度的转变,这可能就是中东问题特使访问沙特的其中一个因素,沙特这样的动作,中国是完全支持的,而且还要大力支持。中东土豪到中国投资建厂,不就相当于将沙特的资金沉淀中国,而且还是长线资金。
有了沙特这样的模仿带头作用,其他中东土豪跟进,是值得期待的。
只要锄头挥得好,没有墙角挖不倒!
虽然中国和沙特之间的合作,无法一下子就让石油美元受到威胁,但是长此以往,随着中美实力的此消彼长,石油美元的根基,会逐渐的被腐蚀掉。
这是一场长时间的大国角力,无法一蹴而就,所以伊朗核问题才是当前中国往中东插入变量的主要支点。
近期,围绕伊核协议的博弈,美国的态度显得非常的诡异,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伊朗前几天对以色列发动大规模的导弹袭击,直到现在西方舆论显得非常安静,没有怎么跳出来说一些报复之类的话,这是什么道理?
估计就是美国怕现在报复伊朗,让伊核协议再起波折。
另一方面,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已经收到美国书面保证,西方国家就乌克兰危机对俄施加制裁不会影响伊核协议框架内俄罗斯与伊朗的合作。
这事就有点搞笑了,西方国家全面对俄罗斯施加制裁,却又在不同的地方“网开一面”,现在又用书面保证不会影响俄罗斯和伊朗之间的合作,这说明什么?
说明美国非常希望尽快达成伊核协议,为了达成这一目标,美国不断“委曲求全“地做出快刀斩乱麻的事情,包括伊朗导弹洗衣以色列,以及用书面保证的方式向俄罗斯保证。
这些都让世界各国,清楚地看到美国的影响力在极速的衰落当中,单边主义和胁迫式外交,已经行不通了。
在这个非常恰当的时机,中国和电话中向伊朗表示:你有什么要求?尽量提出来。
中国绝对会支持伊朗的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这些就是变量,并且这不是一成不变的,变量是可能随时增加的,看情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