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应对美国遏制?西方学者惊呼:中俄进一步联手
2018-04-21 06:21:49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近期发布该智库高级研究员保罗·斯特罗恩斯基和尼克尔·吴题为《俄罗斯和中国在中亚、俄罗斯远东地区和北极的合作与竞争》的报告称,自从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因乌克兰问题破裂以来,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已经变得更加现实。在中亚等地区竞争与合作的平衡最为明显。在这些地区的参与一直考验俄罗斯和中国管控它们的分歧并将合作的言辞转化为具体收获的能力。
以下为报告节选。
经济兼容支撑双边关系
报告称,俄罗斯和中国在全球舞台上成为越来越密切的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击退它们所视为的美国的遏制,并改变它们认为对它们不利的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共同的观点推动了它们双边关系的加强,自从2014年乌克兰冲突开始以来,这些努力加快了步伐。
报告称,俄罗斯与中国日益增强的战略伙伴关系对西方利益的最大威胁源于两国为获得优势调整国际体系的共同努力。这包括它们在国际机构中的合作,以及它们希望通过互联网、金融体系和开发银行重塑全球治理,以加快权力从大西洋向东方的转移。
报告认为,两国的兼容经济支撑了它们的关系。一方面,对于俄罗斯来说,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市场和资金来源。与西方不同,北京不要求任何形式的政治改革,也不推动改变莫斯科的乌克兰政策作为合作或投资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和工业成功取决于能否获得俄罗斯油气和其他资源的稳定供应。在俄罗斯被西方孤立并且陷入经济衰退之后,俄罗斯迫切需要外部资本来源,因此,北京能够进入曾经遇到障碍的俄罗斯经济部门,特别是俄罗斯远东地区和北极的上游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自然资源项目。两国领导人都对双方关系在公共领域的加强和进步赞不绝口,尤其是在贸易和经济问题上。
报告称,中国在俄罗斯境内日益增长的经济存在是事实。这在基础设施方面最为明显,而中国最近也超过了德国,成为对俄罗斯的主要机械出口国。西方的制裁政策使俄罗斯成为不太有吸引力的经商场所,而中国在俄罗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表明中国企业能够削弱在俄罗斯的西方竞争对手。
应对分歧已达成默契
报告称,过去3年来,俄罗斯与西方的决裂巩固了北京作为俄中双边关系中的更强大伙伴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一直善于管控这种不对称,顺从俄罗斯在更广泛的地区的利益,并且注意俄罗斯对北京在两国关系中占上风的关注。中国企业已投资或承诺投资于俄罗斯领导层重视的关键经济部门。中国表示支持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迄今为止还没有试图在中亚建立重要的安全存在。这项策略为北京赢得了克里姆林宫的善意,并消除了人们对两国关系力量动态变化的一些担忧。
报告称,在中亚,莫斯科的一些举动令许多欧亚政府与之疏远,并促使俄罗斯邻国加紧与北京的接触,把中国视为其安全态势的关键部分,特别是在西方整体脱离欧亚大陆的情况下。这进一步削弱了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力,并有助于扩大北京的影响力。虽然俄罗斯在中亚失去经济影响力,但它在通过教育、语言和文化巩固其软实力方面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不过,这也会在未来几年萎缩。
根据这种安排,中国充当经济推动者,俄罗斯充当该地区的安全提供者。这将持续多久,目前尚不清楚。但中国和俄罗斯将西方在中亚的影响力和存在降低到最低程度的共同目标减少了摩擦,并使两国做出了相当稳定的安排。
两国关系将长期向好
报告认为,俄罗斯与中国关系的现状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尽管若干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对这一稳定构成挑战。中国认为,中国应该动用其实力,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报告称,中国的决定将在很大程度上为中俄关系确定方向。
报告预计,在不久的将来,除非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出现一个调整过程(这种可能性不大),否则莫斯科对北京的依赖就会继续增强。双方都会发现对方在国际上有用。
报告称,由于两国认为来自西方的安全威胁大于来自对方的威胁,俄中双边关系的力量动态变化不太可能导致莫斯科与北京之间的伙伴关系放缓。事实上,两国共同努力设法遏制西方特别是美国获得的好处会大于彼此对抗的好处。西方政策需要适应这个现实。
以下为报告节选。
经济兼容支撑双边关系
报告称,俄罗斯和中国在全球舞台上成为越来越密切的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击退它们所视为的美国的遏制,并改变它们认为对它们不利的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共同的观点推动了它们双边关系的加强,自从2014年乌克兰冲突开始以来,这些努力加快了步伐。
报告称,俄罗斯与中国日益增强的战略伙伴关系对西方利益的最大威胁源于两国为获得优势调整国际体系的共同努力。这包括它们在国际机构中的合作,以及它们希望通过互联网、金融体系和开发银行重塑全球治理,以加快权力从大西洋向东方的转移。
报告认为,两国的兼容经济支撑了它们的关系。一方面,对于俄罗斯来说,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市场和资金来源。与西方不同,北京不要求任何形式的政治改革,也不推动改变莫斯科的乌克兰政策作为合作或投资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和工业成功取决于能否获得俄罗斯油气和其他资源的稳定供应。在俄罗斯被西方孤立并且陷入经济衰退之后,俄罗斯迫切需要外部资本来源,因此,北京能够进入曾经遇到障碍的俄罗斯经济部门,特别是俄罗斯远东地区和北极的上游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自然资源项目。两国领导人都对双方关系在公共领域的加强和进步赞不绝口,尤其是在贸易和经济问题上。
报告称,中国在俄罗斯境内日益增长的经济存在是事实。这在基础设施方面最为明显,而中国最近也超过了德国,成为对俄罗斯的主要机械出口国。西方的制裁政策使俄罗斯成为不太有吸引力的经商场所,而中国在俄罗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表明中国企业能够削弱在俄罗斯的西方竞争对手。
应对分歧已达成默契
报告称,过去3年来,俄罗斯与西方的决裂巩固了北京作为俄中双边关系中的更强大伙伴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一直善于管控这种不对称,顺从俄罗斯在更广泛的地区的利益,并且注意俄罗斯对北京在两国关系中占上风的关注。中国企业已投资或承诺投资于俄罗斯领导层重视的关键经济部门。中国表示支持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迄今为止还没有试图在中亚建立重要的安全存在。这项策略为北京赢得了克里姆林宫的善意,并消除了人们对两国关系力量动态变化的一些担忧。
报告称,在中亚,莫斯科的一些举动令许多欧亚政府与之疏远,并促使俄罗斯邻国加紧与北京的接触,把中国视为其安全态势的关键部分,特别是在西方整体脱离欧亚大陆的情况下。这进一步削弱了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力,并有助于扩大北京的影响力。虽然俄罗斯在中亚失去经济影响力,但它在通过教育、语言和文化巩固其软实力方面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不过,这也会在未来几年萎缩。
根据这种安排,中国充当经济推动者,俄罗斯充当该地区的安全提供者。这将持续多久,目前尚不清楚。但中国和俄罗斯将西方在中亚的影响力和存在降低到最低程度的共同目标减少了摩擦,并使两国做出了相当稳定的安排。
两国关系将长期向好
报告认为,俄罗斯与中国关系的现状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尽管若干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对这一稳定构成挑战。中国认为,中国应该动用其实力,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报告称,中国的决定将在很大程度上为中俄关系确定方向。
报告预计,在不久的将来,除非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出现一个调整过程(这种可能性不大),否则莫斯科对北京的依赖就会继续增强。双方都会发现对方在国际上有用。
报告称,由于两国认为来自西方的安全威胁大于来自对方的威胁,俄中双边关系的力量动态变化不太可能导致莫斯科与北京之间的伙伴关系放缓。事实上,两国共同努力设法遏制西方特别是美国获得的好处会大于彼此对抗的好处。西方政策需要适应这个现实。